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我的母亲ppt-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课件免费下载 正文

我的母亲ppt-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课件免费下载

2016-12-08 07:38:2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

< 教学要求 >

1. 学习课文平实而生动、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 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 学习课文语言是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教学难点>

1.学习白描的艺术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作用; 2.学习如何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深沉丰富的感情; 3.体会“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教育意义。

<教学方式> 教师引导、情境教学 图表式阅读总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学生自己理清课文的基本思路,弄懂文章的中心意思究竟是什么,也就是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查字典,理解下边字词的意思:

大褂

刮痧

筹划

廿

供给

二、整体阅读:

1.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把握本科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

顺序

线索谋篇布局,记叙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

- 1 -

写母亲的一生,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写母亲勤俭、朴实、倔强和为人热情; 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2.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了解作者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同时完成表格。

①找出文章中表现时间顺序的语句,掌握文章的思路:

“母亲生在农家”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 “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 “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②找出重点时间段母亲的生平事迹,了解母亲的基本品质:

母亲的伟大形象,就是通过这些平凡而又琐屑的事情,具体而又完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③课文先后至少六次提到母亲对“我”的影响。

这些内容贯穿全文,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母亲的伟大。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可分为五个层次:

- 2 -

三、重点段落(13)阅读:

精读课文第13段,主要写了三件事(“三送”),充满浓烈的感情: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母亲送三姐出嫁;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注意抓住细节、母亲的神态和语言,仔细品味)

四、欣赏全文的语言艺术特点:

1.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

“去吧,小子!”

这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起来极普通,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的奉献、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2.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 3 -

的“轮廓”;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醇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又富有韵味。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他已入了土!”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是对母亲的依恋与思念,是对失去慈母的悲伤与哀痛,更是内心深处那一份再也无法回报母爱的愧疚之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五、补充部分: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13年进北京师范学校学习,喜欢古典文学,曾用文言写作诗文,并经常跑到书棚里去听说书或大鼓,邀请一些朋友在一起唱京戏,这对他后来从事通俗文学的研究和创作都产生了影响。1917年师范毕业,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左翼革命文学运动影响下,写出了反映人力车夫苦难遭遇的

1937年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

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战为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邀回国,任政

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社会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为人民创作,热情得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解放后写了23个剧本,

被誉为作家

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

湖自尽。

2.作品:短篇小说集《月牙集》 长篇小说《二马》《四世同堂》中篇《我这一辈子》 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

六、家庭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2.写一篇百字以上的心得短文; 3.本课的同步练习。

- 4 -

篇二:中职《语文》上册基础模块《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王晓娟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上册基础模块第一章第二课。一方面,课程设置对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实用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课程由重技能的专业课和重文化的基础课两部分组成,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除了传授书本知识外,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文化和情感同等重要。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父母的关心当成唠叨,反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在日常教学中就希望能借助这篇散文,让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改善家庭关系。

课文中老舍以时间为序,以生活化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这位中国传统社会伟大母亲的形象。老舍称母亲给自己的是“生命的教育”,我们要从母亲和“我”的点滴生活中,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以时间为顺序的写作思路,解读母亲的品质,感知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教育。

3、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共鸣,反省自身,感恩亲情,由“小爱”到“大爱”。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梳理时间顺序,解读母亲勤俭诚实、宽厚忍让、热情真诚、坚韧刚强的品质,体会母亲对“我”进行了怎样的“生命的教育”。课堂中,通过问题引领的点拨教学法进行突出。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安排、情境创设、主题升华环节,——突破,反省自身,感恩亲情,由“小爱”到“大爱”这一教学难点。

(四)说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引入课题,了解作者,梳理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解读母亲的品质,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主题升华,感恩亲情。

二、说教学教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运用阅读法,让学生品位语言,整体感知课文。

2、 “问题引领”的点拨教学法。

3、情境创设教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为了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使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把工作做在前头,课前布置两个预习作业:

