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第3章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鲁科版选修... 正文

第3章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鲁科版选修(3-5)课件

2016-12-08 07:45:3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5-2016学年鲁科版选修3-5 3.2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学案

第2讲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能记住三种射线的特性.2.知道什么是原子核的衰变及衰变实质.3.理解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学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一、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

1.1896

2.物质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物质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3.皮埃尔· 二、放射线的本质

1.三种射线:如图1中1是2是3是

图1

(1)α射线是高速氦原子核粒子流. (2)β (3)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2.三种射线的特点

(1)α射线:α (2)β射线:β粒子穿透能力较强,但电离作用较弱. (3)γ射线:γ 三、原子核的衰变

1.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放出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2382.α衰变: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例: 23892U的α衰变方程为 92U2343.β衰变:原子核进行β

,例:234 90Th的β衰变方程为 90

Th

四、衰变的快慢——半衰期

1

2.境、温度没有关系.

一、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

1.α、β、γ三种射线的性质、特征比较

2.在电场、磁场中偏转情况的比较

(1)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偏转较小,β射线偏转较大,γ射线不偏转,如图2甲所示.

图2

(2)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较小,γ射线不偏转,如图乙所示. 例1 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3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

射线.

图3

答案 γ β

解析 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射线应为γ射线,b射线应为β射线. 借题发挥 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1)α射线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领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的强弱.

(3)要知道α、β、γ三种射线的本质,α、β射线是实物粒子,γ射线是光子.

针对训练1 如图4,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答案 C

解析 由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可以判断出①⑥表示β射线,②⑤表示γ射线,③④表示α射线,故C对. 二、原子核的衰变

441.α衰变:A→AZX―Z-2Y+2He

原子核进行α衰变时,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

α衰变的实质: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牢固,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放射性元素发生的α衰变现象.

A02.β衰变:A→Z+ZX―1Y+-1e

原子核进行β衰变时,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β衰变的实质: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且放出一个电子即β

粒子,使核电荷数

增加1,但β衰变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其转化方程为:1→10n―1H+-1e.

3.衰变规律

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234234例2 原子核 238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 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 91Pa,

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 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答案 A

234解析 根据衰变反应前后的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特点, 238衰变92U核与 90Th核比较可知,234234①的另一产物为42He,所以衰变①为α衰变,选项B、C错误; 91Pa核与 92U核比较可知,

衰变③的另一产物为-01e,所以衰变③为β衰变,选项A正确,D错误.

例3

238

92U核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206 82Pb核,问:

(1)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38

(2) 20682Pb与 92U相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了多少?

(3)综合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答案 (1)8次α衰变,6次β衰变 (2)10 22 (3)见解析

206解析 (1)设 238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92U衰变为 82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

238=206+4x① 92=82+2x-y②

联立①②解得x=8,y=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少1,而质子

238数增加1,故 20682Pb较 92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20640(3)核反应方程为 23892U→ 82Pb+82He+6-1e.

借题发挥 衰变次数的判断方法

(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2)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2. (3)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质子数增加1. 三、对半衰期的理解

1.对半衰期的理解:半衰期是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同一放射性元素具有的衰变速率一定,不同元素的半衰期不同,有的差别很大. 2.半衰期公式

1T1/2

?1?T1/2 N余=N原?,m余=m0

?2?2?

t

t

式中N原、m0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T1/2表示半衰期.

3.适用条件: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是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规律的总结,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核,无法确定其何时发生衰变,但可以确定各个时刻发生衰变的概率,即某时刻衰变的可能性,因此,半衰期只适用于大量的原子核.

例4 氡22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被吸入后,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它是世

222

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主要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其衰变方程是222→ 218 86Rn―84Po+________.已知 86Rn

的半衰期约为3.8天, 则约经过________天,16 g的 22286Rn衰变后还剩1 g. 答案 42He 15.2

2184?1?T1/2,解析 根据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得衰变方程为 22286Rn→ 84Po+2He.根据衰变规律m=m02??

t

代入数值解得t=15.2天.

218针对训练2 放射性元素(222 86Rn)经α衰变成为钋( 84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

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 222其原因是( ) 86Rn的矿石,A.目前地壳中的222 86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 86Rn的含量足够高

218222C.当衰变产物 21884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 84Po的增加会减慢 86Rn的衰变进程

D. 22286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答案 A

解析 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一般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C、D错;即使元素氡的含量足够高,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地壳中也几乎没有氡了,一定是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故A对,B错.

