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正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2017-02-23 06:07:1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读其文、通其意、晓其理、感其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享受获取的快乐,得到情感的真实体验。

【教材分析】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 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 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主要成就 之一—— 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也要很好地把握。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历史课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学生已学过多篇文言文,为学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础。

不利因素: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2.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能力目标

1.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力求生动地叙事、形象地写人。 情感目标

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策略】

1、教法:主要采用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运用教学激励策略,启发鼓励学生。

讲读法:本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缺乏语感,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学生正音,标节奏。

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问题展开对话,结合谈话法交流所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

2、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和谐高效式课堂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学法指导。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本文较长,指导学生预习很重要。依据课标要求: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陈涉世家课件.ppt#2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

能力目标

1.参考注释,理解文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情感目标

初步感知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一、 情境创设: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学生发言)

教师导语:距今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可贵的觉醒,又是多么朴素的认识。陈涉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揭竿而起,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残暴统治的序幕。今天让我

们凝神屏气地观看这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走进历史的腹地,感受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教师板书课题)

二、屏幕显示教学目标,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作品。

提示学生看课下注释。教师课件出示补充内容。 陈涉世家课件.ppt#3

2、学生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3、范读。放录音,学生认真听,标注重点字音及节奏。陈涉世家课件.ppt#4 PPT课件出示疑难字音:

4、自由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熟练。

5、思考:用一句话概述本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一、通过学生的概述情况可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二、本文较长,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需要指导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去概括,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6、合作学习(4人一组)。

(1)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将自己不解的词语交小组讨论。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组,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解决。)

(3)集体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提出有疑难的语句,全班集体解疑。具体方法:

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让同学之间互解疑难,既使之产生兴趣,又利于培养独立学习的习

惯。

(4)小组比赛。

多媒体显示以下各题。

A: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陈涉世家课件.ppt#7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②为天下唱

③固以怪之矣④将军身被坚执锐

⑤卜者知其指意

B:一词多义:

如:次

C:古今异义:

会天大雨 又间令吴广 卒中往往语 ....

比起陈等死 今亡亦死 ...

D:翻译文句陈涉世家课件.ppt#11

①苟富贵。无相忘。(注意“相忘”的意思)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出反问语气)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注意译出省略成分)

④独守丞与战谯门中。(补出省略成分)

(教师酌情点拨.对一词多义应给予指点,串译课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形式,即总结了课文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堂巩固:给学生一定时间巩固本课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巩固当堂所学,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四、课堂小结: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进行总结。教师结合课堂重难点进行强调。

五、作业设计:陈涉世家课件.ppt#12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同学可试着背诵课文。

(2)识记文中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陈涉世家课件.ppt#13

知识目标:

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能力目标:

1、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内容。

2、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

感知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国家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教学重点】

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文章内容。上课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检查:授课前,教师检查学生重点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整体感知:

1、复述课文的内容。陈涉世家课件.ppt#14

要求:

(1)用现代白话复述。

(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可以说能够复述主要情节,即说明达到了教学目的。

2、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叙事线索

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陈涉世家课件.ppt#15

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第1段介绍农民起义的领袖;第2段记叙起义的原因和谋划情况,第3段写起义的经过和取得的胜利。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

篇二:《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3.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教学设想: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历史巨著、文学巨著,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的典范材料。本文的教学,既要注意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史实,也要注意学习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的一些知识。

教学中要加强诵读、背诵训练。

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生字读音。

2.诵读、句读。

3.了解陈胜少年怀有大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司马迁的《陈涉世家》。同学们知道,陈胜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会对陈胜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有个具体的了解、认识。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珍贵的历史巨著(《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还是宝贵的文学巨著,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典范材料。认真学习本文,我们会从中得到不少收获。

这篇文章,生字较多,现在我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注意字的读音和句读停顿。

二 教师范读课文。

三 正音。

阳夏(jiǎ) 嗟(jiē)呼 適(zh?)戍

度(du)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gōu)火 忿恚(hùi) 笞(chì)

徇(xùn) 铚(zhì) 酂(zàn)

柘(zha)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被(pī)坚执锐

四 朗读课文。

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恰当。学生个人朗读与集体齐读交错进行。读毕酌情讲评。

五 讲解课文。

第一段。

1.全班齐读。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2)为什么先写这段?”

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以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理解认识。

2.词语、句子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者??也”:表判断。“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夏”,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年轻。“尝与人佣耕”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佣”,受雇为人劳动。“辍”:停止。“之”:往。“垄”:田埂。“怅恨”:惆怅恼恨。“之”:助词,调整音节。“苟”:如果。“应”:应答。“若”:你。“为”:做。“何富贵也”:哪里富贵得起来呢?“也”,表反诘。“太息”:出声长叹。“嗟乎”:感叹词。“安”:哪里,怎么。“鸿鹄”:即天鹅。“之”:的。

3.内容

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 提问二:为什么先写这段?

