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新人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免费下载 正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新人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免费下载

2016-12-08 07:40:1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可以

长期关注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037097

035_2_1.html

11.1 全等三角形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PPT课件1.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PPT课件2.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A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PPT课件.ppt--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PPT课件.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PPT课件1.ppt--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PPT课件2.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1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2a.ppt--

12.1 轴对称 PPT课件3a.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1.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2.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3.ppt-- 12.2 作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4.ppt-- 12.2.1 作轴对称图形 PPT课件.ppt--

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PPT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 PPT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 PPT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课件.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1.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2.ppt-- 12.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课件3.ppt-- 12.3.2 等边三角形 PPT课件1.ppt-- 12.3.2 等边三角形 PPT课件2.ppt-- 12.3.2 等边三角形 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 PPT课件1.ppt-- 13.1 平方根 PPT课件2.ppt-- 13.1 平方根 PPT课件3.ppt-- 13.1 平方根 PPT课件4.ppt-- 13.1 平方根 PPT课件5.ppt-- 13.1 算术平方根 PPT课件.ppt--

13.1 习题讲解 PPT课件.ppt--

13.2 立方根 PPT课件1.ppt--

13.2 立方根 PPT课件2.ppt--

13.2 立方根 PPT课件3.ppt-- 13.2 平方根、立方根习题课课件.ppt-- 13.2 习题讲解 PPT课件.ppt--

13.3 实数 PPT课件1.ppt--

13.3 实数 PPT课件2.ppt--

13.3 实数 PPT课件3.ppt--

13.3 实数(实数的概念)课件.ppt-- 13.3 实数 习题讲解课件.ppt--

14.1 变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课件.ppt-- 14.1.1 变量 PPT课件.ppt--

14.1.2 变量与函数 PPT课件1.ppt-- 14.1.2 变量与函数 PPT课件2.ppt-- 14.1.2 函数 PPT课件.ppt--

14.1.3 函数的图象 PPT课件1.ppt-- 14.1.3 函数的图象 PPT课件2.ppt-- 14.2 一次函数_待定系数法 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复习课 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实际问题 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_正比例函数 PPT课件.ppt-- 14.2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课件.ppt-- 14.2.1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课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课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ppt-- 14.3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3课时).ppt-- 14.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课件.ppt-- 14.3.2一次函数与与一元一次不等式.ppt-- 14.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ppt-- 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ppt-- 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2.ppt-- 14.3.4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ppt-- 15.1 整式的乘法 PPT课件1.ppt-- 15.1 整式的乘法 PPT课件2.ppt-- 15.1 整式的乘法(1) PPT课件.ppt-- 15.1 整式的乘法(2) PPT课件.ppt-- 15.1.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PPT课件.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课件1.ppt-- 15.1.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课件2.ppt-- 15.1.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课件.ppt-- 15.1.4 同底数幂的乘法 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1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2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第3课时)PPT课件.ppt-- 15.2 乘法公式_平方差公式 课件.ppt--

15.2.1 平方差公式 PPT课件.ppt-- 15.2.2 完全平方公式 PPT课件.ppt-- 15.3 整式的除法(第1课时)课件.ppt-- 15.3 整式的除法(第2课时)课件.ppt-- 15.3.2 单项式除单项式 PPT课件.ppt-- 15.3.2 整式的除法 PPT课件.ppt-- 15.4 因式分解.ppt--

15.4 因式分解(1).ppt--

15.4 因式分解(2)(平方差公式).ppt--

15.4 因式分解(3)(完全平方公式法).ppt-- 15.4《因式分解》复习ppt课件.ppt--

篇二:数学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

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1、如图1,AB=AD,CB=CD,∠B=30°,∠BAD=46°,则∠ACD的度数是( )

A.120° B.125° C.127° D.104°

2、如图2,线段AD与BC交于点O,且AC=BD,AD=BC,?则下面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C≌△BAD B.∠CAB=∠DBA C.OB=OC D.∠C=∠D

3、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A1B1,BC=B1C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ABC≌△A1B1C1.

4、如图3,AB=CD,BF=DE,E、F是AC上两点,且AE=CF.欲证∠B=∠D,可先运用等式的性质证明AF=________,再用“SSS”证明______≌_______得到结论. 5、如图,AB=AC,BD=CD,求证:∠1=∠2.

6、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

7、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⑴∠D=∠B;⑵AE∥CF.

8、已知如图,A、E、F、C四点共线,BF=DE,AB=CD.

