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平面镜成像课件 正文

平面镜成像课件

2016-12-04 14:39:0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三节

课题:《平面镜成像》

----科学探究的教学

作课教师:李 鹏 飞 联系电话:13932154565 E-mail:lpf790804@163.com

作课单位:河北省 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一中

李鹏飞: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窦妪镇一中物理教师;物理备

课组组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石家庄市优秀教师;曾获:栾城县评优课一等奖、石家庄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北省第五届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各种知名期刊报纸发表物理教研论文多篇。

《平面镜成像》

----科学探究的教学

【教材依据】

新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 “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为今后做光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学情分析】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理念】

平面镜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物品,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键是提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必须对大量的平面镜成像的事实进行研究。以红遍祖国的刘谦魔术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完成:通过实例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大胆的猜想假设、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仪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试验中的得失优缺点、评估实验方案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探究学习铺平道路。

本节课中,常规实验未给学生准备其他供选仪器,多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较平面镜玻璃板成像可以更好找到像的位置,但颜色效果不清晰、玻璃板薄厚影响试验现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等弊端)用点燃的蜡烛代替物体,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虽然可以比较物像的大小、物距像距,但实验涉及面过窄,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精神)。为改进试验常规实验的种种不足,真正体现学生探究学习,加入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残缺平面镜、大小不同的蜡烛、自制相同“A”字模型、自制不同“A”字模型等,使学生更能发挥想象力,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

探究学习试验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验方法、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增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幻灯片中名人名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设计特色】

1、自制残缺平面镜 2、自制物体“A”字

3、学生探究活动的展开围绕“像”的获得方法及手段,使探究主题鲜明。 4、教学课件中渗透名人名言,体现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

?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的形成。 3.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2.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通过探究环节中相关的名人名言,渗透人文关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

? 分组仪器: 平面镜、薄厚不同的玻璃板、自制残缺平面镜、相同的蜡烛2支、不同的

蜡烛2支、自制相同“A”字模型2个、自制不同“A”字模型2个、8K白纸、刻度尺、三角板2个、学生学案。

? 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

【教学方法】

? 教 法

引导、设问、点拔; 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实验法。

? 学 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课时安排】30分钟 【板书设计:】

【探究教学法流程图】

篇二:平面镜成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

2

3

4

篇三:《平面镜成像》课例

《平面镜成像》课例

1.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试用版)第二章2.1《光的反射》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

2.目标确立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知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是光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由于本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生难以想到,且初三学生对物理问题探究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台阶,给予必要的引导,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打下了基础。教材中解决成“虚像”这一难点采用了做图的方法,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突破难点。

(2)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大的误区。比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所成的“像”与“物”完全相同;“像”和“影”以及“实像”和“虚像的成因混淆一团,分不清楚等。初三的学生初学物理,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技能也比较差,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比如:杨家琳、姜星茵等同学理解接受能力较差,需要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与一些指导和帮助;李鹏举、修侦等同学自制力较差,喜欢上课开小差,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关注,防止他们注意力分散。而沈春雨、王海宁等同学则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让他们带动一些物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的参与实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1)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2)了解生活中镜子、玻璃、水面都可以成像等现象。考虑到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可以播放了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以求更好的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以期探究步步深入。

(3)自我背景性经验剖析。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前一次的教学策略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的特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到难于驾驭,很多同学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探究流于了形式,教学任务没能全面完成。因此,本节课在设计

实验环节我试着改进,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由我设计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思维性的问题,给学生必要的引导,加强自学和互动,以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基于上述分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观察实验,感知虚像的含义;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教学流程

为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着“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四环节”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训练、检测评价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验的方法,我又设计了4个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做图的技能。

4.精彩片段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反馈,从而使今后的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片段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猴子捞月”的动画片段。

师:看完片段后,同学们能说出这群猴子为什么没捞到月亮吗? 生:因为水里根本没有月亮。

师:那这群猴子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呢? 生: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师:物理学上把天上的月亮叫“物”,水中的月亮叫“像”。

师:那么,在我们生活当中,除了平静的水面可以成像以外,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成像呢?

生1:镜子可以成像 生2:玻璃板可以成像

生3:打磨得很光的铜板也可以成像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画面。(多媒体展示)

师:像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能够成像的物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是它们的表面是怎样的?

生:都是很平滑的。

师: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片段二:学案引路,设计实验

环节一: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61页中的实验,然后分组讨论“学案”中提出的5个问题。

(1)我们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使用玻璃和镜子哪种方法更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3)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 (4)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5)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环节二: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5个问题的答案,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1)我们怎样找到像的位置?

生: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 拿一只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该答案学生在认真自学之后,就能在课本上找到,但有很多同学还只是生搬硬套,不能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师:我把刚才同学回答的方法再用课件形象地展示一下。 (2)实验中使用玻璃和镜子哪种方法更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生:玻璃板。 师追问:为什么呢?

(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来。需要教师给与必要的引导。) 师:玻璃板和镜子都是平面镜,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玻璃板是透明的。

师:对,这样我们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那只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

生:如果像能和物完全重合,就说明物和像的大小相等。 (4)我们怎样判断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生:用刻度尺测出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 (5)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应该多次实验。

师:明确了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到实验方案。 片段三:实验探究,认识虚像

师:大家能从刚才实验中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 生1:平面镜中的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

生2: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师: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大家把刚才实验中的物和像连起来,它与镜面有什么关系? 生:垂直。

师: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生:是虚像。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1:因为在镜子后面找不到像。 生2:通过作图可以说明。

师: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呢?

师:请大家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白纸上有像吗? 生:没有。

师:这说明没有实际光线射到白纸上,我们把这样的像叫做虚像。 5.自我反思

本节课我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和学生活动为主线,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策略上力求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促使着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利用“猴子捞月”的视频进行引导,让学生兴趣倍增。为了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我通过生活中的水面、玻璃、镜子、光滑的地砖可以成像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轻松地引入课题,并提出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为了突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一教学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对平面镜成的像进行猜想,当同学们的猜想有了思维碰撞时,趁机设置了具有针对性、思维性和梯度的五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


平面镜成像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0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平面镜成像课件
相关文章
  • 平面镜成像课件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课题:《平面镜成像》----科学探究的教学作课教师:李鹏飞联系电话:13932154565E-mail:...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