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正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2016-12-08 07:32:1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姓 名:张燕

学 号:201203568 班 级:教育 11201班

2015年11月17日

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

3

4

5

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7组中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组教材通过阅读“成长故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课文线索,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让学生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的信念。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了解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并尝试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教师搜集租界、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图片,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聚焦“中华不振”。

(课前展示建国60周年庆典的视频,请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观看了国庆60周年庆典那宏大而又壮观的场面,我们无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但是,你可曾想到:为了实现民族的繁荣富强,多少中华儿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谱写出了多少感人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少年周恩来,一同去了解他从小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继续学习第25课,来,齐读课题——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清晰而坚定地读——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铿锵而有力地读——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不解或疑问吗?

生:为什么周恩来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你很善于提问,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你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谁能解答他的疑惑?

生:是因为“中华不振”

师: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真好!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感悟“中华不振”。

师: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教师随机板书一个“?”,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热烈的讨论,现在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中华不振”

生:我从第8自然段的“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训斥了一通”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我从这里写到的中国的巡警局不帮妇女,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体会到“中华不振”。

师:你从租借地里的一幕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还有吗?

生:我从第3自然段体会到“中华不振”,“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没处说理去”,租界地本来是我们的土地,惹出麻烦来,怎么会没处说理去呢?

师:从伯父的话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你呢?

生:我从第7自然段: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这里看到的为什么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呢?

师:你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华不振” 。其实,整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啊!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把有个自然段全部勾画了下来,是哪个自然段?

生:第8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把目光投向第8自然段,看看租界里发生的那一幕。(出示第8自然段)

师:这就是租借地里的一幕,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配乐朗读)

师:听了刚才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妇女正跪在被轧死的亲人的尸体旁边,抱着亲人的头在伤心的痛哭。

师:你看到了那伤心的妇女。你还看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那个得意洋洋的洋人站在车旁嘲笑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你看到了那个洋人得意的嘴脸。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呢?

生:我仿佛听到了那个妇女伤心地哭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

师:你听到了妇女那伤心的哭喊。你还听到了?

生:我听到了那个中国巡警正在训斥那个不幸的妇女。

师:你听到了巡警的训斥。你还听到了?

生:我仿佛听到了旁边的中国人都在安慰那个妇女。

师:你听到了同胞的劝慰。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为妇女的遭遇感到伤心。

生:我感到很愤怒,这些洋人太可恶了。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吧!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师:刚才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张张愤怒的脸,一张张伤心的脸,谁愿意来读一读?

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一生接着读)——她原指望(生接着读)——谁知(生接着读)——反而(生接着读)——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

生1:生读——她原指望??

师:我感受到她丧失爱子的悲痛,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

女生:生读——她原指望??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泣不成声、悲痛欲绝。

男生:生读——她原指望??

师: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有许多的问题,那就问出来吧!你想问谁?

生1:我想问那个中国的巡警。

师:那你就指着中国巡警的鼻子问。

生1:(生指着前方)为什么你不为自己的同胞撑腰?反而去帮助那个外国人呢?

师:你还想问?你要问谁?

生:我要问那个洋人。

师:你戳着那个洋人的脊梁问。

生:(生指着前方,愤怒地发问)你这个耀武扬威的洋人,你明明看见那个妇女就在你的前方,你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走过了再开过去,你难道有什么急事吗?你也不能轧死他(她)呀!

师:我感受到你已经义愤填膺了,同学们,你还有什么不解和疑问,那就痛痛快快地问出来吧!

生:生一起朗声发问。

师:大家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不解。相信你再仔细读读这段话,一定能找到答案。(教师指名一位同学再读这段话,相机插问。)

生: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师:这个轧死中国人的洋人被惩处了吗?

生:没有

师:我们看到的却是?

生:齐读: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师:再问:你走近了看,你仔细地看,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妇女用双手擦着眼泪,而旁边的洋人却在讥笑她。

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会有两个词语跳入你的眼帘,是哪两个词语?

生:齐说:衣衫褴褛、得意洋洋

师:衣衫褴褛是什么意思?请你说。

生1:衣服破破烂烂。

师:那得意洋洋呢?