1、搜集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诗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生字词少,所以让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

(二)情景导入

1、幻灯片打出“亲情”、“爱情”、“友情”、“事业”、“健康”五组词,让学生根据在其目前生命中的重要性逐一排序。

以2014级7班为例,全班共37人,选择健康第一位的有49%、亲情第一位的有41%、爱情第一位的有8%、友情第一位的有2%、事业第一位的为0%。

根据此阶段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在该年龄段他们对人生的取舍和对爱的需求。

2、播放音乐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通过从一岁、三岁、五岁的幼年阶段,到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的青春

期阶段,再到二十岁、结婚、生子这些人生阶段,表达了孩子和父母从亲昵到疏远再到理解、不舍的关系变化,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3、检查预习工作:请学生分享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诗句。

(三)知人论世

走进老舍,介绍其主要作品、成就,以及从老舍的辞世感受母子之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

(四)具体研习

1、首先,默读更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并找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2、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安排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阅读课文,对学生的坐姿、声音、整齐度提出要求,激励学生张嘴,从而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3、最后,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评。

4、引导学生找出时间名词,梳理时间顺序。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拍一张跟妈妈的合影。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提前安排学生准备歌曲《听妈妈的话》,上课给同学们表演,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以情入题。

(二)具体研习

1、为了培养学生教材中提出的单元培养能力——把握内容要点。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找出文中表达母亲品质的语句。引导学生对找出的语句进行整合概括,让学生一一解读出母亲勤俭诚实、宽厚忍让、热情真诚、坚韧刚强的品质。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并归纳母亲对“我”进行了怎样的“生命的教育”,感受母子传承。

(三)主题升华

这是本堂的重要环节,此环节进行的好坏决定了授课是流于形式还是产生共鸣。

1、鼓励学生互相分享:“我的妈妈”,谈谈平时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及今后怎么做。

2、家是由每一个成员组成的,除了妈妈和“我”,家里还有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角色,希望学生从爱妈妈起,开始关爱每一位家人。

3、我们身为社会人,身边的单位除了家庭,还有班级、学校和国家,没有大家怎有小家?从课文的“小爱”推至“大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热爱祖国,引导学生做一个温

篇三: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我的母亲》教案

第一课时

1.导入(2分钟)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2.了解作者(10-15分钟)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老舍。见《我的母亲》参考资料9页。

3.课文分析(25-30分钟)

( 参考书教案15-20 、学生思考、回答10-15分钟)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在大家阅读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简单分析,希望大家边阅读边领会。

1、P1—第一段。

2、文章共17个自然段分为4个层次,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闻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从"我"生下来的那刻开始,母亲就与我相依为命.一句"把我端在怀中.致为冻死",体现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同时也表现出了老舍母亲对老舍的重视.在父亲的死后的日子里,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又如”我这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此句写出了母亲从小到大对我的无尽关怀,指明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成为了一个素质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这也是老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如“史不到十岁??一直到半夜”这一段记述就把父亲死后,母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含辛茹苦,日夜劳作的经历与精神写得很充分了。而所用语言则是唠家常式的朴素、流畅、亲切的语言。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在文章中,老舍经常在叙述到一定的时候,便适时地插进议论文字,这对于深休全文题旨,抒发浓郁的感情,都发挥了如点睛般的作用。例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心里是安定的”,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成才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是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时才会有的感觉和想法,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启发性的,所以,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我的母亲》教案

第二课时

1.简单分析(17个自然段是分为哪4个大段)(10分钟)

2..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16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 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 生读后回答,师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 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 指名回答

(5) 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

3.学生思考阶段(10—20分钟)

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思考三: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思考四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五、提问

1、第12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

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


我的母亲ppt-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课件免费下载》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87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我的母亲ppt-中职语文基础上册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_《我的母亲》教案我的母亲1 学习课文平实而生动、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2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 了解课文以时间为...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