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正文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2017-02-28 05:41:0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内容分析】

初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授课地点适宜在教室进行,否则机房教学学生由于没有操作内容容易坐不住。如何让初涉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学生理解深奥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就是件让教师头疼的事情了。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事物的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状况调查,以方便日后的教学工作能有的放矢地展开。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情境,多做……,让学生感到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教学环境、教具及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教室;机房

『软件』:学习资源、范例、技术支持(讨论提问区)、实践作业、交流与评价

【教学实录】

● 情景模拟,引入概念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四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从学生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有:笔记本电脑、钢

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教师活动:对于信息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叙述了。信息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已经发生过、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物质状态或者活动。

对于物质、能量学生一般都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则提出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书中介绍了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实验,毕竟他们都不是被试者。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

教师活动:请一个同学来做实验(未介绍感觉剥夺实验之前),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教师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这时候,教师通过投影显示:“请同学们都不要出声,浏览课本第1-3页内容,看看他能否坚持180秒?”同时打开记时器程序开始记时(我所任课的四个班级的被实验者中,有二个学生在100秒左右就回头打探情况了,另外二个虽没回头和说话,在此过程中都有抓耳挠腮等动作。)

学生活动:请被实验的学生谈一谈实验时的感受。(被实验者都有好奇、不安等感受)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显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 游戏引入,开始信息特征的介绍

1、载体依附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小游戏:COPY不走样

游戏规则:请四位同学上来,第一位同学将我卡片上的文字用某种方法传达给第二位同学,依次类推。 限定条件:不允许重复使用前面同学用过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用到的传递方法有写、说、比划、画等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

2、价值性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可以进行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3、时效性

教师活动:重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金融信息、气象信息(不测寒流之灾)、战争情报等等,都是有时效性的。信息虽然具有价值性,然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4、共享性

教师活动:接着上面提到的气象预报和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说明信息的共享性。

5、不完全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盲人摸象”的例子(静态图片和FLASH动画),点评指出信息的不完全性。

6、真伪性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空城计”,请一位同学简述“空城计”;学生观看部分神奇的迷幻,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

● 结束语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信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篇二: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的信息;②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的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并能列举身边的信息实例;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甄别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的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的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的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的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

的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的大海上搜救)

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① 我看到、听到、感到……(什么),知道了、获得了、了解到……(什么)。

② 如果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在现在,会有这样惨重的损失吗?我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进行思索和讨论。 学生:学生观看影片,思考后以辩论形式和小组成员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感悟信息

及其信息重要性。

设计意图:选择电影《泰坦尼克号》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在电影的“声、光、影”效果和故事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信息”及其重要性。

2、找找我们身边的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体验信息无处不在。 学生:积极思考,从身边找信息,感受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身边找信息,感受我们身边的信息和信息对我们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探究 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注:此部分依托学习材料(学习探究、活动展示和学习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探究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探究活动为基础、组间交流为升华、游戏表演来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来拓展的方式组织教学,并把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

1.信息载体依附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载体及其表现形式。 活动展示:请用几种不同的载体表达“我现在好心情”这一信息。

学习小结: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如声音、符号、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出来,并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2.信息共享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共享性。 活动展示:传纸(信息)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而且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这就是信息共享性。

3.信息的时效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时效性。 活动展示:“如果……那么……”(情境设置)游戏。

学习小结: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时效性。 4.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活动展示:“信息”大家看

学习小结: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这就是信息价值相对性。

5.信息可伪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可伪性。 活动展示:信息猜猜猜。

学习小结:信息常常因为某些原因形(变)成“伪信息”,这就是信息可伪性。

教师:对学生分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时实解答学生在探究学习及交流活动中的各种疑问,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参与体验。

学生: 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参与体验和感受。

设计意图:依托学习材料探究体验,让学生独立思考,以小组探究活动为基础、组间交流为升华、游戏表演来展示、教师总结评价来拓展的方式组织教学,并把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实际。

(三)课堂小结

教师:回归《泰坦尼克号》情境,以典型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

学生:积极回顾探究体验过程,结合情境,梳理知识疑点、难点,强化知识体验。 设计意图:回归《泰坦尼克号》情境,巩固探究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 1、无处不在的信息对人类非常重要;物质、能源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的基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 ②共享性 ③时效性 ④价值相对性 ⑤可伪性

篇三:1.1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案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及生活中的例子的形式以及小游戏来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结合例子理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对信息及它特征是说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判断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初中信息技术的回顾,引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整体架构介绍,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的学分认定等相关信息简介。

2、讲授新课

一、丰富多彩的信息

老:请同学们学习课本第2面导学部分,

小结:所以,请看课本第二页第二部分内容,并用笔画起来,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参看课本第二页图片案例,请同学回答第3页的实践部分问题。

总结:所以说,不管是来自人自身还是自然界,都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信息,你说,我

们能不能没有信息?那信息是什么的基本条件,也是什么的基本需求。(看课本第二页的第二部分)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老:课本上给我们列举了信息的4个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

价值性

时效性

共享性

老:接下来,我们来逐个举例说明了解,并思考一下,除了这四个基本的特征之外,还有哪些特征呢?

1、 载体依附性

为什么说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呢?

我们来看看刚才给大家看的图片,这些图片传达的信息,是不是都是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的。比如,这个人和纸屑的图案,是不是依附在桶上的;还有这两个男女图案,是不是也是需要依附在一个铁板或铜板上,然后固定好在厕所门前;还有一些交通图标,同样也一样,都是需要固定在一个载体上,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小结:载体依附性的特征又使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转换性的特点

2、 价值性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提问:但是,我们要怎么知道信息具有价值性呢?

请同学们做一个选择题,来选出哪一项是不能说明信息具有价值性。

A.读书以明理B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C 春雨贵如油

A读书获取的知识可以明白一些道理,而这个知识就是我们说的我们获取的信息。 B只有了解到对方的情报就可以批到决定性的胜负,这个情报也是我们说的获取对方的信息。

C春雨的可贵,春雨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信息。

小结:那么价值性是在不断利用,不断积累,不断加工才能体现出来的,也从这个价值性来说,信息也是具有可增值性的。

3、 时效性

案例:

通知

为了迎接新生入学让同学们增进相互了解,融洽相处,学校要组织同学们去秋芦漂流,愿意去的班级与个人务必在通知下发当日去教务处报名

2009.9.10

提问:这则通知要求我们全年级班干部2010年9月12日开会,是否有效呢?

小结:所以说信息是有时间的限制的,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时间,那这个信息是无效的。

4、 共享性

案例: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肖伯纳的一句名言 “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这句名言反馈了信息的哪条特征?

除了这四个一般的特征,信息还具有哪些特征呢?

真假性、共享性等

总结:信息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可传递性

载体依附性可存储性

可转换型

不断利用

价值性 可增值性

时效性

共享性

3、作业

教师下发当堂作业,学生完成作业。

4、小结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2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课题】信息及其特征(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