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论语》十二章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课件 正文

《论语》十二章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课件

2016-12-08 07:33:3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后注释

篇二:2013年人教版语文七上课文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一.《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二.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三.

第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二)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一)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 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二)课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二)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二)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篇三:[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

一、文学常识填空

10.不逾矩()()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11.温故而知新()()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

12.学而不思则罔()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 、 13.思而不学则殆()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14.可以为师矣()()()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15.人不堪其忧() .字 ,时期 人,春秋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末期的 、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 ..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吗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吗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后,能有新理解、新体会,就可以凭借(它)做老师了 。”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开动脑筋,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咏雪》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论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就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重点词语】 [内集][未若] [因][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骤]

[差(chà)][拟] 【期行】期, 【日中】

【舍去】舍,去, 【乃】[戏] 【尊君】[顾] 【不】[委] [君][家君] [信][引]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 通悦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 通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七、词语活用归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论语》十二章ppt-人教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上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7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论语》十二章ppt-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后注释2013年人教版语文七上课文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一.《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