讲解: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

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诵读第二、三段,弄懂其句意,思考这两段各写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第二段中的实词“为、行、次、当”等、虚词“以、乃”等。

2.了解陈胜起义的原因及陈胜吴广的共同谋划。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背诵作业。

二 讲解课文第二段。

1.朗读。

读前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句读。(2)思考回答“第二段主要写什么?”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读毕,着重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2.词语、句子。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二世”,秦二世,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发”:征发。“闾左”:秦代居里门左侧的平民;“闾”,里门。“適”:通假“谪”,责罚。“戍”:防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屯”:驻守。“次”:编到。“当行”:应差;“当”,值,承担;“行”(),行列,古代军制二十五人为一行。“为”:担任,当。“屯长”:戍边军队中的小吏。“会”:适逢。“度”

():估计。“失期”:超过预定的期限;“失”,耽误,错过。“法”:依照秦法规定,名词作状语。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于是,就。“谋”:计议,商量。“亡”:逃亡。“举”:起事,发动。“大计”:重大的谋划,这里指起义。“等”:同样。“死国可乎?”为国而死,好吗?“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天下”:天下人。“苦”:苦于,为某种事物或境况所苦。“也”:表判断。“当”:应该。“乃”:是。“以”:因为。“数”():屡次。“谏”:直言规劝。“故”缘故。“将”():统率。“或”:有人。“多”:只是。“爱”:爱护。“怜”:喜爱。“以”:认为。“为”:是。“诚”:如果。“以”:把。“诈”:假装。“为”:作为。“唱”:通假“倡”,倡导。“宜”:大概。“多”:数量大。“应”:应和,响应。“然”:正确。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乃”:于是,就。“行卜”:去占卜。“指意”:意图;“指”,通假“旨”。“足下”:对对方的敬称。“然”:不过。“之”:代足下事。“念”:考虑。“威众”:在戍卒中取得威望。“耳”:“而已”的合音,罢了。“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于是用朱砂在帛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丹”,朱砂;“书”,写;“帛”,丝织品;“王”(),称王,成就王业。“罾”:鱼网,这里意为网捕。“烹”:煮。“书”:字。“固”:本来。“以”:已经。“怪”:意动用法,以??为怪。“之”:代鱼腹中书。“间”():乘间,暗中。“之”:往。“次所”:临时驻扎的地方;“次”,停留;“所”,处所。“丛祠”:乡野林间的神祠;“祠”,庙堂。“篝火”:笼罩的火;“篝”,竹笼。“狐鸣呼”:装成狐狸嗥叫声呼喊。“旦日”:天明时。“往往”:处处。“目”:看,注视。

3.内容

提问: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

讲解:本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如下史实:①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举行推翻秦王朝的起义。②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③起义前的谋划、准备。陈胜、吴广商定假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以号召天下,争取响应,借鬼神意旨以威服士卒,笼聚人心。

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整理第一、二段中“之、以、当、行、次”的用法和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陈胜起义的经过及发展概况。

2.总结实词“为、行、次、当、举”等的意思,虚词“之、以、而、固、也”等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 检查背诵作业。

二 讲解课文第三段。

1.朗读。

读前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句读。(2)思考回答“第三段主要写什么?”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段。读毕,酌情讲评。

2.词语、句子。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吴广素爱人”:吴广平素待人仁惠;“素”,平素,一向;“爱”,爱护,加惠。“为用”:为其所用,意为愿意给他效力;“用”,效力。“将尉”:统率士卒的尉;“将”,统率。“故”:故意。“数”():屡次。“亡”:逃跑。“忿恚”:使动用法,使??怒恨;“恚”,发怒。“令辱之”:使尉责辱他;“之”,代吴广。“其众”:那些戍卒。“果”:果然。“笞”:用鞭、杖、竹板等抽打。“剑挺”:剑脱出了鞘;“挺”,脱出。“夺而杀尉”:夺过剑杀了尉;“而”,连接的前后是承接关系。“佐”:佐助。“并”:一起,一并。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部下众戍卒;“徒属”,属众。“公”:对人的敬称。“当”:应当。“借第令毋斩”:就算是不被杀;“借”,假使;“第”,只;“令”,使;“毋”,不。“而”:表示转折,但是。“固”:必定。“十六七”:十之六七,十个当中有六七个。“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况且壮士不死便罢,死就要博得美名;“壮士”,勇士;“举”,立;“大名”,崇高美好的名声。“宁”():难道。“敬受命”:谨听尊命;“受”,接受。“乃”:于是。“从民欲也”:这是依从民众的愿望;“也”,表示解释。“袒右”:解上衣露右肩。“为”:制,筑。“而”:连接的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以”:用。“立”:指即位。“为”:作,当。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

