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黄河颂》教学设计29 正文

《黄河颂》教学设计29

2017-02-24 06:12: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黄河颂》教学设计

第6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董场镇学校 罗盼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本课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锻炼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我们的伟大祖国有什么概念吗?对祖国有什么想说的?(大家畅所欲言)

二、学习新课

(一)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人的感情。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配乐《黄河颂》)

2.检查学生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巅( diān) 澎(péng ) 湃(pài ) 澜(lán ) 宛( wǎn )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波涛相击,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像屏风那样起遮挡、护卫作用的东西。

3.思考回答: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4、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三)合作探究,研讨内容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提示: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 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四、小结: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篇二:《黄河颂》教学设计9-教学教案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故确立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

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①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见板书设计)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

1、 小组中练习。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2的要求。)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七、布置作业: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

[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绘黄河 颂黄河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篇三:《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

授课人:孙立群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掌握黄河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方式诵读来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与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 诵读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学生听的时候感受歌曲演唱的对象?(黄河)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黄河介绍(图片展示)作品介绍(结合课文注释)

(三)朗诵诗歌,品读内容

1.读诗:①听范读材料,学生想象画面,初步感知诗歌情感(范读的语气:激昂、雄健)

②根据范读感受的情感,掌握节奏,学生齐读,理解题目

2.讲诗:这首合唱作品到底歌颂黄河的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歌词。

①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内容,这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学生齐读朗诵词,注意在文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词、句

边朗诵边思考:朗诵词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引起下文

②齐读歌词部分并思考: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歌颂黄河的?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引导学生明确:开头部分是对黄河进行描绘,后面才开始赞扬黄河。

A.描绘黄河分析——望黄河

B.颂黄河感悟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③后面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3.悟诗: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进而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品诗:

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②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并说说理由。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六.板书设计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读、讲、悟、品”四步教学来讲,并且辅以阅读法和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感受和欣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黄河颂》教学设计29》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4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黄河颂》教学设计29
相关文章
  • 《黄河颂》教学设计29

    《黄河颂》教学设计第6课《黄河颂》教学设计董场镇学校罗盼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