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正文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7-02-27 05:45: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计算。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谈话引入法、矛盾冲突法、演示操作法

【学法】动手操作、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每小组的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纸尺、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人物,看看是谁来了?(出示孙悟空)

他带来了什么?(金箍棒)想看孙悟空表演几招吗?

看清楚了,变、变、变!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啊,金箍棒越变越短,最后放进耳朵里了。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真的金箍棒。

(1)出示木棒一根,来估一估它有多长?(生:一米长)

师:来现在让金箍棒变短。(变成后让学生猜有多长? 20厘米)

小结:刚才同学们在估计的时候用到了米和厘米,(板书:米和厘米)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

(2)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呢?比划一下。

看来我们同学心中这把尺子还是很准的。现在是越变越短,越变越短,最后变到孙悟空的耳朵里了,那大家猜一猜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有多长啊?

生:不到1厘米。

2、动手测量

师:这是你的猜测。到底有多长啊,咱们用直尺量一量。在量之前回顾测量方法。(出示判断题)

(2)会了方法后同学们开始量一量吧!

你们测量的结果是……(生:7小格,不到1厘米……..)

3、导入新课

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已经不能精确的表示出它的长度了。要想精确的表示出小金箍棒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师: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生:1个小格。(学生台前指指看)

师:从哪到哪?看清楚了吗?

生: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

师: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吗?。

师:同学们,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太小了

师:接下来,请把目光移到我们的学具盒,从中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是多少?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呢?想一想。

2、探究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请你画一条5毫米的线段。

生:动手画(同桌互相看一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师:请你再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组内交流,班内汇报。板书“1厘米=10毫米

3、体验毫米的应用

考考你:从0刻度---2刻度长度是多少?

从0----3呢,从 1-----3呢

现在你能表示出孙悟空耳朵里的小金箍棒有多长吗?

4、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

5、感受毫米

a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

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1毫米、1厘米的长度

b.举例

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找一找说一说。

6、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出示各种物体的长度,学生认一认。

2、先估一估盒子的长、宽、高,再量一量。

3、测量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篇二:毫米的认识 微课教学设计 郭红星

篇三: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例1、做一做以及第24页练习五1、5。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块,课标中提到要求在实践活动中,知道毫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材从测量身边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导入,引出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用毫米测量,会举例身边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分两个层次进行技能训练。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 对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及计量单位是一种标准比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时测量物体长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生活经验上说,学生在运用学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触到毫米。通过学习毫米的认识,能够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分米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以后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厘米的学习过久,可能会导致现实经验与知识经验的脱节,对于用厘米的知识来估计、测量会出现陌生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知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借助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测量,你还能想到测量的单位吗?1厘米、10厘米有多长?身高1米多等。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回忆二年级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唤醒学生的旧知,为下面如何估计数学书的长、宽、高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高。(预设:若学生估的很离谱,让学生说说估的方法)

(学生估,教师板书)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2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