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收而攻蕲”:收聚大泽乡起义的人众,攻打蕲县;“收”,取,收纳;“而”,连接的前后是一先一后的关系。“下”:攻陷。“乃”:于是,就。“将”():率领。“徇”:夺取。“以”:这里表地域界限。“行收兵”:一边行军一边收纳兵员。“比”:等到。“乘”():车辆。“骑”():骑兵。“卒”:步兵。“守”:郡守。“令”:县令。“守丞”:辅助守令的主要官吏。“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据”:占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掌教化,帮助令丞推行政令。“与”:通假“举”,全,皆。“会”:相会。“计”:商量。“身”:亲自。“被坚执锐”:披坚甲,执利兵;“被”,通假“披”,穿着。“伐”:征讨。“无道”:暴虐,没有德政。“诛”:讨伐。“复”:恢复。“立”:建立。“社稷”:代国家。“宜”:应当。“为”:作,当。“号”:名称。“为”:是。“张楚”:意为张大楚国;“张”,大,使张大。“刑”:惩罚。“杀之以应陈涉”:杀其长吏,以此响应陈涉;“以”:用;“应”,响应。

3.内容。

提问:第三段写什么内容?(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

讲解:这段是记述陈胜起义的起事经过以及陈胜起义迅猛发展的概况。

实词总结(在文中只有一种解释者不列)

为 ①作,当。“若为佣耕。”②担任。“为屯长。”③是。“号为张楚。”④作为。“为天下唱。”⑤制,建造。“为坛而盟。”

行 ①行列。“皆次当行。”②做,进行。“乃行卜。”③行进,行军。“行收兵。”

次 ①编列。“皆次当行。”②停留,驻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 ①值,承担。“皆次当行。”②应该。“不当立。”③在,正当。“当此时。”

举 ①起事,发动。“举大计”。②立。“死即举大名耳。”

虚词总结

之 ①往。“辍耕之垄上。”②助词。“怅恨久之。”③的。“鸿鹄之志。”④代词。“二世杀之。”(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代地方)

以 ①因为。“扶苏以数谏故。”②认为。“或以为死。”③把。“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④用。“以激怒其众。”⑤表界限。“徇蕲以东。”⑥已经。“固以怪之矣。”

也 ①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②表诘问。“何富贵也?”

乃 ①于是,就。“陈胜吴广乃谋曰。”②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 ①本来。“固以怪之矣。”②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篇三:《陈涉世家》教学设计-全文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肖大相

上课班级:九年级(8)班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课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文章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文本,紧扣“起义”这一中心,详略适宜地写了起义的前前后后,着力表现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从而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关键是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难点:培养学生感悟文本能力

重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和反复阅读后初步能背诵全文的方法,结合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因为对文言文知识积累不够,导致无法理解文章大意,更无法领会作者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对重点字词和句子讲解到位,其次教师必须详细的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去,做到对完整的故事心中有数,学起来才得心应手。

【教学方法】诵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课时设计】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丹书帛羽藏鱼腹,丛祠幽火出狐喉。大泽揭竿反暴秦,缘何司马只列侯。”这首叫做《赞陈涉》,表达了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赞扬。今天我们要学的《陈涉世家》就是讲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这篇文章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只有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事吧。

二、自主预习

1、知人论世(作者及作品)

问:大文豪鲁迅曾评价一部史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学们知道说的是哪一部史书,作者是哪一位?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的生僻字词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阳夏(jiǎ)辍(chuò) 鸿鹄(hú) 嗟(jiē)乎 闾左(lǘ)谪(zhé)戍 度(duó) 扶苏以数谏故(shuò) 罾(zēng)祠(cí) 陈胜王(wàng)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音频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2、让学生分角色诵读

3、小组讨论读后感受(教师明确:)

四、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句子的断句(解决翻译疑难)

(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2)扶苏/以数谏故

(3)上/使外/将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蘄以东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解释下列词语:

?者??也:表判断 尝:曾经 佣:被雇佣 辍:停止 之:去、往

久之:音节助词,无意义 苟:倘使 等:等同、一样 或:有人 唱:同“倡”倡导然:对的数:屡次且:况且 会计:集会商议 功宜为王:做 杀之以应陈涉:用来

2、请同学试着翻译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大意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中,我们通过了解作者、作品的相关知识,通过听录音、小组诵读、角色扮演,进一步感受了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那么陈涉是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要起义呢?起义成功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课后认真预习,在下一课时我们将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陈涉世家》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全班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明确)

1、陈涉是什么出身?

教师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2、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教师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3、第二段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教师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4、论述:

①起义的全过程

明确: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起义的舆论准备: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策略: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口号:伐无道,诛暴秦。

鼓动语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步骤:第一步: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设下激尉笞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尉有理。第二步:陈胜佐吴广,并杀两尉。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第三步: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正,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

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②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谋划正确,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属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二、请各小组选出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用简洁的话加以评论。

教师明确:①苟富贵,无相忘”。--- 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人。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6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

    陈涉世家教学设计《陈涉世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上“读其文、通其意、晓其理、感其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