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13空城计课件 正文

13空城计课件

2016-12-04 13:46:2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第13课 空城计

第13课 空城计导学案

班级姓名 编写:罗杏莉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理清故事情节,理解诸葛亮“三笑”的心理内涵及“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提高鉴赏文学名著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总结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一、走近《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了解背景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蜀汉马谡痛失街亭,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长驱直入,诸葛亮被迫退军。魏军将至,诸葛亮身处空城,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三、文体常识 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弄清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侧面描写)。

情节一般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对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中陈设、格局、气度、色调等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情趣、爱好、气质、理想、情操等思想性格;一是通过对某种特定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提供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文化氛围。

四、初步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奖自己融入文中,你就是小说中的人物!

Ⅱ 预习自测

请合上课本完成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

司马懿( )鹤氅()纶巾( )远遁( )

隐匿 ( )言讫()旌旗( )无不骇然( )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形,并解释整个词语的含义。

(fēng yōng)_________ 而来:

笑容可(jū)____:

( fǔ )_____掌大笑:

旁若无人:

3、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或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Ⅲ、整体感知

1、看电影视频《空城计》片段

2、文中主要描写了那些人物?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文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从文中勾画出有关此人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全文意思

2、理解诸葛亮“三笑”的心理内涵

反馈:听写词语、文学常识

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精句赏析

1、你能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吗?挑战自己,试一试。

(1)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2)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3)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4)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5)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2、你能试着翻译下列句子吗?挑战自己,获取成功。

(1)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解析指导:行险:冒险;走险路。盖:句首语气词,总起下文。 用之:使用(这个办法);“之”代指行险。

(2)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3、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提示:请结合全文想一想,此处写众官“尽皆失色”有何用意?

探究点二:文本理解

1、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诸葛亮衣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各写一处即可)。联系整个故事情节,请思考: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诸葛亮历来被看做智慧的化身,他往往身处险境,却处乱不惊、临危不惧,你能说说文中在这方面有哪些体现吗?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出诸葛亮当时怎样的心理? 解析指导: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立足动作、语言描写,深入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空城计”施计成功的原因,

2、理解课文对比映衬的写作手法

反馈:复述故事情节

探究点三 综合探究

1、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与唾手可得的胜利失之交臂,是否能以此说他很愚蠢?

2、你认为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物?

3、你认为司马懿的存在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4、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

解析指导:本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赏析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应立足文本内容,抓住细节描写,多层面、多角度思考。

5、试一试,看能否从文中找到诸葛亮施计成功的理由。

Ⅳ 当堂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

(1)将旌旗尽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2)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2、司马懿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众官听得魏军大军突至的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课后反思:

篇二:《空城计》教学课件

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 元末明初小

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小说” 文体的知识 一、什么是小

说二、小说的三要素 司马 懿简介 司 马懿 是 魏 国 的名 将,才 智多 变,

文 武 双 全。虽然 为 魏 国 立下 不 少汗 马 功 劳,但是 一 心 却 想毁 灭

魏 国,建 立 自 己的 王 国,以便 统 一 三 国,建 立 新 王朝。故事背

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此前的故事背景为魏主曹丕新亡,十五

岁的曹睿即位。诸葛亮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离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

职返乡。诸葛亮闻此消息大喜,即率35万大军伐魏,一路斩将略地,势不可当。

曹睿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反,遣人密报孔明,愿为内应,

但不慎走漏风声被杀。司马懿猜到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不与蜀军正面交锋,却去

切断蜀军粮道,夺取街亭、柳城。诸葛亮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形势急转

直下,变得十分被动,又失去了内应,已无胜算,急忙准备退回汉中。司马懿夺

了街亭,率15万大军来夺西城。此时诸葛亮只有2500军士在西城,形势十分危

急。课文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

却。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

(1) ――了解小说的情节,训练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计课时 从情节入手分

析人物(2) ――透过情节,从正面和侧面看人物,学习总结人物形象 联系实

际评价历史人物 练习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 2、

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3、联系故事情节,试分析诸

葛亮、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

什么?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1)孔明分拨已定() (2)孔明

乃披鹤氅(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4)众官无不骇然( )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a name=baidusnap0></a>夕阳</B>

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的开篇词。 4、《三国演义》中“煮

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懿笑而不信”,请发挥想象,

描写人物在笑时的心理活动。 文中诸葛亮 “三笑”的

“笑抚义容掌 可而掬一” 笑: ( 二三第笑笑((3第第56段段段))笑”:)“拍手大笑”: 镇定自若的笑――别看你司马懿带来

十万大军,我只有一座空城,但你决不敢攻进来。 如

释重负的笑――你司马懿果然中我的计了。 成功自

豪的笑――我以一座空城就吓退了司马懿,还要让他吃个败仗,你司马懿真是太

傻了! 小结: 0000总的来看,这篇文章是

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说情况紧急、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表现

的是诸葛亮的“胆”的话,那么他对形势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充分表现了他的“识”。

动笔练习: 诸葛亮是一个

(位)、 、 、的的 。 足智多谋 临危不惧 神机妙算 处乱不惊 明确 多疑自

负 老谋深算 刚愎自用 司马懿是一个

(位)、 、 的的 。 (1)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

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篇三:13.空城计

13.空城计·课文精讲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分拨:分派。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怪传送紧急军情的人。

