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 正文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

2016-12-04 14:37: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一、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和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b.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c.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不同的分子(水中有水分子,氧气中氧分子) d. 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水分子氧分子性质不同)

(2)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3)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思考:糖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

湿衣服阳光下干得快,还是阴凉处干得快?为什么?

★★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4)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通常情况下:气态>液态>固态)

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c.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分子氧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

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性质不同) (6)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a. 例如:一个水分子(H2O)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2、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例如:水蒸发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

(例如:过氧化氢分子发生分解反应时,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有新分子生成故为化学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分成的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从而聚集成新的物质,有的原子可以直接聚集成物质。

(2)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3)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如: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用分子观点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

2、原子的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3)原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4)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5)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

3、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4、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合物分子。

三、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典型例题】

例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C. 分子大,原子小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则不能再分 例3:微观模拟题:通过下图反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

例4: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

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例5: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表示混合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

例6: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分子不能再分

篇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1

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⑴

[学习目标]

⑴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认识分子的特性;

⑵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象、类比、分析、等方法加工信息,获取知识。⑶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新课引入]

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为什么呢? [自主学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2、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 3、分子总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 。 4、分子间有。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⑴实验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⑵现象:品红周围出现色,随后品红逐渐向四周扩散,烧杯中的液体最后变成红色。 ⑶为了解释这类现象,提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设想。

现代科学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

⑷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探究点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讨论:从下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有关分子的基本信息? 图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图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放大十几亿倍)

结论:⑴分子确实存在;⑵分子很小;⑶分子之间有间隔。 2、阅读: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体积很小? 结论: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 。

3、讨论为什么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暗处更容易干?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结论:分子总是在且温度越高,分子越快。 探究点三:分子运动现象

【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实验】将现象记录在课本P49表格中

1、步骤一向40mL蒸馏水中加5~6滴酚酞实验 现象 结论

【归纳】

1、步骤一向40mL蒸馏水中加5~6滴酚酞实验 现象:酚酞不变红

结论:。

结论: 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探究点四:几组实验

◎实验D、E、F,验证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第一组:混合后50mL水和50mL酒精的总体积 100mL,为什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减小呢? 第二组:用力推活塞,二氧化氮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原因是什么?

第三组:加热塑料袋中酒精,体积变大。

原因是什么?

你能举出几个热胀冷缩的实例吗? 归纳:

第一组:混合后50mL水和50mL酒精的总体积 < 100mL, 原因:分子之间有一的间隔

第二组:用力推活塞,二氧化氮气体受压,体积缩小。 原因: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大 第三组:加热塑料袋中酒精,体积变大;冷却,变小。 原因: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几个热胀冷缩的实例

①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②气体容易被压缩;③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④苯分子的图像中有阴影;⑤变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面又会重新鼓起来。上述事实均说明分子间。

[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 和等。 2、分子的性质:

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

⑵分子总不断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 。 ⑶分子间有 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增大 。 记忆方法:两小,一动,一间隔 [针对练习]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左图信息能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分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课后练习

1、从分子的角度看,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的现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过氧化氢制氧气同时生成水—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A.●● B.

.○○ D.●○

4、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5、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随温度变化的结果 B.汽车走过能闻到汽油味---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C.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分子之间间隔缩小的结果 D.蔗糖在水中消失---蔗糖分子向水中扩散的结果 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有() A氧气B.水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7、下列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A.空气B.液化气 C.冰水混合物 D.糖水

8、碘酒和固态碘中都含有碘分子,它们都能使切开的马铃薯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10、如图,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台上。

⑴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滴--15滴),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用途是

⑵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一实验说明

3、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可表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⑴A的名称叫滴管,用途是吸取或滴加少量的液体试剂. ⑵作用是便于观察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

⑶滤纸上出现红色斑点,且由管口向管内延伸. 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1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⑴实验Ⅰ: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

⑵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⑶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12、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⑴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⑵常见的混凝土马路分成许多块,主要是为美观吗? ⑶香水、汽油为什么密封?

⑷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为什么?

