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25,七律·长征课件 正文

25,七律·长征课件

2016-12-04 15:48:4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5.七律·长征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会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大概意思。

2.会找到“远征难”和“只等闲”的相应词句,通过想象诵读,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能说出七律诗体的特点,读出七律诗体的韵味,并能背诵出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路,明确目标

默读单元导语,推测一下:根据导语的提示,这个单元要学哪些内容?随机揭示要点:

1.单元主题:走进毛泽东

2.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

3.语文技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了解背景,揭示课题

1.说说你了解的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要求学生课前查找)

2.补充阅读资料袋。

(1)阅读课后资料袋,谈感受。

(2)师:红军长征途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跋涉千山万水,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历经一年,最终到达陕北根据地。在即将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课件出示长征地图)

3.揭题:《七律·长征》

(1)读准读懂题目。《七律·长征》包含两个内容:体名和内容名。

(2)长征:长长的征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8行,每行7共56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

4. 介绍毛泽东。(出示图片)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诗人,《七律·长征》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一首。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正确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通读正确,读出节奏。

3.学生初读,教师巡回指导。

4.初读反馈:指名读,集体指导。

四、话题切入,感受“远征难”

1、引语: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毛泽东眼里,首先也同样是艰难的(出示:远征难)。

2、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诗歌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远征难”?

3、交流反馈,核心指向:

▲第一层次: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阅读课后注释,简笔图画解释。

五岭逶迤——山连着山;

乌蒙磅礴——乌蒙山山势险峻;海拔2200多米。

▲第二层次:岷山千里雪。

岷山海拔达4000多米,终年积雪;装备简单,缺乏棉衣。

▲第三层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补充说明:金沙江突围(三路大军围堵,江面水流湍急,没有一条船);

(2)补充录像,飞夺泸定桥(13根铁链);体会“寒”字:说说你从这个“寒”字感受到什么?

五、研读深思,感受“只等闲”

1.话题切入:如果毛泽东回忆长征时,只有“难”和“苦”,那他就不会成为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在回忆长征,写下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

(1)从诗歌中寻找一个字来说明。

(2)追问:除了毛泽东喜悦之外,还有谁喜悦?喜什么?

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尽开颜:尽——都;开颜——欢笑;三军——所有军队

翻越雪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

2.引读质疑:这句诗中,有一对反义词——“寒”和“暖”。这个“暖”字怎么理解呢?为什么过金沙江时,给毛泽东留下“云崖暖”的感觉呢?

(1)说说你的猜测:除了天气的温暖,你认为还写出什么?这里的“暖”有可能指什么?

(2)资料补充:巧渡金沙江。长征过程中,毛泽东比较得意的一次军事指挥行动。

(3)谈谈现在你怎么理解这个“暖”字?毛泽东可能因为“什么”而感到 “云崖暖”?"寒又该怎么理解呢?("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这一暖一寒再现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英勇无畏——读;)

3.深读感悟重点句:

(1)引语: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战士却“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思考:哪一句话最能表现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品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原图示的基础上,补充画图:

腾细浪;翻腾的细浪。

走泥丸;滚下来的泥丸。

4.再自由读诗,读出气概!

5.录像欣赏→指名读,齐读。

6.用词填空。

从《七律长征》中,我可以感受到:

这是一位 ( )的毛泽东。

这是一支 ( ) 的红军。

六、积累语言,内华感知

1.熟读,背诵诗歌。

2.认真抄写这首《七律·长征》一遍。

篇二:25.七律.长征

篇三:25七律.长征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2、读137页资料袋内容,了解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

1、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2、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山险峻、乌蒙山高耸、天险金沙江、大渡河险恶、千里大雪山。) 重点理解: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这一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更喜”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四)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

读)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四:“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七律•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板书: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不畏艰难险阻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这首诗了。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比如: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又通过 “资料袋”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在了解诗意后,给学生播放爬雪山过草地片段,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片段,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

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在深刻理解后,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比刚开始读的有感情多了。


25,七律·长征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2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5,七律·长征课件
相关文章
  • 25,七律·长征课件

    25 七律·长征2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诗的大概意思。2.会找到“远征难”和“只等闲”的相应词句,通过想象诵读,感受毛泽东及...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