失色: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鹤氅ch ng:用羽毛编成的外衣。

纶gu n巾:用青色丝带编的头巾。

敌楼:筑在城上,用来观察敌情的城楼。

笑容可掬j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莫非:莫不是,大概。表示推测。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骇h i然:惊惧的样子。

言讫q :说完。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清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

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2、关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不凡的魅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描写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诸葛亮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慎谋能断,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二、文章脉络

课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兵临西城。

第二部分:发展,临危施计。

第三部分:高潮,司马中计。

第四部分:结局,孔明释计。

三、重难点导析

⑴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学习时有必要先弄清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的矛盾。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人物塑造是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小说是否成功。小说的故事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小说的环境是人物生存的条件。三者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篇或一部小说的整体。

⑵小说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其中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有时,为了表现主要人物,除了正面对他进行上述的描写外,还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或反面人物进行衬托。《空城计》在塑造主要人物诸葛亮时,描写了他的语言、神态、肖像、动作,这些都是属于正面描写。同时也描写了次要人物——众官来从侧面衬托;还描写了反面人物司马懿的多疑从反面来衬托。通过以上的描写,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⑶如何理解诸葛亮的“笑”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自己表现得越轻松,司马越生疑,但毕竟太危险了,内心不免有些紧张;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孔明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自己所料不错,司马果然中计,因而这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三是诸葛亮向部下解释完计策后,“抚掌而笑”。并说:“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笑,司马懿虽狡诈,但毕竟比自己略逊一筹,不出自己所料。

【类文品读】

狗风波

办公室主任调走了,位置空出来了。

新调来的黄局长说,马上从机关里提拔一名干部担任此职。

不少人都期待着黄局长的恩泽降临自己的头上。但普遍认为,办公室副主任马波最有希望。一是他干办公室副主任多年;二是他已过不惑之年,如果这趟末班车坐不上,今后也许就没机会上升了。黄局长上任没几天,也说马波同志不错。

马波不敢掉以轻心,工作兢兢业业,对领导毕恭毕敬。没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只小狗的突然出现,搅乱了他的好梦。

小狗是黄局长家的。从黄局长搬进机关宿舍的第一天起,这只小狗每日总有几次要窜马波的门,在屋里吃饭拉屎,在每个房间嗅出嗅进,俨然一副主人神态。

马波的儿子对这只小狗很烦,一日,高抬右脚,正要猛踢小狗,恰好被马波看见,他立即制止道:“不许胡来!打狗欺主。黄局长刚上任不久,千万不要因为这些小事闹得黄局长不高兴。”

儿子不服气地嘟哝:“我们家简直成了狗窝!”

马波也不理睬儿子,连忙从橱柜里端出好菜好饭让小狗享用。看着那条小狗贪吃的馋劲,马波言不由衷地说:“这只狗还真可爱!”

一日,马波忽听得小狗在黄局长家发出挨打后的叫声,他正纳闷,又听得黄局长在高声责骂儿子:“打狗就

是欺主!你如果再敢打它,你就再别进这个家门!”

马波这才进一步明白了小狗在黄局长家的地位,更加不敢得罪这只小狗。

可马波的儿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日,在家里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

马波慌得手足无措。幸好那日黄局长一家都外出作客了,否则,马波真的只有跳楼了。

一连几日,马波不敢正视黄局长的脸,害怕黄局长询问小狗受伤之事。

没料,还有更大胆之人,竟然把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了。

黄局长知道那只小狗死后,表情严肃,一连几天都紧绷着脸。

马波很想对黄局长解释,说明自己的儿子只是打伤了狗,并没有打死它,但一见到黄局长那阴沉沉的脸,又不敢说了。

黄局长几次碰到马波,总像有话要说,但又没说。

马波很紧张。

那日,黄局长终于上了马波的家。

马波连喘气都觉得困难了。

黄局长说:“你们家那只小狗很可爱,从我搬来的第一天起,它就经常到我家去玩,可我儿子不小心,竟然失手把它打死了。我觉得很对不住你……”

原来小狗不是黄局长家的,而是一只野狗!马波大喜过望,致使血压陡然上升,眼前一黑,便晕乎乎瘫倒在沙发上。

黄局长见马波瘫倒在沙发上,慌忙叫人把马波送进了医院。

回家的路上,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唉!”

不久,新办公室主任到职,但不是马波。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2.造成马波思想感情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当马波误认为狗是黄局长家的时,对狗的态度是怎样的?

4.文中“黄局长高声责骂儿子打了小狗”这一段描写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当他的儿子把那只小狗的后腿打伤后,马波的反应是怎样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6、当那只可爱的小狗给打死后,马波更是紧张,而黄局长更是表情严肃。这时他们各自又是怎样的心理活动?

7、黄局长到马波家说的那一段话,在故事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对马波的情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黄局长对人说:“真没想到,马波同志的感情这么脆弱……”结合故事内容,理解一下黄局长说这番话的巧妙%d
13空城计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89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13空城计课件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