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方程的意义课件 正文

方程的意义课件

2016-12-04 15:23:5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62、P6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2、 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探讨交流,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 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进一步探究方程知识的乐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简单的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师:出示天平图片,引入30+20=50

师:像30+20=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你能试着说出几个等式吗?(强调“互相等于”,动作演示左边等于右边,右边等于左边)

师:今天,我们将给同学来学习方程,学好方程至关重要,所以,这节课非常重要,我相信大家会认真学习,积极投入的。

师:来看我们今天的课题“方程”,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觉得这节课要研究关于方程的什么知识?(得出重点研究什么是方程,怎么列方程)

二、探究研讨,以书为本

1、读书本例题四幅连环画,领悟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

类似的物体吗?

师: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你知道天平是用来称量什么物体的吗?其实天平也可以称很重的物体。请看大屏(课件出示各种天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就是这种在实验室中用的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

师:在学习方程时,编写教材的老师特别编写了一组连环画,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有关联的。(让学生生说每幅画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来称量这个水杯的重量(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托盘天平,然后再出示一个水杯)。我应该把水杯放在哪?(课件演示:把水杯放在左盘,而且天平左高右低)然后呢?(在右盘放砝码)老师在右盘放了100克砝码,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一个杯子重100克)

师:那么一杯水重多少千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往杯子里倒水),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和水的重量大于100克)如果老师要想称量这杯水的重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请大家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天平还是不平衡)哪边高?哪边低?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200克)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X+100>200)

师:如果想继续称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好,请同学们接着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左高右低了)这说明了什么? (杯子+水<300克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现象吗?(板书:X+100<300)

师:通过刚才两次称量,你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的质量大于200克,小于300克)你能猜猜杯子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那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得接着称量。谁能说一说应该怎样继续称量?(拿走100克,换上一个小一些的砝码)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看见了什么?(课件演示:拿走100克,拿来50克)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吗?(X+100=250)

2、认识方程,完善课题

师:像X+100=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

师:我们该给这个课题取个名字,引出课题: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认识不等式X+100<300,区分方程与不等式

师:什么是方程?你会怎么介绍方程?(同桌互相说意义)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请大家帮老师判断一下

课件出示:

⑴、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想一想为什么?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3÷X=1.5

师: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课件出示: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

⑵、判断题

引导师生圈出重点词语,并区分方程与等式的区别,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巩固提高、突破难点

师: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两大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现在还剩下第二个问题,我们继续研究,现在老师给你一幅图片,大家能不能试着列出方程?

课件出示图片:

1、

2、

3 、

四、总结拓展

1、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师:同学们不仅能自己写出喜欢的方程,发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信息,列出了那么多的方程,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请同学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让同桌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

附: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找)平衡----------相等

X+100>20(不等式)↓

X+100﹤3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X+100=250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篇二:公开课: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案

执教人:姚明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62~6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

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

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天平,让学生说说天平的特点。师概括总结得出天平

的平衡这一特点。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相等?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边是有物体20克和30克,右边是50克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0+30=50

引导总结得出这个一个等式。

二、合作学习(完成目标二)

再出示天平左边是20克的物体和?克的物体,右边是100克的物

体。

师:“?”表示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表示。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天平的平衡吗?

引导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的平衡.

三、新授(完成目标三)

出示天平,一边放一个空杯子,一边放100g的砝码,天平

平衡,然后在杯子里装满水,水的重量不知道是多少。在另一边加放

砝码,砝码重量加至250g。这时天平再次平衡。

师:水的重量我们不知道是多少克吗,

生:不知道。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水的重量呢?

生:用字母来表示,

师:你能不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平衡?

引导得出:100+X=250

像上面的“20+X=100,100+X=25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

们今天给它起个新的名字,称为“方程”

并板书课题: 方 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方 程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 、35-χ =12 ( ) ④ 、0.49÷χ =7 ( )

② 、Y+24 ( ) ⑤、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⑥、χ-14> 72 ( )

⑦、28< 16+14 ( ) ⑧、6(a+2)=42 ( )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请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四、练习 《 做一做》(完成目标四)

五、总结归纳(完成目标五)

课件出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对吗?

? 引导概括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

?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十四66页:第1题

这句话

篇三:方程的意义

【第三课时】方程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进行归纳概括,并能够准确区分方程与等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理解代数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准确判断方程与等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此环节为学生学习方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演示】小明和小红去玩跷跷板,小明体重40千克,小红体重30千克。同学们,两个同学在跷跷板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要使跷跷板平衡,怎么办?

(二)观察试验,理解方程的意义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试验,理解方程的意义。)

1.(插入图片14.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图片。)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当放入水之后,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

学生观察,并汇报发现的结论。

天平的右边又放上了一个100克的砝码,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不等式表示现在的关系。(100+X >200)

在右侧放入一个100克的砝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回答此时的关系。(100+X<300)

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的砝码,你发现什么了?说出现在的关系。

100+X=250

2.你能写出像100+X=250这样的式子吗?

学生可以试着说一说,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

3.像100+X=250这样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方程的特点:含有一个字母(未知数)、同时是一个等式。

归纳总结方程的意义: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每人写出一个方程,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三)巩固练习

(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准确进行判断。)

1.下边的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明判断的依据。)

35+65=100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答案:5X+32=476(a+2)=42 是方程。

可引导学生说一说,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等式中包含着方程”、“方程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把上面不是方程的式子改成方程,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答案:(不唯一)

35+65-X=100X-14=72 Y+24=90 28+X=16+14

(四)介绍方程的历史知识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书《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有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其他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的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第四课时】等式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在实践中进行归纳整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为学习等式的性质作好准备。)

1.从下列算式中找出方程

23+X=100 56×3-M=40 76÷X< 2 170+3×8=194

90 – Y 12X+60=180 X-6×4>20 1.98- Y =0.14

2.什么是方程?

3.如果在方程23+X=100左右两边同时再加上100,方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试着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观察试验,进行探究,总结结论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小组的交流,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插入图片15.天平做游戏称物体的图片。)

·观察:从第一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

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引导学生总结上面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a=2b

·观察第二幅图,谁变了?什么没变?引导学生总结:a+b=2b+b

·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 学生通过观察,独立回答。

2.

观察:当天平两边各拿掉1个花瓶,天平还平衡吗?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个花盆和( )个花瓶同样重。

通过前面两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把两幅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学生可以试着说一说。)

比如,可以归纳为: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也可以归纳为: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不变。

3.

观察:第一幅图你发现什么?(1瓶墨水和2个铅笔盒一样重)

当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怎样变化,天平还会保持平衡?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想法。

(当左边墨水的数量扩大到原来的2倍,右边铅笔盒的数量也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天平还会保持平衡。)

4.

独立观察图,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把天平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天平还保持平衡。

5.把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的规律也归纳成一句话。(学生可以试着说一说。)

6.归纳总结等式的性质。

通过上面的试验及发现,把你得到的结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学生可进行验证:

例如:5×2=4+6

5×2+2=4+6+2

5×2-2=4+6-2

例如:100+20=120

(100+20)×2=120×2

(100+20)÷3=120÷3

(三)巩固练习

(此环节让学生通过一组判断题进一步掌握等式的性质,为学习解方程做准备。)

1.选择:下面哪组算式应用等式的性质。

20+X=80

A 20+X-40=80+40

B 20+X+80=80+60

C 20+X-20=80-20

答案:C

36X=720

A36X÷3=720÷3

B36X×5=720÷5

C36X+35=720-35

答案:A


方程的意义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92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方程的意义课件
相关文章
  • 方程的意义课件

    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学设计)《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P62、P6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生活情境...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