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正文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2017-02-27 05:46: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熊俐、顾琼

一、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并显示歌词。 师:同学们都应该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一起回答。

生:《三国演义》。

师:你们最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生:刘备。

生:关羽。

生:曹操。

师:同学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的这些人物?

生:看电视剧,看小说《三国演义》。

师:同学们所了解的这些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通过文学或影视作品,但是,文学作品和历史是有区别的,文学作品可以虚构、夸张,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三国时期,了解这些人物的真实面貌和这段历史。

课件显示本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课件显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让一位同学大声朗读) 课件展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师:请同学介绍东汉末年的形势。

生: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师: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在各派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是哪两派呢? 生:袁绍、曹操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81页小字,小组讨论曹操的势力是怎样壮大的? 生:(1)政治谋略得当,“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师:曹操势力的扩大,威胁到了谁的势力?

生:袁绍

师: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199年,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发动了官渡之战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示意图”

师:看示意图,介绍这场战争。(同时演示课件。)

生:公元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和曹操三四万军队在官渡对垒;后曹操听从许攸的建议,奇袭乌巢,焚毁袁绍的军粮,袁绍军心大乱,

曹操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一蹶不振,曹操又用几年的时间彻底消灭了袁绍,统一了北方。

课件显示“官渡之战”的填表题

生:时间: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性质:军阀混战。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都完成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曹操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显示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讨论的情况)

生:政治谋略得当

生:重视人才

生:重视经济

生: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师:大家总结的很全面。曹操不仅个人军事才能出众,也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官渡之战后,曹操又用了几年时间肃清袁军的残余势力,到207年基本同一北方。当他得胜回朝途经渤海的时候,流下一首豪情满怀的诗—《龟虽寿》

课件显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全班齐读)

师:写这首诗的时候曹操已经53岁,他的“壮心”是什么呢? 生:南下统一全国。

课件显示 曹操,孙权,刘备的势力范围

师:从课件可以看出,曹操南下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势力的阻挠? 生:刘备,孙权。

师:双方在什么地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生:赤壁。

课件展示“赤壁之战”的形势图和音频资料

师:请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生:时间:208年。交战双方:孙刘联军对曹操。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战败。影响: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师:完成的很好。现在我们跟随一名战地记者穿越到东汉末年,采访曹操和刘备,了解一下曹操和刘备对这次战争胜负的看法,总结战争的经验。

课件显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处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三名学生表演情景剧,一名学生扮演战地记者,另外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曹操和刘备。)

生:(记者)请问曹操大人,你认为在赤壁之战中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曹操)客观原因我方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原因官渡之战后我实力大增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生:(刘备)第一我军和孙权军队组成联军,战略得当;第二采取火攻,战术得当;第三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占据了天时地利。

(记者总结战争胜负的原因。)

师: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势力局限在北方。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刘备先据有荆州,后又进入益州,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什么

时候正式形成的?阅读83、84页课文内容,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

(学生画三国鼎立局面的示意图,另外抽三位同学到黑板展示,画完之后再展示课件,对照课件学生点评)

课件显示 三国鼎立形势图

课件显示 三国建立的图表

(学生回答)

师:229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这三个国家之间有哪些矛盾斗争,他们的关系如何?阅读第84、85页的小字内容,结合大屏幕上给出的内容给大家讲授一下魏、蜀、吴的关系。

(小组讨论)

课件显示 魏蜀吴的关系

生:(小老师到讲台前给大家讲授。)

师:这位小老师的精彩讲诉。我们可以从三国之间的关系总结出诸葛亮的外交策略。用一句话表述是什么呢?

课件显示 诸葛亮的外交策略

生:联吴制魏保蜀

课件显示 联吴制魏保蜀

师:三国关系的实质就是相互利用和牵制。正因为这种关系才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维持。那么,这样的局面将维持到何时又是怎样结束的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分解”。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的新课到处结束。下面请一位同学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来总结一下本课的内容。

课件显示本课的知识框架

生:(总结本课内容,略)

(四)布置作业

课件显示评价曹操

篇二: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城冲中心学校 柯昌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把学生带入情境,听完后,引导学生谈谈电视剧中自己喜欢的人物,“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是不是电视剧中的形象就是他的本来面目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三国时期,重新认识《三国演义》

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同学们有兴趣吗?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什么?出示课题:20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新知

一 . 曹操统一北方

1.东汉末年的形势

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

2.曹操势力的壮大

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出示课件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生答:袁绍)

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回答: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耕战

3.官渡之战

为了遏制曹操势力的发展壮大,袁绍于公元200年统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向曹军发动进攻,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示意图》)

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和结果。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学生讨论总结。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过渡:曹操在北方发展实力的同时,南方孙权的实力也在不断发展,而刘备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后,力量也有所增强。(出示课件《天下形势示意图》)准备统一全国的曹操,,必然会与他们发生矛盾,那么曹操统一全国的愿望实现了吗?

二.三国鼎立

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1.赤壁之战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动态显示《赤壁之战示意图》)

一起归纳: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和结果。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给我们留下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讨论归纳

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做事或学习要有目标,有行动,有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法,加上勤奋努力一定能成功。

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提问:我们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学生积极讨论,回答,教师给出意见。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引导学生说说赤壁之战中的典故,成语或歇后语。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指导学生归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请学生设计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课堂小结,承前启后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

篇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堂教学实录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熊俐、顾琼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课件《三国演义》主...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