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 正文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

2016-12-04 14:39:5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伤仲永》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伤仲永

王安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4、采用“归纳字词——疏通文意——理解中心——巩固练习”的方法学

习文言文。

5、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与德育:6、探讨仲永退步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目标5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1、 文言文四步学习法

2、 归纳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完成四步学习法中的前两步

2、完成相应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王安石笔下的这位神秘人物吧。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归纳

学生预习中归纳,课堂上进行展示

参考: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2、古今异义字: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为代词,此的意思;今为判断词。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为文采和道理;今为内容和条理。

3、一词多义: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于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之天:语气助词,不译。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其 其诗以养父母:他的,代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他写的诗,代词。 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受之天也: 他,代词。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

⑤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⑥日扳仲永: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

⑦父异焉: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 .

5、重要实词:

(1)书下注释要求一一背得掌握。

(2)教师增补:

①养父母:赡养。②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

③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④令..作诗:叫、让,使的意思。 ⑤从先人还家:跟从。 ⑥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

⑦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⑧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

⑨且为众人:尚且。 ⑩固众人:本来。 ..

6、个别字读音提示:

隶lì扳pān谒yè泯mǐn 称chèn 卒zú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拓展: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要求学生笔记)

三、文本学习

(一)疏通文意

1、解题

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阅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磁带。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

(2)学生齐读课文。

(3)抽生进行单独朗读。(优中差生各抽一人即可)

3、通释全文

要求学生预习时就要在练习本上通释全文。

课堂上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通释全文,让更多的学生展示。

教师适时进行订正。

全文通释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37。

四、本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板书设计1

文言文第一课时以掌握字词意为重,板书亦是罗列为主,无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完成四步教学法的后两步

2、完成余下目标及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字词归纳和文意疏通,可以说是已经把文言文变成了现代文,今天,我们就来以现代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理解它的中心,学习它的技巧。

(明确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文本学习

(接上一课时)

(二)理解中心思想

1、齐读全文。

2、思考并讨论: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5)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参考: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5)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学习写作技巧

1、自我速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点拨:

(1)对方仲永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

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

“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

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利其然”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2)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参考:

①“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②“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③“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④“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⑥“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⑦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⑧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三、课文小结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希望给同学们以深长的思考。

四、作业练习1、课堂作业:练习题三。

附加:

(1)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自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

(4)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如①忽啼求之 ②即书诗四句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____属于侧面描写的有____

A.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F. 父异焉。

正面:A B C; 侧面:D E F

2、课外练习:教辅资料。

板书设计2

教学后记(反思)

备注:因是文言文,学生如果不认真预习,那么两课就完成不了。

篇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5伤仲永

5.伤仲永

王安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4、采用“归纳字词——疏通文意——理解中心——巩固练习”的方法学

习文言文。

5、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与德育:6、探讨仲永退步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后天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目标5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方法:

1、 文言文四步学习法

2、 归纳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完成四步学习法中的前两步

2、完成相应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王安石笔下的这位神秘人物吧。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归纳

学生预习中归纳,课堂上进行展示

参考: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

2、古今异义字: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为代词,此的意思;今为判断词。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为文采和道理;今为内容和条理。

3、一词多义: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于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代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之天:语气助词,不译。 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其 其诗以养父母:他的,代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他写的诗,代词。 父利其然也:这样,代词。其受之天也: 他,代词。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

⑤即书诗四句: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⑥日扳仲永: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

⑦父异焉: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 .

5、重要实词:

(1)书下注释要求一一背得掌握。

(2)教师增补:

①养父母:赡养。②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 ...

③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④令作诗:叫、让,使的意思。 ..

⑤从先人还家:跟从。 ⑥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

⑦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⑧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

⑨且为众人:尚且。 ⑩固众人:本来。 ..

南川三中初一语文备课组

6、个别字读音提示:

隶lì扳pān谒yè泯mǐn 称chèn 卒zú

(二)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拓展: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要求学生笔记

三、文本学习

(一)疏通文意

1、解题

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阅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听录音磁带。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

(2)学生齐读课文。

(3)抽生进行单独朗读。(优中差生各抽一人即可)

3、通释全文

要求学生预习时就要在练习本上通释全文。

课堂上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通释全文,让更多的学生展示。

教师适时进行订正。

全文通释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37。

四、本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板书设计1

文言文第一课时以掌握字词意为重,板书亦是罗列为主,无谈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完成四步教学法的后两步

2、完成余下目标及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字词归纳和文意疏通,可以说是已经把文言文变成了现代文,今天,我们就来以现代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理解它的中心,学习它的技巧。

(明确学习内容和重点)

二、文本学习

(接上一课时)

(二)理解中心思想

1、齐读全文。

2、思考并讨论: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5)学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参考: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5)学生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三)学习写作技巧

1、自我速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点拨:

南川三中初一语文备课组

篇三:伤仲永教案下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5、伤仲永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
伤仲永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1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