三种射线的特性

1.图5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5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篇二: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 第3章 原子核与放射--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第1节 原子核结构

一、质子和中子的发现

(1)质子的发现:①实验:为探测原子核的结构,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②结论: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2)中子的发现

①卢瑟福的预想:卢瑟福发现质子后,预想核内还有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并给这种“粒子”起名为中子.

②中子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结晶.

A.1930年,用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

B.1932年,约里奥·

C.1932接近质子的粒子流,即为中子.

二、原子核的组成

(1)A核子,原子核常用符号ZX表示.X表示元素符号,AZ 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

(2)同位素 23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如氢的三种同位素11H、1H、1H.

(3)核反应方程

①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

②意义:能够用人工方法改变原子核. ③书写核反应方程遵循的原则:核反应满足反应前、后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④确定未知核或粒子的方法:由反应前、后的已知核和粒子,依据守恒原则写出方程,判断未知核或粒子.

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

14发现了质子.图中A为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B为氮气.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42He+ 7N→

171 8O+1

H.

1.如图为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M是显微镜,S是荧光屏,窗口F处装铝箔,氮气从阀门T充入,A是放射源.在观察由质子引起的闪烁之前需进行的必要调整是( )

A.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有α粒子引起的闪烁

B.充入氮气后,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C.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能见到质子引起的闪烁

D.充入氮气前,调整铝箔厚度,使S上见不到α粒子引起的闪烁

2.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质子.如图所示,此装置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C.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

D.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3.(多选)已知 88Ra是 88Ra的一种同位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

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

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

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

4.以下几个原子核反应式中,X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 )

4231A.2He+9→12→0n+X 4Be― 6C+X B.1H+1H―

30C.234→234→30 90Th― 91Pa+XD.15P―14Si+X 228226

5.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 )

30238234A.3015P→14Si+X B. 92U→ 90Th+X

12727430C.2713Al+0n→12Mg+X D.13Al+2He→15P+X

6.(多选)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

4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的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7.完成下列各核反应方程,并指出首次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首次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是________.

49121A.10→13 5B+2He―7N+( ) B.4Be+( )→6C+0n

271144C.27→1713Al+( )→12Mg+1HD. 7N+2He― 8O+( )

238234231E. 92U→ 90Th+( ) F.11Na+( )→2411Na+1H

41142【答案】 10n 2He 0n 1H 2He1H B式 D式

8.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

-【答案】 (1)88 138 (2)1.41×1017 C (3)88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一、放射线

放射线的本质:

①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氮原子核,速度约为光速的0.1倍,电离作用强,穿透能力很弱. ②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约为光速的0.9倍,电离作用较弱,穿透本领较强. ③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很弱,但穿透能力很强.

二、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

(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β粒子的衰变为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

(3)衰变规律

①α衰变:ZX→2He+Z-2Y.

0AA②β衰变:ZX→-1e+Z+1Y. 在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A4A-4

(4)衰变的快慢——半衰期 ①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叫做半衰期. ②元素半衰期的长短由原子核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衰变次数的计算方法

A′设放射性元素AZX经过n次α衰变和m次β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Z′Y,则衰变方程

为ZX→Z′Y+n2He+m-1e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A-A′A-A′n=,m=Z′-Z. 42

(2)半衰期公式

用Tτ表示某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衰变时间用t表示,如果原来的质量为M,剩余的质AA′4 0

1t量为m,经过m=M(Tτ Tτ2t1t若用N和n分别表示衰变前后的原子数,衰变公式又可写成n=N()Tτ 2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

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3.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

A.X射线 B.α射线 C.β射线 D.γ射线

4.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5.(多选)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放射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是原子核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

D.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2182226.一个222 86Rn衰变成 84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 84Rn经过7.6

天衰变掉

222 86Rn218的质量,以及 22286Rn衰变成 84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

A.0.25 g,α粒子 B.0.75 g,α粒子 C.0.25 g,β粒子 D.0.75 g,β粒子

2227.238 92U衰变为 86Rn要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则m、n分别为( )

A.2,4 B.4,2 C.4,6 D.16,6

8.放射性同位素14C可用来推算文物的“年龄”.14C的含量每减少一半要经过约5 730年.某考古小组挖掘到一块动物骨骼,经测定14C还剩余1/8,推测该动物生存年代距今约为( )

A.5 730×3年 B.5 730×4年 C.5 730×6年 D.5 730×8年

9.有甲、乙两种放射性元素,它们的半衰期分别是τ甲=15天,τ乙=30天,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经过60天这两种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甲∶M乙是

( )

A.1∶4B.4∶1 C.2∶1D.1∶2

10.(多选)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的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

AD

11.钋210经α衰变成为稳定的铅,其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 g的钋210经过276天后,还剩多少克钋?生成了多少克铅?写出核反应方程.