篇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学情分析

(1)本课题使学生对微观世界开始有所了解,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此后,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断走向深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2)学生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氧气等物质的性质,在小学自然常识及初二物理学习中已经有了关于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知识储备,也有了关于水分的蒸发与凝结、糖块的溶解、闻到远处的花香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些学生也对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有着强烈的探究欲,这是本次探究活动的一个有利的契机。(3)通过“1+1≠2”的实验造成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具备了兴奋的思维状态,形成了对此问题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老师通过小石子与细沙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大胆对物质的构成作出假设。教师又适时地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片《苯分子》、《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及自制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结论。教师又通过氨水在空气中扩散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的探究,通过抽象思维得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理解分子、原子的特性;能够通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的认识,总结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以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起学生对物质构成奥秘的探究兴趣。通过“1+1≠2”的实验造成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用小石子与细沙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引导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的图片及自制动画《水分子从湿衣服上运动到空气中》,让学生感知微观粒子的存在,引导学生得出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并从中推出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特性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通过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的探究,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得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引导探究教学、实验探究、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温度计为什么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可以测量温度?你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兴引言: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一直困惑不解的问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提题,其中很多问题的答案能在这次探究活动出的问题归为两类:可以用分中找到。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子、原子观点解释的及不能用(1)学生实验 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的问题。 “1+1≠2”:用两支20ml的注射器 抽 取10ml 酒 精 及10ml滴有红色墨水的水,将两支 注射器中的液体混合到一支注射器中,观察 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

(2)演示实验

一烧杯小石子与一烧杯细沙混合。

(3)直观信息

①投影片《苯分子图像》、《硅原子构成的文运用简单的实验引导从宏观字》。 现象联想至微观粒子,使学生②动画片《水分子从湿衣服上运动到空气领悟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中》。 成的。

引入新课:通过以上实验及对投影片、动画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让学生片的观察,我们已经切实感受到物质是由分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 子、原子等微观的粒子构成的,也感受到分指导学生观察电脑动画,让学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微观粒子步探究分子和原子。 的真实存在。

板书:

分子和原子

探究活动:分子和原子的特性

引言:进一步观察 《苯分子图像》、《硅原 子构成的文字》,你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有哪些认识?

板书:

(一)分子原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通过对投影片的进一步观察,(二)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可以认识到分子、原子都引言:下面我们来做一组小实验,通过实验非常小,而且分子或原子间有你对分子和原子又有哪些认识? 间隔。 学生实验:① 分别将温度计放在冷水和热 水中,观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② 加热 试管中的水,观察加热前后,水的体积变化。

板书:

1.分子、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指导学生实验,并与学生一同学生实验:分别用注射器压缩空气和水。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板书:

2.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

间隔较小。

演示实验:氨分子在空气中的运动。

① 提出问题:酚酞为什么会变成红色? 指导学生实验,并与学生一同

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2

问题。 实验探究。 同桌同学合作完 成实验,出乎意料 的实验结果引发 学生的思考,提出 问题:混合后液体

总体积为什么减演示实验。

少?

观察教师的演示 实验,领悟物质是 由微观粒子构成

的。

观察投影片。 电脑辅助 教学。

观察动画片。

电脑辅助 教学。观察投影片,讨

论,交流。

实验探究。 学生做实验,并讨 论得出对分子、原实验探究。 子特性的认识:分 子、原子间间隔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 学生做实验,并讨 论,得出对分子、 原子特性的认识:

气体分子间间隔实验探究。 较大,固体、液体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提出合理的假设。学生提出的假设可能

② 提出合理假设。 有: ③ 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酚酞溶液放置一会儿,Ⅰ.用干净的烧杯配好酚酞溶液,静置一会才会变色; 儿,观察现象; (2)大烧杯上的某种物质使Ⅱ.用干净的烧杯配好酚酞溶液,将其单独酚酞溶液变色了; 放在大烧杯中,观察现象; (3)构成浓氨水的粒子跑到Ⅲ.用干净的烧杯配好酚酞溶液,用滴管吸酚酞溶液中去了。

取少量浓氨水,滴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针对学生提出的假设,指导学④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学生实验:纸上层析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可得出结论:氨分子运动到盛有酚酞的烧杯中,使酚酞变成红色。

指导学生实验,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使学生对分子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

指导学生实验,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板书:

(三)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学生实验:分别将红墨水滴到冷水和热水和学生一起讨论,解释日常生中,观察
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0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