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ppt(长春版)课件 正文

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ppt(长春版)课件

2016-12-08 07:46:2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记·铭·说·志四篇》教案

《记·铭·说·志四篇》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同(一)。

教学重点 通晓文意,并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借助游记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乐与忧的复杂情感及其变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

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

涧记》《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

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

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

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或范读。

2.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

交流。

3.齐读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 4.合作探究,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

(1)整体赏析法示例:文中描绘的景物、作者的心境与石紧密关联,文中哪些句

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个人找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语句明写“石”,说明这个潭

的确是“石潭”。“闻水声,如鸣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 了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其岸势犬牙差互”侧面写出溪岸的形状曲曲

折折,全是石岸;“凄神寒骨”写出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

心境。

(2)围绕一个“石”字,我们从各个角度品味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致,这种方法叫

整体赏析法。请同学们依照这种方法,寻找、发现、品味美,扣紧小石潭的某一 个“美点”,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表看法,教

师适度点拨)

如:“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等。

(3)本文以浏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

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5.自由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青树翠蔓(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明灭可见( )( )

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

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

皆若空游无所依 往来翕忽

然不动凄神寒骨

3.熟读并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深入研读。

1.齐背全文。

2.引导学生讨论。

出示总问题:本文描写的景与作者的情怎样融为一体?

预备子问题:(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

了什么写法?(2)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

者怎样的心情?(3)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

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中明确:

(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

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

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

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流见底,游鱼的特点 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

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

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

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

远处,非常活跃起来,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 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

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

地抓住了景物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

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的特征。

(2)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

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时孤凄悲凉的心境。

(3)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

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

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试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本题是开放性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高兴或悲伤时的情感体验。

5.总结全文:《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

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

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

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

写潭水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

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

者贬居时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

,各尽其妙。

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幽静凄寒小石潭

整体赏析法:石、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

思路: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交代同游者 第二课时

景物:潭水:清流见底游鱼:动静结合

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气氛:幽深冷寂

情感: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陋室铭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运的字和压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课前预习:查工具书,试译全文。 一、 课前三分钟 (课外阅读读后感,抽签完成) 3'

二、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

如果让你设计自己的家,你怎样设计呢?(学生自由说)唐朝刘禹锡却喜欢鄙陋居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样?

三、 介绍作者、体裁(教师抽查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3'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铭,原来是刻,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铭、;,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释常用实词和难句。6'(完成目标2)

陋:不华美、狭小 馨:香气散布很远

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牍:古时写字用的木简

何陋之有:有什么狭小不好看呢?

(教师出示胶片)

五、 朗读、翻译、理解分析。28'

1、 请一同学读一同学翻译全文,学生或教师适当补充。(完成目标2) 2、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

A、《陋室铭》中的那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B、《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3、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并进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标3) 我们要学习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4、 请学生自渎领会。

5、 教师介绍什么叫押韵?押运有什么作用?

(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做押韵。韵文押韵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时便于吟颂和记忆,因为它具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韵字?(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六、小结。2'

七、布置作业。1'

A、 抄写常用实词和难句。

B、 背诵全文。

C、 写一读后体会,字数不限。

八、说课精要:安排学生先自己预习、多读、自主试译,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

九、教学后记:

爱莲说

教学目的

一、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二、 掌握蕾、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三、 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读后感) 3`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3`

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我国文人笔下。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解释:、;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分读后集体朗读。 3`

四、读讲课文。(完成目标1、2) 27`

1、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稍作准备后指名学生讲述第1段意思。

教师讲评。强调实词蕾、染、植的意义,要求同样以沾染为说出一个带染字的成语。(答:一尘不染。)

扳本归纳、之的不同用法:

一、 水陆草木之花(的)

之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句中动词。不译)

提问: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后归纳: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直不阿,傲然坚贞。

齐读第1段,试将赞美莲的句子背出来。

2、读讲第2段。

学生阅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第一层,是作这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提问:两个层次的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段三个并列分句,句末都有一个、也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句式,句末的也是帮助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呀的形式也;等于呀,表示感叹。

第二层,句式基本相同,但语言各不相同:第一句陈述,第二句设问,第三句感叹。想一想:这三个句子作者用不同语气来表达,其中有什么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不多,语气比较平稳,所以用陈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用问句形式加强语气。第三句是说爱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世风的批评,感情强烈,所以要用感叹语气。

强调:;鲜这里读作xian意思是少。这种用法现汉语里也有,如鲜为人知的鲜就是这种用法。 思考:这一段两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目标1)

明确:第一层以三个比喻来评价菊、牡丹和莲三种花,这里虽然没有贬义之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者之中,君子最为高尚。第二层作者发表感慨,突出自己对莲的喜爱。前后联系,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爱莲,是要以莲自况,表明自己是一个像莲那样品格高洁的君子。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第2段,试背诵。

五、总结课文。 8`

1、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1段主要用记述句法描写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现自己对莲花的喜爱。第2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真正体现了言简意丰、文笔多变。

2、提问: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

3、评价: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完成目标3)

