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flash(人教版科学五上)课件免费 正文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flash(人教版科学五上)课件免费

2016-12-08 07:34:3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之前,我们教师要了解每个单元里应该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了解每一课里面应该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活动都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

用“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交学生带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教材上给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太空观测,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孩子看病等,这里面都有科学。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这个话题,孩子会很积极很热情,孩子们会以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很多很多,老师的任务要从科学家研究的科学逐步引导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科学。比如我们每天吃饭是否有合理的营养,里面就有科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里面包含着科学,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搞游戏里面也包含着科学,参考教材中的画面提示。这样一步步地把学生们对科学的理解从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逐渐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将“科学只与科学家有关”这种认识逐渐提升到“科学也与自己有关”,拉近孩子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知道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处处有科学。

《校园的树木》教学建议:教科书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木,这是延续上一课的做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为后面比较树的相同和不同打下基础。

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

“我们所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指向树木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境,环境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不同的环境会影响树的生长发育。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形状很难用语言描述,最佳的办法是用简图来描述,因此教科书提出要求,让学生画一幅树的简图,画在右上部分的方框里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树的主要特征进行画图。树的简图的画法,可以是先画树干,再画树冠,只要大致画出轮廓即可。教科书第5页下面提供的“不同形状的树”的简图,是为学生画图作参考用的,也是说明树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教科书第6页要求学生具体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教科书用樟树作例子,让学生展开观察。照片上的图分别是樟树的树干、果实、叶片和樟树皮拓片。观察植物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樟树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本页的下面,教科书提出了观察内容记录的要求,教科书第7页还提供了一个小组的记录,帮助学生模仿着对观察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整理。

在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一些观察、记录前的准备。

(1)明确本次观察的任务:观察一棵树(一个活的生命体),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组织学生讨论观察一棵树的顺序和方法。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教学生学会用简图来描述一棵树的整体形状。

(4)教学生学习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5)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观察笔记,讨论怎样写好观察笔记。提示学生写观察笔记必须真实、客观,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不同的组最好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有观察的任务。在校园里观察时,可采用简单词语的记录方式,然后到教室里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整理成一篇观察笔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捡到的树叶、拓印的树皮贴在记录纸上,文字记录、图画记录和标本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这段时间可以安排20分钟左右。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每年期中考试都考,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拓印树皮,只有亲身实践,他们才能记得牢。另外在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中有几个字学生经常写错,如“纸、复、捏、染、凸还经常不会写。在学的时候一定要学生多读,读完问学生有哪几个字比较难记,说完后再让学生抄写,多写多背,多检查。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建议: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

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

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多准备一些水生植物做教具,特别是当地常见的水生植物。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课堂教学开始时,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生植物的了解程度,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活动。

认识水生植物,主要是要把水生植物特征与名称结合起来认识,不要贪多,要求精。教科书要求认识两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可以把这两种植物装在塑料袋中,防止因水分蒸发植物萎缩。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20分钟)

教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水葫芦和金鱼藻的样子画下来。画完之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并希望学生提出有关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的问题,从而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研究水葫芦的叶柄,可以让学生先猜测里面的结构,然后用小刀剖开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再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当然这里的道理只要求说出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即可,并不涉及其他因素。同样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继续提供水花生,剖开水花生的茎,也可以看到中空的结构,里面充满气体,所以水花生也能浮在水面上。

《植物的叶》教学建议: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捡落叶是为研究叶子做准备的。研究叶子从是不是同一种叶开始,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轨迹。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

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形状、颜色、大小都存在明显差异的树叶,学生可能比较容易分辨。但有时同样一种树叶,有大的,有小的,有黄的,有绿的,有形状存在差异的,有完好无缺的,也有残破不全的,辨认它们对于学生可能比较难。为此,教科书中首先安排了两幅插图进行比较来说明。以此作铺垫,再让学生去观察树叶,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相信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很自然地引出叶的结构的教学。教科书第13页上部分,出示了叶的结构,卡通补充了叶脉的知识。在一片叶中,一般都会有叶柄和叶片两个部分,叶片中的叶脉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又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所以加入进来。在这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叶脉归到叶的结构中去,叶脉只是叶片中的一部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叶的结构一般只要求到叶柄和叶片两部分为止。

我捡了几片树叶?——为什么用“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一个非常值得孩子去探究的问题,必须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求一种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一片完整的叶”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植物叶的叶片、叶柄、叶脉、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区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一片完整的树叶。并标出叶的部分结构,然后学生小组展示、交流、评比。