⑴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C≌△BFA; ⑵在⑴的基础上,求证:DE∥BF.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1、如图1,AB∥CD,AB=CD,BE=DF,则图中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 )

A.3B.4 C.5 D.6

2、如图2,AB=AC,AD=AE,欲证△ABD≌△ACE,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3、如图3,AD=BC,要得到△ABD和△CDB全等,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 A.AB∥CD B.AD∥BC C.∠A=∠C D.∠ABC=∠CDA

4、如图4,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________,?根据_________可得到△AOD≌△COB,从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5、如图5,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

∵AD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ACD( ) 6、如图6,已知AB=AD,AC=AE,∠1=∠2,求证∠ADE=∠B.

7、如图,已知AB=AD,若AC平分∠BAD,问AC是否平分∠BCD?为什么?

B

AC

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 ,AAS)

1、已知AB=A?B?,∠A=∠A?,∠B=∠B?,则△ABC≌△A?B?C?的根据是( ) A.SASB.SSAC.ASAD.AAS

2、△ABC和△DEF中,AB=DE,∠B=∠E,要使△ABC≌△DEF,则下列补充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

A.AC=DF B.BC=EF C.∠A=∠D D.∠C=∠F

3、如图1,AD平分∠BAC,AB=A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2B.3C.4

D.5

4、如图2,已知AB∥CD,欲证明△AOB≌△COD,??可补充条件________.(填写一个适合的条件即可)

5、如图3,AB⊥AC,BD⊥CD,∠1=∠2,欲得到BE=CE,?可先利用_______,证明△ABC≌△DCB,得到______=______,再根据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即可得到BE=CE.

6、如图4:已知⊿ABC中,AB=AC,∠BAC=90°,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五个结论:

①AE=CF;②∠APE=∠CPF;③⊿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EF=AP;⑤

1

S四边形AEPF?S?ABC.

2

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

7、如图5,AC=AE,∠C=∠E,∠1=∠2,求证△ABC≌△ADE.

8、已知:如图,AB∥CD,DF交AC于E,交AB于F,DE=EF.求证:AE=EC.

9、如图,已知BD=CE,∠1=∠2,那么AB=AC,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

E

B

C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 如图,AC=AD,∠C,∠D是直角,你能说明BC与BD相等吗?

D B

2.如图,两根长相等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的两个木桩上, 两根木桩到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3. 如图,已知AD⊥BE,垂足C是BE的中点,AB=DE.求证:AB//DE.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DCB,且AB=DC,则∠DBC等于( ) A.∠A B.∠DCB C.∠ABC D.∠ACB

2.已知△ABC≌△DEF,AB=2,AC=4,△DEF的周长为偶数,则EF的长为( )

A.3B.4C.5 D .6

A D D E

C B C 二、填空题

3.已知△ABC≌△DEF,∠A=50°,∠B=65°,DE=18㎝,则∠F=___°,AB=____㎝. 4.如图,△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AED,则DE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5.把△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边AB旋转到AD,得到△ADE,用符号“≌”表示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A E BC

(第5题)

D

(第1题)

(第4题)

6.如图,把△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 求证:AC∥DF。

7.如图,△ACF≌△ADE,AD=9,AE=4,求DF的长.

E C

F

(第6题)

E

F

C

D

(第7 题)

篇三:新人教八上数学 全等三角形教案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一、教学目标 (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4)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

2.知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会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会表示两个三角应边(或角).

形全等. 6、思考(课本P3三个图的内容)、归纳:

3.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7、练习(课本P4)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8、(指准两个三角形)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全等三角

2.难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形重合时,对应边互相重合,对应角互相重合.这说明

三、教学过程 了什么?

1、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举例:(1)每位同学数学课本封面。(2)某人冲洗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同底两张一寸照片。(3)(演示)将两张纸重叠、折叠9、练习

剪出的图案。(4)(演示)以一块硬纸为样板画出的两如图,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填空:

CB个图形。

2、(边讲边演示两块全等的硬纸板,图形最好是动物

的轮廓)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如果把 O这两个图形放在一起,它们就能够怎么样? AD

给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板书).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1)OA的对应边是 ,

3、(以一个硬纸三角形为样板画两个三角形,如下图) AC的对应边是 ,

DA

CO的对应边是 ;

(2)∠A的对应角是 ,

∠C的对应角是 ,

B ∠AOC的对应角是 ; EFC

得到△ABC、△DEF(边讲边标字母).这两个三角 (3)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CO≌. 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发表看法) 10、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4习题11.1,1、2)

4、(指准三角形)当△ABC和△DEF这两个全等三角形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2能够完全重合的时候,顶点A与顶点D重合,顶点B与顶点E○

