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浅谈高考 正文

浅谈高考

2017-03-13 06:43: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在基本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高校大众化的加快,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现行高考制度仍旧有许多的弊端。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回顾,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然后探讨当今我国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考、演变、现状、对策

高考是社会上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高考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才的选拔、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高考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紧密相连,已经走过了一条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革的历程。回顾和研究我国高考历史演变,对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中现存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结束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从考试发展史来看,现代高考制度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不是计划经济的标签,统一高考是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的产物【1】。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 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考

民国时代,各省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省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抗战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不到3万人左右。当时没有现在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当时的考试招生很灵活,不像现在如果总分达不到分数线,就算某门课考的再好也很难上大学。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也是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了1952年才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最后,统一高考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今天很多人还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取消高考需要非常慎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后来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考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立刻主持恢复高考。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4.7%。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1999年广东实行实行3+x考试,生物和地理也

在随后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施行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二、现今高考制度的弊端

高考发展到今天,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对高考的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例如,有人就尖锐的提出,“高考不死,害人不止”;也有人把今天出不了创新人才的根源归于高考;也有人把高考当成素质教育的障碍;也有人把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都归于今天的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造成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毋庸置疑,我国现有高考与招生的竞争态势是相当明显的。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而绝大多数公民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现存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差距,如录取比例、录取学校及专业分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距上,部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成倒差,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之间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

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设定分省录取方式,高等学校负责制订分省招生来源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由于招生来源计划决定着各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高低,因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不同省(市)重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异有时高达100分之多。为了逃避招生中的地区性分数线差异,“高考移民”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选拔

随着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通过高考招生来选拔学术研究型、综合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等不同种类的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以往选拔精英人才的“一个标准、一次性统一考试”的模式,难以适应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不易甄别出多种类型的大学生【2】。

(四)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

由于目前我国高考招生主要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导致中学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采取各种手段,教学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教学内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虽然这种状况近年略有好转,有些省份开始向社会公告今后在录取工作中除看重考生高考分数外,还要注重其在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情况。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方式仍然不利于中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行。

(五)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

我国目前主流上还是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虽然《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也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但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招生自主权行使范围、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解释,可操作性不太强【3】。因此,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目前其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均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我国,高校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表现在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太少,即使是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其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很小。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自身特色的建设和增强竞争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高考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公平、公正、诚信的考试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创造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从技术层面上,继续推进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性

【4】。 诚信原则指未来高考招生制度的实行,将给学校很大的自主权,但这些权力的执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诚信。只有逐步建立诚信制度,才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二)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法

1.科学命题。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考试研究,注重命题与考试的科学化。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在高考命题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从高考命题上突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丰富试题形式,提

高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代表性、信效度与区分度,使试题内容的难度控制在科学适当的范围内【5】。

2.实行分类考试。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因此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大众化阶段高校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多样化。我国在新出台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另外鼓励实行联考,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实行联考,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高职高专可以有不同的考试办法。

3.尝试多次考试。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年一考,每年在夏季举行。这样做的效果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节约成本,考试与录取管理实施的工作量和难度更小,然而对于考生来讲,这种状况往往导致“一考定终身”的“惨烈”局面。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考试上将不止一年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

(三)推行综合评价制度

目前国际上高考招生评价机制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查评价。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实行的就是三结合考评模式:高考成绩+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和工作经历。借鉴国际经验,我们除了分数这一重要评价手段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6】。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两项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四)采取多样化录取方式

多元录取是指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突破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五)建立高校招生考试监督机制

篇二: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

作者:付雯波

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7期

摘要:新课改的推行,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系列改变,而且高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有了相当的变化。针对这些,教师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引领学生领悟考纲和高考试题的命题规律,做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战,最后才能百战百胜。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命题

从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也随之带来一系列改变,与以往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较,新课程高中语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的语文教材在课程安排上更加趋向紧凑化,把传统语文教学三年的任务现在改成了用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高一、高二阶段的语文教学比以往语文教学内容也增加了不少,并且新增了一些选读课本,剩下高三整个学年都是用来高考复习的。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材增加了很多现代文阅读性材料和应用性文体的阅读学习。这些安排无疑在引导学生能够适应现代文快速阅读,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把《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始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应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让自己重新来审视语文教学,努力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仅从现代文阅读方面来看,比较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规律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与传统的大纲高考确实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要做到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要求,就必须努力按照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要求来安排现代文阅读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方面,新课标高考的要求是很明确的,要求学生能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类试题的现代文阅读鉴赏,注重考查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感受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从而来领悟作品的内涵,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艺术技巧,全面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境和情感世界,理解作品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积极意义。

新课标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现代文阅读考查具体分为两块来进行,在必考的选择题中考查的是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共设置了三个三分的单项选择题。例如,科学类文章阅读在2012年考查的是一篇关于“科技黑箱”的社科类文本阅读,题型都固定为单项选择题,依次考查对文本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归纳,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选文出自吕乃基的《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内容涉及“科技黑箱”的有关知识,属于自然科学类文段阅读,个别地方虽然涉及一些专业知识,但是不影响阅读和理解。值得关注的是,本题的阅读材料一改连续多年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的形式,选考了自然科学文章。试题的提问方式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各题及每道试题选项的设置均体现了近三年新课标高考

篇三:浅谈高考

浅谈高考

此次二诊上线人数比一诊人数略微增长,艺体生艺考取得佳绩。表面的成功实则暗含波涛汹涌,许多学生目标依然不明确,对未来是茫然的!老师还是保持着以往良好的状态,对名次靠前的同学十分关注,对其它同学略微欠缺,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可似乎最值得老师关注的且最有价值的偏偏不是所谓的尖子生。而是那些成绩平平但学习努力的中等生!他们身上绝对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没有必胜的信念以及他人的相信与肯定。假若老师多关注一下,多鼓励,无形之中给他们信心、给他们动力。我坚信今年的六月必然不乏奇迹的出现。

那好一点的学生该如何处理呢?不妨大胆一试衡中等名校的模式:加快教学进度,但减少老师讲课时间,大幅增加自习时间,让他们给可以去消化旧东西,吸收新东西。虽然我们的同学无法与那些名校的学生相比,可是高三了!倘若将优秀是学生集中起来训练、学习,这恐怕不会是一件难事吧,顶天一个星期的时间,所以希望领导好好考虑


浅谈高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65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浅谈高考
相关文章
  • 浅谈高考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我国一直致...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