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正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2017-02-24 06:13:4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要让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基础。其次还要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信息资料】

1、收集张思德及文章写作背景资料。

2、收集议论文写作的相关文学常识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烈士的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敬佩与怀念。今天,我们跨越时空,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1、简介张思德。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张思德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再次感情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新字新词,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读词语:鸿鼎 旺 炊

剥削 兴旺 解放 哀思 炊事员

死得其所精兵简政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课件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正确的笔顺。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形、并且通过组词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特别?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3)怎样才能学好这篇议论文呢?(这里要特别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在学生找到关键句后,用曲线标出,引导学生如何找关键句。让学生勾画句中的关键词“完全、彻底”,用红色重点标注这几个词,引导学生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主旨。突出了重点,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

(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课件出示中心句,让学生在白板上勾画关键词,旨在让学生学习如何找关键句,关键词,在段落中直接标注,方便直观。)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 3)理解司马迁的话。

(课件出示司马迁的话 。学生明确“固”、“或”的意思。从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引用。引用的作用是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 4)(随机课件出示关于生死的名言,: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让学生理解感悟后读,加深对生死意义的理解,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相关习作中学习引用的方法。让学生在配乐诵读日常积累的生死名言,强化对引用作用的感知、拓展对引用意义的理解。)

(课件出示语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话什么意思?标注两个?死?,聚光这两个?死?字,目的在于对比两种死的不同,并让学生体会感悟读出不同。)

( 5)教师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四、布置作业

1、熟读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各讲了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 1)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 2)理解复杂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指名读、齐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③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

(课件先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红色的字标出关联词语,句与句之间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关联词语,让句子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 3)结合本段意内容,谈一谈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

2、学习第四部分(第四自然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集体讨论。

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课件随机出示相关段落。)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这里讲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3、学习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可让学生自学之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篇二:《为人民服务》教案

12、为人民服务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和事例:农民伯伯种地是为人民服务;工人叔叔上班是为人民服务;清洁工人打扫街道是为人民服务;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也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2 为人民服务---齐读课题。2、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演讲的作者是谁?(毛泽东)它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作的一篇演讲?(它是毛泽东主席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的一篇演讲)3、同学们预习得非常认真!而且知道联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来回答问题,很好。学习就是要懂得利用文本,联系前后文来思考。现在谁还能告诉老师:毛泽东主席在演讲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来讲的?(毛泽东主席在课文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来讲的)4、过渡:毛泽东主席围绕 “为人民服务”这个问题,在演讲中主要论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生读课文,老师巡视)二、学习新课1、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课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B、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C、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组织学习新课)2、我们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性质是什么?(是革命的队伍)革命的队伍是干什么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板书:提出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学生做笔记)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的,所以说他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好同志! 3、为人民服务应该做好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那一句来讲的?它与后面几句话是什么关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它与后面几句是总分关系)作者引用了谁的话来说明人死有不同的意义?(司马迁)你了

(要求学生做笔记)什么样的死比泰山还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什么样的死比鸿毛还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怎么死的?(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所以说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段话说明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板书:具体论述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4、(师指板书)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以外,我们还应该怎么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又是围绕那一句话来讲的?画上“----”(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什么是“兴旺”?(兴盛,旺盛)我们怎样“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古人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答案画上“﹏﹏”。(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谁来读读这几句话?怎样才能读好这几句话?指导朗读,用三角符号画出句中的关联词语。齐读这几句话。这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每一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要求学生做笔记)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精兵简政)“精兵简政”是什么意思?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为什么采用了?所以说我们的队伍要兴旺起来,就必须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板书: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补充“鼎”字的结构、偏旁、笔画、第六画、含有“鼎”字的四字词语:一言九鼎 三足鼎立 鼎足之势 大名鼎鼎 鼎志昌盛 鼎力相助)5、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要做到以上两点以外,还应该怎样做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第四段思考这个问题。(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我们还应该怎

么做?(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湖四海”这里应该怎样理解?(泛指全国各地)(补充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五颜六色 千军万马 三头六臂 三言两语)“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国各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为什么“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走这一条路”?(这样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这句话---(一方面指出当时根据地的人口,一方面指出我们我们这个队伍现时的任务是要团结全国大多数人,去争取全民族的解放)(板书: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我们的同志应该怎样对待困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说明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板书:提高勇气)(要求学生做笔记)我们的同志应该怎样对待牺牲?(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死得其所”什么是意思?(“所”:处所,地方;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你能举出为人民的利益“死得其所”的例子吗?(生举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志?(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说明---

(板书:互相爱护)(要求学生做笔记)所以,要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还必须做到----(板书: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6、我们应该给哪些人开追悼会?(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句话说明---(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服务的人死了,我们都应该给他开追悼会)我们开追悼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总结目的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三、总结全文(指板书)同学们,毛泽东主席的这篇演讲,通过悼念张思德同志,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主题,分别从:要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要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要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敌人。好,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自由地、深情地朗读全文,聆听伟大领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受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生自读全文)四、布置作业 好,新课就学到这儿,下课后有三个作业请认真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各两遍。3、小练笔: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人人都讲究经济效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早就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写在周记本上,字数不少于300字。 五、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为人民服务具体论述

为人民的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篇三:《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在各省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很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为人民服务。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指导: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泽东民本思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质疑一:一个字“死”

1、 提问:我认为全文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你觉得是哪个字呢?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听听课文,想一想:

2、 老师范读课文。

3、 学生思考、回答:

4、教师正面肯定之后引入“死”字(如果没有学生提到老师可以直接给出)。提问:你想一想老师(这位同学)为什么用这个字来概括呢?从哪些方面考虑的呢?