3两个全等三角重合,顶点C与顶点F重合. AB与DE重合,BC与EF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CA与FD重合. ∠A与∠D重合,∠B与∠E重合,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

4ABC与△∠C与∠F重合. 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给出: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DEF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DEF。“≌”这个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5寻找对做对应角. 时,对应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相同的位置.○

5、(指准三角形)△ABC与△DEF是全等三角形, 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记作:△ABC≌△DEF。 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

“≌”这个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4)两个全等三角注意: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一定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6平要写在相同的位置.(指准图)譬如,点A与点D是对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A写在前面,D也要写在前面;点B与点E是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对应顶点,B写在中间,E也要写在中间;点C与点F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是对应顶点,C写在后面,F也要写在后面. 说明: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花几节课的时间,来探讨

一、教学目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问题.

1.知道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两个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相反的问题,领会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意义. 如果具备了这六个条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通过画图,经历探究过程,得出“只满足一个或两如果只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两个三角形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培养探究能力. 一定全等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果只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两个三角形

1.重点:探究“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不一定全等”. 如果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两个三角形一定全

2.难点:探究“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的两个三角形等吗?

不一定全等”. 3、探讨

三、教学过程 (1)两个三角形如果只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

1、复习巩固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出示下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师出示探究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

A相等. AABC与△A′B′C′只具备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你画出的

△A′B′C′与△ABC一定全等吗?(生画图,师指导)

A 例如 A

BCBC BC即,如果△ABC≌△A′B′C′, CB那么AB=A′B′,BC=B′C′,CA=C′A′. 这两个三角形只具备一个条件,BC=B′C′

∠A=∠A′,∠B=∠B′,∠C=∠C′.反过来 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充分尝试)

如果AB=A′B′,BC=B′C′,CA=C′A′, 结论:只具备一个条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A=∠A′,∠B=∠B′,∠C=∠C′. (2)两个三角形如果只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两个条件,那么我们可以得出△ABC≌△A′B′C′.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由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师出示探究2)

这是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探究2: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

由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得出三角形全ABC与△A′B′C′只具备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两个.你画出等,这是三角形的判定 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生画图,师指导)

即(如图) 提示:分三种情况(让学生充分尝试)

AA 第一种情况是两边对应相等。

第二种情况是一边一角对应相等。

第三种情况是两角对应相等。

结论:只具备两个条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BCBC 4、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4 习题11.1 3、4)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明白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是两个互 ○

如果△ABC≌△A′B′C′,如果AB=A′B′,BC=B′C′, 逆的问题。即:全等的性质说的是,如果两个三角形那么AB=A′B′,BC=B′C′ CA=C′A′,∠A=∠A′, 全等了,那么对应边与对应角相等;全等的判定说的CA=C′A′, ∠A=∠A′,∠B=∠B′,∠C=∠C′. 是,如果具备什么什么条件,那么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2画图验证了“两个三角形如果只具备六个条件∠B=∠B′,∠C=∠C′, 那么△ABC≌△A′B′C′. ○

全等的性质说的是,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了,那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么如何如何;

全等的判定说的是,如果具备什么什么条件,那

么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一)SSS

一、教学目标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知道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的四种可能,即三边(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对应相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两角一边对应相等、4、思考: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

三角对应相等,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只剩下如图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

2.通过感知摆小棒拼三角形的过程,领会SSS,会简单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

运用这一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规格的三角形玻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5、例题

1.重点:SSS结论及其运用. 【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

2.难点:领会SSS结论. 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三、教学过程 求证△ABD≌△ACD.

1、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两个互 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逆问题。性质说的是“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对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判定说的是“两个三角形只要具 证明:∵D是BC的中点,

备一定条件,就一定全等”。 (出示下面的板书) ∴BD=CD

AA 在△ABD和△ACD中

?AB?AC,??BD?CD, BCBC///

例如,如果AB=A′B′,

BC=B′C′,CA=C′A′,

∠A=∠A′,∠B=∠B′,∠C=∠C′,

那么△ABC≌△A′B′C′.

也就是说,具备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这六个

条件,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实际上并不需要那

么多条件,只要具备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条件,就能

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上节课我们通过画图发现,两个

三角形如果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那么这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

2、这节课进一步来探究,两个三角形如果具备三个条

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两个三角形具备

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三边对应相等。

第二种情况是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第三种情况是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第四种情况是三角对应相等。

我们先来探究第一种情况: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一定全等吗?

(1)准备六根小棒,其中两两相等,将他们分成两组,

(边讲边演示)这三根小棒和这三根小棒对应相等,

把这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边讲边摆),

把另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这组不要摆),

这个三角形和(指已摆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全等吗?