. 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的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并且要做好记录。教师在听学生汇报时,应该紧紧抓住两种树叶的不同,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长

在树上的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

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的活动,教师可以给每一组提供一条树枝,让学生找出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通过学习我认为第一单元应掌握以下知识: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

第二单元:动物 本单元是三上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教材由“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和“我的观察研究”共5个内容组成。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去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或即将被提出。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到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

去亲近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寻访小动物”开始,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整个单元以对蜗牛、蝗虫、蚂蚁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孩子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

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

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篇二: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郑重声明:

以下答案是在去年的作业本参考答案基础上修订补充,若有异议请找不睡觉的兔(QQ173692760)算帐。

小学科学五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生物与环境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活动记录:

例一: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关系

1、判断题。(1)×(2)√(3)√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活动记录: 1、略 2、(3)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2)C(3)A 2、绿豆种子发芽过程

4蚯蚓的选择

活动记录:

1、我们的解释: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实验说明:蚯蚓喜欢呆在湿润土壤里。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C

5食物链和食物网

活动记录: 1、例:

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小草→蚜虫→瓢虫→小鸟 落叶→蚯蚓→小鸟

2、

课堂练习:

1、填空。草→田鼠→老鹰;草;田鼠、老鹰。 2、判断题。(1)×(2)√(3)√(4)√(5)√ 3、看图回答。(此图中的许多食物链很勉强,建议删除此题。) (1)略。

(2)草→兔子→狼

草→兔子→鹰 果实→老鼠→鹰 果实→刺猬→狼

6做一个生态瓶

活动记录:略

(2)生物及其非生物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7改变生态瓶

活动记录:

根据自己的生态瓶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

8维护生态平衡

活动记录:

过度开垦、随意打猎、土壤沙化、过度放牧——造成兔子减少 环境污染、树林被破坏、人类活动、食物减少——造成鹰减少 过度开垦、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过度放牧——造成草减少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简答题:过度放牧,将导致草原退化,可能会变成沙漠,牛羊缺少食物会饿死,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也会受此影响而迁走,草原生态被破坏,人类也无法生存。 处理方法:控制牛羊数量,科学放牧。

单元练习

1、 选择题。(1)B(2)C 2、填空题。(1)互相作用、互相依存(2)生物群落 3、判断题。(1)×(2)√(3)×(4)√(5)√(6)√ 4、小麦→田鼠→鹰 小麦→田鼠→蛇→鹰 小麦→兔子→鹰 萝卜→兔子→鹰 萝卜→田鼠→蛇→鹰 萝卜→兔子→蛇→鹰 5、简答题。

(1)破坏生态平衡,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2)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检验对比实验的效果,没有对照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将无法确定。

《光》单元

1光和影

活动记录:略

(图一图二都不好画,建议删除) 课堂练习: 选择题。(1)C(2)A(3)B

(4)B(此题表达不合理,其实不仅长短不同,大小也不同)

2阳光下的影子

活动记录:

1、我的发现: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变化。导致铅笔影长也随着变化。太阳越在正上方,影子越短。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B(此题没出好,根据题目“同一时间,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当然可以是A形状不同,B方向相同,甚至可以是C长短相同。) (2)C(3)C(4)C(5)A(6)B 2.略

3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B(2)B(3)A(4)B(5)A

2.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 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 选择题。(1)C(2)B(3)BA

2.光线先照射到书本上,然后再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探照灯、照镜子、反光镜。

5光与热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6)√ 2.选择题。(1)B(2)A(3)B 资料阅读:B、A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活动记录:略

1、我们的发现:颜色越深,吸热的本领越强。 2、我们的发现:和太阳光垂直,吸热本领最强。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 2.选择题。(1)A(2)C(3)C

3.加压功能、供氧功能、摄食功能、排泄功能、通信功能、隔热功能、防撞击功能、防辐射功能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活动记录:略 资料阅读:B、A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价。略。 2.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1)光源,太阳、燃烧的蜡烛、打开的手电筒等;(2)变化;(3)反射,反光镜、照镜子、探照灯。 2. 选择题。(1)B(2)A、B(3)A(4)B(5)C(6)B(7)C(8)A(9)C(10)A 3.判断题。(1)√(2)√(3)×(4)√(5)×(6)×(7)×(8)√(9)√(10)√ 4.光是直线传播的,光能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会发生折射,光具有能量??

