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正文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2017-02-23 05:58: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深河中学陈继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各自的作用,三国鼎立的形成。

2、能力目标:分析、归纳——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按要求阅读课文,完成学案预习内容,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2、复习提问,通过东汉时期的华佗导出曹操,引入本课

3、讲授、复述、阅读、讨论、归纳,解决学案相关问题和学生心目中的问题。

4、正确识读?三国鼎立示意图?

5、视情况应用多媒体课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

2、引导学生将文艺作品中虚构、夸张的情节与历史的真实性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区

别文艺与史实能力。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案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材料:?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

(1)、这是谁的言论?(2)、他的著作是什么?(3)、该书的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什么?

2、列举回答秦汉时期的科技与医学成就。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二)导入新课

教师:据史书记载,华佗于208年被曹操杀害。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让我们在本课中寻找答案。

板书:第18课 《三国鼎立》

(三)学习新课

活动:一位学生根据预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对曹操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学生可

进行补充。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曹操的名言和后人对曹操评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白脸奸臣、乱世枭雄?

总结:结合P102课前导言,教师对东汉末年的形势和曹操的为人做简单总结,指出

曹操势力的不断发展得益于两个做法:?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招募流亡农民

垦荒?。

过渡:曹操势力的发展引起了袁绍的不满,双方最终爆发了一场战斗,史称官渡之

战。

板书:官渡之战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学案上问题1、2

1、官渡之战的背景是什么?交战的时间和双方?结果?(P102第一和第二段)

官渡之战有何作用?(P103第一段)

回答与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寻找:课文中有关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自的行为的介绍。

思考并讨论:2、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后来统一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还注意招纳贤士。②经济

上: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③袁绍骄傲轻敌,不纳贤士)。

升华: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计策,所以能够以少胜多。袁绍骄傲轻敌,留不住人

才,所以才会败于他人。所以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提

高自身心理素质,为将来取得成功做好准备。

过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

了北方。但是,他的雄心壮志仅仅是统一北方吗?

学生:不是,他的梦想是统一全国。

教师:想要统一南北,就要渡过长江去进攻南方,而当时南方的军阀主要是哪两派? 学生:刘备和孙权。

教师:终于,历史上更有名的赤壁之战发生了。

板书:赤壁之战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学案上问题3、4

3、赤壁之战中交战的时间和双方?结果如何?(P103第一和第二段)赤壁之

战有何作用?(P105第一段)

回答与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点评。

寻找:课文中有关赤壁之战前曹操行为的介绍。

思考并讨论:4、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给孙刘联军的原因是什么?

(①曹操骄傲轻敌,不习水战。②孙刘联军善用谋略)。

识图:指导学生观察P103页插图《诸葛亮》和P104页插图《三顾茅庐》

96页?动脑筋?:画中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

来?

(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关羽、张飞,后面跟着一个挑担的随从,还有一个人

打开了门,他就是诸葛亮的书童。他们去拜访隐居在隆中茅庐里的诸葛亮,想邀

请诸葛亮出山扶佐刘备。这个成语故事叫作?三顾茅庐?。)

过渡: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力量则壮大起来,逐

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板书: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学案上问题5

强调:三国中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不属于三国。

P98页?活动与探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鼎立》,这节课发生的两次做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先胜后败的经历,告诉了我们——

骄兵必败。

【课堂练习】:

1. ?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看到这句话,你就会想到的人物是(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2.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3.?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与这些成语都有关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说的是()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5.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之战中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6.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D.孙权

7.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D.西晋

8.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9. 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诗句抒发了谁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它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于少?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

科内容的渗透。以学生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优化了教学环节,精练了教学内容,简明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得以发挥,主体作用得以展示,思维

得以充分训练,情感得以渗透,人格得以升华。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育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6、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请看历史剧场:①生先自我介绍 ②师作旁白,生表演 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 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 (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表演完毕后,师说:这个短剧不断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现在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生答略)

8、在刚才的短剧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课件显示)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上述表演及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9、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0、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

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11、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表演对话 (再现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请刘备、诸葛亮上台)

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

13、在影片中,我们看到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

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那么蜀国呢、吴国呢?

19、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今名)

20、学以致用,史实辨析:(课件显示)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

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2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22、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屏幕显示)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四、轻松闯三关 (屏幕显示)

(一)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三国历史人物)

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全面,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这里,老师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二)看图分析

课件显示(1、诸葛亮与周瑜作品中像。2、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问: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实际上呢?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一样吗?为什么?

(三)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④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篇三: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学习新知

一、背景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二、官渡之战

1、(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2、(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 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

3、(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材料,让生分析)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4、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5、归纳: 官渡之战表格: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

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生答略)

7、(课件显示)“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8、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

1、(展示地图)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2、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3、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在影片中,我们看到??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赤壁之战: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

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三国鼎立

1、结合课本知识及地图:三国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

2、练习:P106活动探究1

3、(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图》)

指出:三国鼎立虽未完成国家统一,但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4、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结合课件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四、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屏幕显示)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2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与反思七年级历史(上)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深河中学陈继新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各自的作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