(2)作图验证,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

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

吗)(生画图操作,师巡回指导,给足够时间)

?AD?AD.?∴△ABD≌△ACD(SSS). 注意:“∵”表示“因为”,“∴”表示“所以”; 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 A6、练习 (1)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如图,OA=OB,AC=BC. OC 求证:∠AOC=∠BOC.证明:在△AOC和△BOC中, B?OA?______,??AC?______, ?OC?______.?∴ ≌ (SSS). ∴∠AOC=∠BOC( ). (2)课本P8 7、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本节课学习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SSS”。 即,只要两个三角形满足“三边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判定法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3课时) 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

一、教学目标 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

1.通过画图,经历探究SAS的过程,会简单运用这一的距离,为什么?

结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SAS的探究和运用.

2.难点:SAS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

条件”有四种情况。即, 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

第一种情况是三边对应相等。 AB=DE.在△ABC和△DEC中,CA=CD,CB=CE,如果能第二种情况是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得出∠1=∠2,△ABC和△DEC?就全等了.

第三种情况是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证明:在△ABC和△DEC中

第四种情况是三角对应相等。 ?CA?CD?通过对第一种情况的探究得到了“判定方法(一) ??1??2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 “SSS”。 ?CB?CE?2、下面探究第二种情况“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AA ∴△ABC≌△DEC(SAS)

∴AB=DE( )BCBC说明: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指准图)说明,两边一角对应相等分成两种情况。 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即,第一种情况是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6、练习(课本P10 1)

第二种情况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注意做适当的提示。

3、探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7、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15习题11.2第3、4题)

1两个三角形具备三个条件,定全等吗?”(生独立探究,师巡视观察,关键是画图) ○这三个条件有四种情况.

如图,已知△ABC, 第一种情况是三边对应相等。

第二种情况是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C 第三种情况是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第四种情况是三角对应相等。

通过对第一种情况的讨论得到了“判定定理(一)” BA 对于第二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种。

(1)画出△A′B′C′,使A′B′=AB,A′C′=AC,∠A′=∠A; 一是“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画图的方法、步骤) 二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2)比较两个三角形,你认为△ABC与△A′B′C′全等吗? 通过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讨论得(比较的方法----裁剪重叠,是否重合) 到了“判定定理(二)“

2已经学习了两种(3)通过画图和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即,

(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二)SA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等.

3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这个结论可以简单地写成“边角边”,或者写成“SAS”○

这里的“S”表示“边”,“A”表示“角”. 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5、例题 8、课后思考

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定全等吗? ///

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充分利用工具演示后,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一、教学目标 结论:三个角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通过画图验证,领会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

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例题

2. 通过画图验证,领会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1) 如图,已知:AD=CB,DF=BE,AE=CF. 不一定全等. 求证:△AFD≌△CEB.

3.会根据条件,选择SSS或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先让生对照图形思D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考证明的思路,然后 A

1.重点:灵活选择SSS或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再由师讲证明思路) F2.难点: 证明:∵AE=CF, CB1领会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AF=CE.

不一定全等. 在△AFD和△CEB中,

2领会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AD?CB,?三、教学过程 ?DF?BE, 1、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会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两?AF?CE,?种方法。一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

称 SSS”。 ∴△AFD≌△CEB(SSS).

二是“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2)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角形一定全等。简称 SAS”。 如图,已知:AD∥BC,AD=CB,AE=CF.

应用这两种方法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求证:∠D=∠B.

到线段和角相等。因此,“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证明:∵AD∥BC,

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A=∠(两直线平行,相等). 形全等来解决”。 ∵AE=CF,

2、画图验证、说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AF= .

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在△AFD和△CEB中,

(画出下图,AB和A′B′用一种彩笔画,AC和A′C′用另?AD?_____,?一种彩笔画) ??A??____, A?AF?_____,A? ∴△AFD≌△CEB( ).

∴ = . BCCB

(指准图)从这两个三角形,你发现两边和其中一边5、练习(课本P10 2)

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充分利用工具演示后,让几位同学发表看法) 6、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16 习题11.2 第9、11题) 结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1)本节课我们画图验证了。

1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不一定全等。 ○

3、画图验证、说明“三个角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定全等。

2三个角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形不一定全等”。

///(画出下图,∠A=∠A,∠B=∠B,∠

C=∠C) (2)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根据条件结合图形,

灵活选择方法。 注意“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公共线段”。

(3)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 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4)要逐渐养成学会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新人教版数学八上课件免费下载》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9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注:直接按Ctrl键点击你所要下载的课件即可 可以长期关注http: blog sina com cn s articlelist_3037097035_2_1 ...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