5、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6、教师指导:1、文章是为了追悼张思德同志的,本文是因“死”而来的; 2在文中重点讲了“死”的意义; 3在文后谈到了“死人”的是经常发生的,“死”得其所,还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4在文章最后还谈到了以后我们“死”人了怎么做的问题。

7、小结:文章是在追悼会上的演讲,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死的问题,并从这个问题深化到为人民服务以及全党全军以后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上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一)质疑二:两个方面

1、提问:文章写到了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是哪两个方面呢?

2、学生思考,点名回答;(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2无价值的死。)

3、提问:关于死的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在书上划出来。

4、老师指导:死的意义的两个方面:1、有价值的死——重于泰山;2无价值的死——轻于鸿毛。

5、指导: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介绍张思德同志);指导读最后一句。

6、小结:只要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牺牲,因为为了人民死了也是光荣的。

7、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质疑三:三个人物

1、提问:在毛主席的演讲中一共提到了三个人物,是哪三个人呢?

2、点名上黑板来板书三个人的名字: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指导写字)

3、提问:这三个人物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呢?请你划出所在的句子。

4、点名回答。

3、提问:毛主席提他们的目的又何在呢?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5、归纳、指导:(1、张思德:指出他的死是光荣的,追悼他;同时也给全军树立了榜样,号召全党全军向他学习为人民服务,读两句提到张思德的话,体会毛主席的赞扬和号召;2、司马迁:引用他的话来说明人死的目的(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指导读这一句3、李鼎铭:是用他提出来的“精兵简政”的意见,来证明我们是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引例:周总理也提出了很多为人民的好建议,怎么不提他呢?)

学生在思考回答毛主席提李鼎铭的目的上可能有难度,围绕“李鼎铭”重点讲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段。

学生思考: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先说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点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2)这段的中心句是?(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指导本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和通过举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所以,毛主席提到“李鼎铭”先生就是为了说明“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的这个观点。

四、复习巩固:

提问:第二自然段中心句是哪句?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主要意思进行论述的?

(第一句是中心句;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小结:我们可以借鉴围绕这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的论述,把自己的观点说明清楚。 结束语:大家说老师我今天是干什么来了?(为人民服务了!)

五、作业:

1、 看拼音写词语

cha dǐ h?ng máoxīng wàng mù biāo s?ng zàng

( ) ( ) ( ) ( ) ( )

chuīshìyuán sīmǎqiān lǐdǐng míngjīngbīngjiǎnzhang

( ) ()( ) ( )

(彻cha 底dǐ)(鸿h?ng 毛máo)(兴xìng 旺wàng) (目mù 标biāo)(送s?ng 葬zàng)

(炊chuī事shì员yuán) (司sī 马mǎ迁qiān) (李lǐ鼎dǐng铭míng) (精jīng兵bīng简jiǎn政zhang)

2、 解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 或: 。 于: 。 全句意思: 。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管?都?只要?就?只有?才?只要?都? 虽然?但是?

(1)不管是高级干部,还是普通群众,( )他做过违反法纪的事情,( )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 )是什么,我们( )不能搞特殊化。

(3)( )他是做过一些有意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会。

(4)( )人人都来关心班集体,我们的班级( )一定能评为“文明班级”。

(5)( )付出辛勤的劳动,( )会有成功的收获。

板书设计: 4、为人民服务

“泰山”张思德

死的意义 三个人物 司马迁

“鸿毛”李鼎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一、四、五自然段;学习课文,整体把握;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继续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彻cha 底dǐ、鸿h?ng 毛máo、司sī 马mǎ迁qiān、李lǐ鼎dǐng铭míng、精jīng兵bīng简jiǎn政zhang

2、 我们要把自己提出的观点说明清楚可以围绕一个主要的意思进行一步一步的论述,就象第二自然段那样。

二、继续学习:

(一)质疑四:四个层次

1、 这篇课文共讲了四个层次的内容,请你用四个词语或者四句话来说说是哪四个内容呢?

2、 学生小声读全文,思考、讨论;

3、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指导:

1、为人民服务——宗旨

2、为人民服务就不怕牺牲

3、为人民服务就不怕批评

4、为人民服务就不怕困难(看到成绩、团结起来)

开追悼会(团结起来)

在概括第四点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点问题,借此机会讲解第四、五自然段:

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学习第五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讲解:所以可以把这两个段落合起来当“为人民利益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提问: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内容,其中有一个比其他的三个特别,想一想是哪一个?说说你的想法。(总的写和分述)

4、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一层一层的叙述的呢?

5、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讲解“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让学生读,去掉“完全”、“彻底”再读,说说不同,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二)质疑五:五个字

1、 提问: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五个字,你想是哪五个字呢?

2、 学生回答:(为人民服务)

3、 提问:那你在来想想,我会和大家对这五个字探讨些什么呢?

4、 生答,引导:

1、这是文章的中心

2、按照毛主席所说的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

3、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大门里镶上这五个大字呢?

4、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指导背诵

1、 齐读课文。

2、 你喜欢哪些部分呢?

3、 指导背诵方法:分层分句理解记忆。

4、 学生背诵。

四、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困难( ) 完全( ) 支持( ) 光明( )

兴旺( ) 批评( ) 集中( ) 痛苦( )

2、 把你觉得课文中需要记住的语句抄下来。

1、

2、

3、

板书设计:

4、为人民服务

我党宗旨(完全、彻底)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批评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48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反思《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