篇三: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基础训练答案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1、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想研究的问题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我们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 3、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4、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观察实验

※地球内部有什么?

我的猜想:有石油、煤、矿产、岩石、泉水等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有煤有石油;地球内部有地下水;地球内部有岩石;地球内部有火山喷发物??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有丰富的资源。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我的交流: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薄,陆地处厚。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地核由很多成分组成。地球的核心处非常热,有4700摄氏度。

我的发现: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我的收获

(1)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2) 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2 火山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火山喷发是怎么回事? 2、火山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害处。

观察实验

※对火山的了解。

我的交流: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火山是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的岩浆;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 我的发现: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火山的成因。

我的猜想: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来了就是火山的爆发。 我的方案:做一个开啤酒瓶的模拟实验。

我的记录: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我的发现:地球内部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将盛有红色热水的玻璃瓶用细线悬吊着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你会发现小玻璃瓶内的红墨水自下而上升上去。

(2)在模拟火山成因的实验中,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用酒精灯加热,发现番茄酱从土豆泥的裂缝中流出来,我们可以推测火山的成因是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生活中的科学。 火山喷发的利于弊。

利: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矿藏。有些火山喷发以后就再也没有喷发过,被称为死火山。,人们把这些死火山开发成旅游景点,供人参观。

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

拓展与应用

了解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主要分布在台湾省、昆仑山区、黑龙江省、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地。

3 地震

我想研究的问题

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3、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什么预兆? 观察实验

※对地震的了解。

我的交流: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造成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甚至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 我的发现: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是由岩层断裂造成的。 ※地震的成因。

我的猜想:岩石的断裂引发了地震。

我的方案: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

我的记录:(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产生褶皱。 (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会突然断裂,手感到麻木。

我的发现: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地下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2、生活中的科学。

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你知道哪些?

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井水、泉水异常,有发浑、冒泡、变味、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动物 异常表现 为惊慌不安、不进食、乱闹乱叫、挣断缰绳逃跑等;天气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

4做一块卵石

我想研究的问题

1、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卵石从哪里来?

3、卵石在生活中的作用。 4、温度会对岩石造成破坏吗? 观察实验

※做一块卵石。

我的方案:将砖块敲碎,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碎砖块同水一起放在一个大的广口瓶里,盖上瓶盖,使劲摇晃,进行磨圆。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在水的冲刷和碎砖块的相互碰撞、摩擦的过程中,碎砖块棱角消失,变得光滑起来。

※大自然中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

我的猜想:高山上岩层中的水冬季一结冰膨胀就使岩缝增大或裂开,碎石滚落到河道里,经过水的冲刷和石头间的摩擦,形成卵石。

我的方案:用镊子夹住小页岩,先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再放到冷水中,反复几次。 我的记录:页岩石出现裂缝,甚至破裂。

我的发现:自然界中的岩石由于温度升高,又或温度降低,这样反反复复就会使岩石出现裂缝甚至是破裂,碎岩石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逐渐失去棱角而形成了卵石。 我的收获

(1)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崩落下来,碰撞,逐渐失去棱角形成卵石。

5 各种各样的矿物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矿物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矿物? 3、矿产和人类的关系? 4、矿产的利用。 观察实验

※认识各种各样的矿物。 我的记录:

我的发现:自然界有很多种矿物,它们色泽不同,有的透明度好。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2)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3)铁矿石经过加工、提炼 后可得到金属铁,经加工后可用于制造飞机、轮船、自行车等各种用品

(4)煤既可用作燃料,也可以用于染料、医药、杀虫剂等方面。 (5)为了保护矿产资源,我国颁布了《矿产资源法》。 2、生活中的科学。 煤是怎样形成的?

由图可推断:在几千万年、几亿年前,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湿润,生长着松柏、银杏等许多高大茂密的树木,地球上到处覆盖着浓密的原始森林,由于气候的变化,植物大量死亡,死去的树木被泥沙掩埋。如果这些死亡的植物被沉积物覆盖而不透氧气,植物就不会完全分解,而是在地下形成有机地层。在细菌的作用下,树木慢慢腐烂分解,后又经地下高温高压作用,最后变成了煤层。因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差异,形成的煤也不尽相同。由于地壳的运动,有些煤层被埋的更深,而有些煤层接近或露在地表。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flash(人教版科学五上)课件免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8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flash(人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