生2:十分得意,不可一世。

师: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洋洋的洋人,这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按照常理来说,这个洋人撞死了妇女的亲人,他该怎么做?

生1:应该赔偿。

生2:应该道歉。

篇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堂实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

李河小学 杨华飞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

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见面了?我们来聊聊天,好吗?

就聊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的主人公周恩来吧?把你了解到的周恩来说给我们听听!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5课,生字词记住了吗?那就请准备好听写本!准备好了吗?

惩处 帝国主义 中华不振振兴中华

师:写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有错的改正过来。好,全对的同

学请举手,真能干!相信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表现会更出色!

2、 师:好!收好听写本,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

师:这是周恩来12岁时立下的雄伟志向。他为什么会立下这个志向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体会中华不振

(一)、感受疑惑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21页,先自由读读课文的第1----5

自然段,画出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然后跟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师:哪两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来,请你们两位读,读

得不错!)

师:周恩来从伯父的话中,知道了是中国人自己的土地,却不

能去玩;是中国人自己的土地,却没处去说理!是因为?(中华不振)教师板书。

(二)、感受"中华不振"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8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开始读吧!

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请你说说!

(1)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出示课件:租界里里热闹非凡的影像)

师:从“嘿”这个字,可以看出,周恩来看到租界感到很(惊奇) 师: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嘿!(读得不错!)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看看租界吧!(师:租界热闹,繁华,洋人生活在奢侈!租界外呢?大家请看!(出示课件租界外人民生活悲惨的影像)

师:同是在中国的士地上,差别却如此之大。同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生:难过、气愤)

师:男生,捧起书,用你们的朗读体现周恩来此时的心情!

师:这会儿的周恩来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中国太弱了。中国经济太落后。

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师指板书生读“中华不振”。)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中华不振”了?我们接着谈。你说!

(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学生说到了,课件出示)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生:我觉得洋人很得意)带着你的体会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你的体会!

师:想想这位妇女会哭诉些什么? (教师适时表扬)

(3)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学生说到了,课件出示) 师:中国巡警给他撑腰了吗?(生:没有)请你读读后面的句子。

师:你仿佛听到中国巡警怎么训斥妇女的?

师:看到本应为中国人主持公道的巡警不但不伸张正义,反而训斥可怜的妇女!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带着(气愤)读读这段话。(评价)

师:中国巡警训斥妇女是不是只有这一句两句?(不是)而是训斥了一通。他还会怎样训斥?妇女心情又如何?跟同学一起说说,再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师:你认为妇女心情怎样?(生:委屈)请你带着委屈读读这句话!我听出了妇女的委屈!

师:你认为呢?(生:难过,伤心)孩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

来吧?读得真好!

师:你还有不同的体会?(生:生气)那带着你的体会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了你的体会!

师:面对这一切,围观的中国人是什么反应?

(4)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学生说到了,课件出示) 师:孩子,你为何把“紧握着拳头”读得这么重?

生:因为围观的中国人非常生气!(师表扬:你抓住重点的词读出了体会,很好!)谁也想宣泄一下心中的愤怒?

师:同学们,紧握你的拳头,一起读!

师:孩子,此刻,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

生:揍洋人和巡警。

师:是的,你们想惩处他们!围观的中国人想惩处他们!每个

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想惩处他们!但是,敢不敢惩处?

生:不敢!

(5)在外国租借里,谁又敢怎么样呢?(课件出示)

师:谁来读读这句子?你能给他换种说法吗?

生: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师: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生读句子。

师:看到这一切的周恩来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难过,气愤

师:让我们带着周恩来的感情合作读这段话。

师:直到此刻,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教师指板书,生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师:孩子们,像这样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

生读课前收集的资料:

在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上海租界的电车,头等车厢供洋人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习射击。

那些帝国主义列强们,在他们所谓的租界地里耀武扬威,横行霸道,他们想拆哪座楼就拆哪座楼,他们想建哪座房就建哪座房,当他们想上街的时候中国人都得靠边站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74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相关文章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姓名:张燕学号:201203568班级:教育11201班2015年11月17日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