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正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2017-02-24 06:05:3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

3、 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4、 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解题:(文前导语)

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

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1、 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2、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

3、 齐读。

4、 自主与合作: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5、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1、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2、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几,只因“中有足乐者”。

六、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讲述)

七、写法鉴赏(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八、拓展延伸(课后练习3)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幼时----嗜学---家贫---------借书---手抄------------遍观群书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求教---无硕师名人----趋百里叩问

-------俯身倾耳、色恭礼至

从师时----求学-----

附:板书设计

24 送东阳马生序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不敢稍逾越

求学勤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东阳马生

余:足肤皲裂而不知 四支僵劲不能动 无鲜肥滋味之享

求学艰 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对比同舍生: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烨然若神人

艰苦求学--------------卒有所获 勤奋学习(自励;励人)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导入新课

苦难有时候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关于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明代文学家。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志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现四川省汶羌族自治县一带)中途病死于夔州(现在四川奉节)。宋濂与刘基、高君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二、作者、课题介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思考探究。

(一)文章结构:

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二)重点问题: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文章写了其他学生哪些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要点提示:

(1)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5)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 / 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 谦和

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日再食 两次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无冻馁之患 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的,助词)

走送之 (代词,指借的书)

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 (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

久而乃和 (顺承连词)

生: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生: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生: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 走:古: 跑今: 行走

尝趋百里 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时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 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借今:假期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感受尤深。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非常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冷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知道。他博览群书,最终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时光过去了600余年,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前相比,发生了不可同日而语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天资不够聪明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专心和勤奋了。

我曾经看过标题为《要“穷”孩子不要“富”孩子》这样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这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父母却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下,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磨炼其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

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文中的对比展开讨论,层层剥茧,领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

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 怠(dai4) 叩问(kou4) 绮秀(qi3)

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4.思考探究。

篇二: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课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宋濂及“序”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对比的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 作者: 字: ,号: ,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初 家。序,文体名,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答案:宋学士文集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 号潜溪 明 文学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嗜学( ) 弗之怠( ) 既加冠( )硕师() 执经叩问( ) 叱咄( )sì( )其欣悦负qiè( )曳xǐ( ) 皲裂 ( ) 媵人( ) 以qīn()拥覆 同舍生皆被( )绮绣右备容臭

( ) 烨( )然 緼( )袍bì()衣

答案:shì dàiguān shuò kòuchìduō 俟 箧 屣jūn yìng衾pǐxiù yè yùn 敝

重点字词解释

1、无从致书以观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弗之怠

4、走送之

5、不敢销逾约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8、未尝稍降辞色

9、援疑质理

10、或遇其叱咄

11、色愈恭,礼愈至

12、俟其欣悦13、媵人持汤沃灌

14、以衾拥覆

15、腰白玉之环

16、右备容臭

17、烨然若神人

1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19、以中有足乐者

2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1、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1、致:得到2、假:借3、不;代抄书;4、跑5、越过约定的期限6、因此7、请教8、言语和脸色9、引、提出;询问10、训斥、呵责11、周到12、等待、13、热水;浇洗14、被子15、名词作动词,腰佩16、气味,这里指香气17、光彩照人的样子18、旧絮;破19、因为20、指吃的、穿的21、更加 仰慕 重点句子翻译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5、曰再食,无鲜把滋味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6、余则缊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穿

词类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2、 手自笔录:用笔,名词作状语。 一词多义

1、至:礼愈至()至舍( )

2、以:无从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负:负箧曳屣()负势竞上( )

4、故:故余虽愚(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温故而知新( )

5、书:无从致书以观( )与朱元思书( )

即书诗四句( )羲之之书晚乃善( )

6、日:计日以还( )日再食( )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

两小儿辨日( )

1、周到;到期2、来;因;用;因为;按照3、背着;凭借4、所以;原因、缘故;旧的5、书籍;信;写;书法6、日子;每天;一天天;太阳

古今异义词

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走

2、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到的汁水

主人日再食:日,古义:两次;今义:又

3、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虚伪、不真实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式:“弗之怠”等于“弗怠之”,译为: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2、省略句式:余立侍左右等于余立侍(于)左右

理解性默写

1、段中写读书刻苦的语句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人多以节假余”的原因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本文是作者送东阳马生的临别赠言,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目的是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可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即业精于勤、苦中作乐和专心致志。并说明了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①余幼时即嗜学;②慕圣贤之道;③心中有足乐者;还点出了

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用四个字):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兴趣浓厚,信念坚定,心态良好)

叙述了作者早年艰难求学的经历,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时求学的艰难,二是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文章内容给我们的启示:

1、由“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苦人也。”一句:示例①: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②: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

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何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示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夺求学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3、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只要能像宋濂那样勤奋专心,条件好,也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

4、①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艰辛表现在哪些方面?(抄书之苦,求师之难,路途之艰,生活之苦)

5、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要点:①尊师,应该谦虚;②尊师方式应改,提倡平等交流。

恭敬、尊重。示例: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

请教,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敞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道理: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四)中考链接

(2006年)广东省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答:

4.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 ;

(2) ;(3) (3分)

答案:1.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2.3分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 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4.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

(2005年)湛江市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1—4题。(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

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

1. (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每答对一个得1分)

2. B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 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译对“大”、“冰

坚”、“弗”等给3分,句意准确而且通顺的给1分。)

4. 2 (1)得书难:(2)拜师难(写出一点得1分,共2分。)

( 2009年)湖北荆州市

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B、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今虽耄老,未有所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篇三: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07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设计《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3、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4、背诵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