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三视图》教学设计 正文

《三视图》教学设计

2017-02-28 05:34:5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三视图教学设计

实用三视图

(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知道三视图的作用。

2、能够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图形练习。

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

教学难点:三视图与三个视角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魔方、小纸盒1个。

学具准备:铅笔、小刀、橡皮、绘图工具。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三视图应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个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是画的哪个物体。由此导入新课《实用三视图》。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课件)

教学环节一:了解书中知识点

三视图的含义: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总称。

在这一环节,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对物体进行观察。直观展示观察方法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含义。

教学环节二:三视图转换练习

练习1.看图猜图

在这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练习2.摆一摆

在这一部分为学生准备了由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依据三视图判断出立体图形并用魔方摆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3.加工厂

给学生一个结构简单的物体三视图,让学生在头脑中组合出立体图形,并用橡皮切割制作出来。

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都想象成加工者,通过三视图加工制造出物体形状。趣味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入下一环节内容。

教学环节三:三视图的应用领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三视图的认识,想一想三视图的应用领域。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

《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赵姝

篇二:29.2 三视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会根据三视图画出实物图。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3.教学用具

画图工具、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课题:三视图

二、新知探究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 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来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

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 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 三视图中的各视图 ,分 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 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 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 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

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 ,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例1 画出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 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师生互动:老师示范画一个三视图,然后让学生动手画。

例2 画出图所示的支架(一 种小零件)的三视图.

分析:支架的现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图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例3 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现状,画图时规定:

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

1. 画出如图所示的三棱柱的三视图(这个三柱上下底面是正三角形).

2. 画出半球和圆锥的三视图.

根据三视图画实物图。

例4、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分析: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整体图形.

练习2 学生独立完成

1、下列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请描述出它的形状

篇三:《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教学设计

《由立体图形到三视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通常都是立体图形,但是往往都要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来研究.图形的三视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一种形式,而下一节的“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的另一种形式.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一个纽带,为以后形成空间观念和学习立体几何打基础,所以学好它至关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一些有规律性的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非常乐意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但是他们开始接触几何知识,空间想象力太弱,缺乏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经验

(三)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网络环境下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及组合体从不同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2.学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直棱柱、圆柱、圆锥、正棱锥、球)以及由立方体组合而成的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多媒体三维空间观察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2.经历探索三视图画法的过程,动手画规范的三视图.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拥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会与人沟通、合作与分享.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借助多媒体三维空间观察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二)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由立体图形抽象出三视图来,画规范的三视图.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法与学法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给学生提出了三项任务,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求知欲.我采用了指导法、情境导入法、鼓励法、任务驱动法、研讨法、调控干预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探究成果、小组互评交流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二)整合点分析

1.多媒体播放配乐《题西林壁》,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诗句含义.

2.学生利用教学软件平台可以很快的找到要观察的立体图形,节省了大量的搜集实物或制作学具的时间. 3.学生移动鼠标旋转立体图形,可以很直观的得到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避免了观察实物时发生的视觉误差.

4.我们的信息技术在这里已经不再只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它已经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5.课后布置作业,进入到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型绘制三视图,上传到校园网站,促进了本校学生的交流.

(三)教学流程图

(四) 教学过程:


《三视图》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9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三视图》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实用三视图(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材分析: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