4【答案】 16 g 47.09 g 210→206 84Po― 82Pb+2He

20612.238 92U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 82Pb.

(1)求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38(2)206 82Pb与 92U相比,求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多少?

(3)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02064【答案】 (1)8 6 (2)10 22(3)238 92U→ 82Pb+82He+6-1e.

第3节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一、放射性的应用

(1)

(2)

(3)γ射线探伤:利用了γ射线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4)

二、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1)

(2)为了防止放射线的破坏,人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密封防护;②距离防护;③时间防护;④屏蔽防护.

1.下列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放射性消除静电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

B.利用射线探测机器部件内部的砂眼或裂纹是利用射线的穿透作用

C.利用射线改良品种是因为射线可使DNA发生变异

D.在研究农作物合理施肥中是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子

2.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

B.应该用α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

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

D.作为示踪原子能研究农作物在各季节吸收肥料成分的规律

3.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

B.应该用γ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

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用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

D.放射育种中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4.联合国环境公署对科索沃地区的调查表明,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轰炸中,大量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 )

①由于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②爆炸后的弹片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③铀238的衰变速率很快

④铀的半衰期很长

A.①② B.③ C.①④ D.②④

5.对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会有伤害作用

B.核工业废料要放在厚厚的重金属箱内,沉于海底

C.γ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的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

D.对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6.(多选)防止放射性污染的防护措施有( )

A.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深埋 B.将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倒在下水道里

C.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穿上铅防护服 D.严格和准确控制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剂量

7.近年来,γ刀已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内完成任务,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螺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则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了( )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

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 D.γ射线可以很容易地绕过阻碍物到达目的地

8.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酿成了核泄漏事故,核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后果,其原因是( )

A.铀、钚等物质有放射性B.铀、钚等物质半衰期很长

C.铀、钚等重金属有剧毒D.铀、钚等物质会造成爆炸

篇三:鲁科版物理同步习题:选修3-5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五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单元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单元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六章 原子结构 原子核

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第二单元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核能

章末综合检测

15-1

1、解析:平方公尺即为平方米.光子被舱门反射前后,光子动量变化量最大为Δp=2p(垂直入射与反射时),又因为E=pc,即对应于光子入射的能量为E时光子的动量改变量为Δp2E

=取Δt时间内入射的所有光子作为研究对象,由题意知Δt内与舱门发生作用的光子总c2E总

Δp总2E总2×1.5×103c

能量为E总=Δt×1.5 kJ,根据动量定理FΔt=Δp总有F===则:F=ΔtΔtcΔt3×10N=1.0×10-5N,B正确.

答案:B

2、解析:从子弹射向木块到一起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子弹射入木块的瞬间系统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系统内能,之后子弹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上升,该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但总能量小于子弹射入木块前的动能,因此A、C错误;由子弹射入木块瞬间动量守恒可得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

mv0

,M+m

m2v20

B正确;之后子弹和木块一起上升,该阶段机械能守恒可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g(M+m)D正确.

答案:BD

3、解析:当人到达软绳的末端时,软绳已离开地面一段高度H,人能否安全到达地面决定于H的大小.

由人船模型得:m(h-H)=MH 解得:H=

60×60mhm=20 m M+m120+60

人要回到地面得从20米高的地方跳下来,这是很危险的.所以不能. 答案:不能

4、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t0时刻受盒子碰撞获得速度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v0=mv,①

3t0时刻物体与盒子右壁碰撞使盒子速度又变为v0,说明碰撞是弹性碰撞 1212

v=mv,② 202

联立①②解得m=M.

(也可通过图象分析得出v0=v,结合动量守恒,得出正确结果) 答案:M

5、解析:设他们前进的方向为正方向,以冰面为参考系,推出后,赵宏博的动量为Mv男,申雪相对冰面的速度为-(v-v男),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m)v0=Mv男-m(v-v男) mv

解得v男=v0M+m答案:v0+

mv

M+m

6、解析:第一种情况: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钢球碰前的动量为:p1=mv1=5 kg·m/s 碰后的动量为:p2=mv2=-3 kg·m/s

动量变化量为:Δp=p2-p1=(-3-5)kg·m/s=-8 kg·m/s 负号表示方向水平向左

图14

第二种情况:p1、p2的大小分别为2kg·m/s和2 kg·m/s,方向如图14所示,由图所示平行四边形可得Δp的大小和方向.