六、布置作业。

1`

篇二:7-9年级

七年级上

● 一 孩童之道

二 给我的孩子们

● 三 唐五首

登幽州台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月怀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四 词三首

望江南

浣溪沙

醉花阴

● 五 在梦的远方

● 六 一窠八哥的谜

● 七 清贫

● 八 老山界

● 九 木兰诗

● 一○ 现代诗歌二首

我爱这土地

乡愁

● 一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一二 最后一课

● 一三 傻瓜

● 一四 不会叫的狗

● 一五 犀粪蜣

● 一六 《论语》八则

● 一七 <<礼记>>二章

● 一八 古代神话四则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 一九 大闹天宫

● 二○ 记·铭·说·志四篇

小石潭记

陋室铭

爱莲说

寒花葬志

作文

● 一 属对

● 二 童年趣事

● 三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

● 四 走进童话

● 五 写给远方的朋友

● 六 走近大自然

口语交际

● 一 发表意见

● 二 讲故事

综合实践活动

● 一 “围剿”错别字——汉字规范 活动

● 二 追寻古老的传说——搜集民 间故事

拓展

● 一 汉字的构造

● 二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

《论语》10章(三军可夺帅;温故百知新;逝者如斯夫;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博学而笃志;)

7年级下

● 一 黄河颂

● 二 沙与沫

● 三 短文二篇

为人民服务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 四 给我一点水

● 五 陌上桑

● 六 诗歌二首

观沧海

龟虽寿

● 七 故乡

● 八 祖父

● 九 绝品

● 一○ 唐诗四首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望岳

卖炭翁

雁门太守行

● 一一 词曲五首

相见欢

虞美人

浣溪沙

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 一二 我的叔叔于勒

● 一三 小公务员之死

● 一四 小雁鹅

● 一五 圯上敬履

● 一六 为学一首示子侄正

● 一七 马说

● 一八 狼

● 一九 小品二则

湖心亭看雪

胸中之竹

● 二○ 武松打虎

作文

● 一 感受春天的气息

● 二 自己的“沙与沫” 彭淑端

● 三 属对

● 四 人物语言描写练习

● 五 校园快讯

● 六 漫画之中看人生

口语交际

● 一 诗歌朗诵会

● 二 主持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 一 我们“玩儿”什么

——初中生娱乐活动调查 ● 二 做鸟类的朋友

——爱鸟周活动

拓展

● 一 唐诗: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 二 楹联常识

● 三 词类和词性

● 一 现代诗歌二首

也许

再别康桥

● 二 给女儿的信

● 三 给河马刷牙

● 四 格律诗八首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

泊秦淮

夜雨寄北

游山西村

过零丁洋

● 五 宋词二首

江城子

水调歌头

● 六 短文二篇

与朱元思书

三峡孔乙己

● 七 范进中举

● 八 孔乙己 8年级上

● 九 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

——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一○ 论趣

● 一一 做人与处世

● 一二 短文二篇

我的信念

悼念玛丽·居里

● 一三 老人与海

● 一四 沉寂的雪原

● 一五 《老子》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知人者智

● 一六 《论语》九则

● 一七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一八 毛遂自荐

● 一九 桃花源记

● 二○ 传·序·书·箴四篇 五柳先生传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上枢密韩太尉书

谨言箴

作文

● 一 属对

● 二 给爸爸(妈妈)的信

● 三 肖像描写练习

● 四 小议??

● 五 心理描写练习

● 六 体会季节的变奏

口语交际

● 一 人物专访

● 二 咨询

综合实践活动

● 一 南腔北调正方言

——推广普通话活动

● 二 做生活的主人

——我的一年消费总结 拓展

● 一 宋词与元曲:神韵传承,华彩 ● 二 汉字形体的演变

各异

篇三:在诵读中打磨细节

龙源期刊网 .cn

在诵读中打磨细节

作者:刘香荣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3期

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记·铭·说·志四篇》一课教学内容中,安排了《小石潭记》《陋室铭》《爱莲说》《寒花葬志》四篇著名的文言经典短篇。这几篇短文在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对文言语感的培养、学习方法的传授、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很好的范例。在我看来,一个语文教师是不是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不能将语文课上得自然流畅,随学生心之所欲又不会乱了章法,从而做到收放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从知识的安排到方法的选择及流程的设计准备,都要努力做到了如指掌,这就涉及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对细节的打磨。这里就《陋室铭》一文课堂教学的几处细节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对于“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的认识和学习,我采用改变教材中文本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中逐句排列改为每句一行,课上印发给学生。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指名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让其他同学边听读边动笔将每一句结尾的字标注读音,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读音,很容易发现末尾的字押“ing”韵,只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句押“in”韵(此句押相近韵,而这一句恰好是本文的中心句),结尾句引用孔子的话作结,换韵收尾。


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ppt(长春版)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20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记·铭·说·志四篇-寒花葬志

    《记·铭·说·志四篇》教案《记·铭·说·志四篇》小石潭记教学目标同(一)。教学重点通晓文意,并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借助游记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乐与忧的复杂情感及其...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