2大小:Δp=21+p2

=(22+22 kg·m/s =4 kg·m/s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角

答案:8 kg·m/s,方向水平向左4 kg·m/s,与竖直方向成30°角 7、解析:(1)甲船和人与乙船组成的系统动量时刻守恒. 由平均动量守恒得:(M+m)x甲=Mx乙 又x甲+x乙=L

以上两式联立可求得:x甲=4 m,x乙=6 m.

(2)设两船相遇时甲船的速度为v1,对甲船和人用动能定理得: 12Fx甲=M+m)v1

2

因系统总动量为零,所以人跳离甲后,甲速度为零时,人跳离速度最小,设人跳离的速度为v,因跳离时,甲船和人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m)v1=0+mv可求得:v=m/s.

答案:(1)4 m 6 m (2)48、解析:(1)设重物在车上向人靠拢L=3 m,车在地面上移动距离为x,依题意有m(L-x)=Mx

整理得:x=1 m

F200 N2

(2)人和车的加速度为a==2 m/s

M100 kg则人和车在地面上移动1 m时的速度为 v=ax=2 m/s

此时物体的对地速度为v物,依据mv物=Mv 得v物=4 m/s

答案:(1)1 m (2)2 m/s 4 m/s

9、解析:(1)两车相距最近时,两车的速度相同,设该速度为v,取乙车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乙v乙-m甲v甲=(m甲+m乙)v 所以两车最近时,乙车的速度为 vm乙v乙-m甲v甲

m甲+m乙

1×3-0.5×24

m/s=1.33 m/s

0.5+13

(2)甲车开始反向时,其速度为0,设此时乙车的速度为v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乙v

-m甲v甲=m乙v乙′

m乙v乙-m甲v甲1×3-0.5×2得v乙′==2 m/s.

m乙1答案:(1)1.33 m/s (2)2 m/s

10、解析:探测器第一次喷出气体时,沿x方向动量守恒,且探测器速度变为零. 即Mv0=mv①

第二次喷出气体时,沿y方向动量守恒: 0=(M-2m)·2v0-mv② m1v4

解①②得:==M4v011

答案:4

4

11、解析:设物块到达劈A的底端时,物块和A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由机械能守

恒和动量守恒得

11

mgh=mv2+1V2①

22M1V=mv②

设物块在劈B上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此时物块和B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11

mgh′+(M2+m)V2v2③

22

mv=(M2+m)V′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h′M1M2

h⑤

(M1+m)(M2+m)

M1M2h

(M1+m)(M2+m)

12、解析:(1)如果直接跳下来,人具有和自行车相同的速度,脚着地后,脚的速度为零,由于惯性,上身继续向前倾斜,因此他可能会摔跤.所以他下来时用力往前推自行车,这样他下车时水平速度是0.

(2)男孩下车前后,对整体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m2+m3)v0=(m1+m2)v

v=4 m/s(m1表示女孩质量,m2表示自行车质量,m3表示男孩质量) (3)男孩下车前系统的动能 1

Ek(m1+m2+m3)v20

212=(40+10+30)×(2.5)J 2=250 J

男孩下车后系统的动能

11

Ek′m1+m2)v2=+10)×42J=400 J

22

男孩下车时用力向前推自行车,对系统做了正功,使系统的动能增加了150 J. 答案:(1)如果直接跳下来,人具有和自行车相同的速度,脚着地后,脚的速度为零,由于惯性,上身继续向前倾斜,因此他可能会摔跤.所以他下来时用力往前推自行车,这样他下车时水平速度是0.

(2)4 m/s (3)250 J 400 J

男孩下车时用力向前推自行车,对系统做了正功,使系统的动能增加了150 J

1、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r-W,任何一种金属的逸出功W一定,说明EK随r的变化而变化,且是线性关系(与y=ax+b类似),直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直线与横轴的截距QA表示EK=0时的频率r0,即为金属的极限频率,还可由波速公式C=r0λ0.求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极限波长.EK=hν-W,EK=0时,有hν0-W=0,r0WhC

=,又由波速公式,得C=r0λ0,λ0=. hW

答案:ABD


第3章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ppt-鲁科版选修(3-5)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0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第3章第2节《原子核衰变及半衰

    2015-2016学年鲁科版选修3-53 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学案第2讲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目标定位]1 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天然放射现象,能记住三种射线的特性 2 知道什么是...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