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练习题(带解析2017高考语文一轮) 正文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练习题(带解析2017高考语文一轮)

2017-02-27 05:48:5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7 文言文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

[真题呈现]

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

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

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1.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高丽入贡”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使者所过”意思是“使者所经过的地方”,前后应有所停顿,据此排除C、D两项。“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中“其”指代前面的“傅”,意思是“宰相说他的观点同苏轼一样”,因此答案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主要涉及科举考试、官职、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为“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3.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对应信息是“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B项,对应信息是“上章乞复祖宗法度”“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C项,“杀二宦官”说法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宦官。D项,对应信息是“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谥曰忠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

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译文:

答案:(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当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也许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词达句顺。第(1)题关键词:“帝”译为动词“做皇帝”,“苟”译为“如果”,“死”是为动用法“为??而死”。第(2)题关键词:“之”代指“太子”;“面”是名词作状语,“当面”;“庶”译为“也许”;“万一”译为“可能”;“济”译为“成功”。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翛没有采纳他

的建议。(孙傅)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都征调民夫整治舟船,引起骚动混乱,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国没有一点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到蕲州。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可是责罚他就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免了官职。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令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元年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路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也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最终攻进了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金国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另立皇帝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两个像宦官的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十几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里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如果还是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当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也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何必参与呢?”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也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忠定。

二、(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

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

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题,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和句末语气词,一是句中充当谓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如本题,可根据虚词“所”“及”,名词“护儿”“宇文忻”“淮南”“白土村”等进行断句。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C项,“嗣”本义是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嫡长子与最年长的儿子有时候并不一致。所以,C项说法错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概括的能力。A项,对应信息是:“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B项,对应信息是:“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C项,“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

设法保护”说法错误,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已经怒气消解,之所以没有保护他,是因为炀帝自己也已经被抓。D项,对应信息是:“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译文: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译文:

答案(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词,“军旅”译为“战事”;“咨怨”译为“叹息怨恨”;“游幸”译为“皇帝外出巡游”。第(2)句关键词,“凶逆”译为“凶恶悖逆之人”;“王室”译为“朝廷”;“泉壤”译为“黄泉之下,地下”。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他,非常慈爱和顺。(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经》的时候,放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有志向。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恰逢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为上开府,赏赐锦缎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文帝的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当地的百姓牵挽车辕恋恋不舍,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廷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你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你又成为优秀的太守,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衣锦还乡,这是古人看重的,你如今就是这样。”于是就赏赐给来护儿锦缎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并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上下都认为来护儿非常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引来护儿入见,说:“你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对来护儿十分忌恨。那天早晨来护儿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

篇二: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微专题考点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 文言文阅读

[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显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曾祖协,从晋元帝度江,居京口,位尚书令。父杨,晋右卫将军。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雍与杨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明元假雍建威将军。雍遂於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裕频遣兵破之。明元南幸邺,雍.朝于行宫。明元问曰:“缚刘裕者,於卿亲疏?”雍曰:“伯父。”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

卿。”於是假雍镇东将军、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军。又诏雍令随机立效。雍於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阴。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 后除薄骨律镇将。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

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军粮。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公城以旌功焉。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並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性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

(选自《北史?刁雍传》,有删改)

知识点1:理解文言实词题

【抢分须知】第一步,推断词义。推靳词义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语法的角度辫析词性,推断词义;二是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三是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四是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断词义;五是从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角度推断词义。第二步,验证正误。将推断出的词义与选项给出的解释进行比照,看是否一致或接近;再将选项给出的解释带入原句,看是否符合语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等现象。B项,嫌”的常见义项有“疑惑,疑忌”“厌恶,不满意”“仇怨,怨恨”“近似,接近”,结合上下文可知,刘裕因为过期未还钱被刁逵抓起来送去当兵,等到刘裕诛杀了桓玄,因为(与刁逵的)仇怨,先诛杀刁氏一族,所以“嫌”应理解为“仇怨,怨恨%

【答案】B

知识点2:客观型断句題

【抢分须知】第一步,通读相关语段,了解语段大意。第二步,寻找标志词,利用标志词断句。.标志词主要有:(1)表示对话的词语,如“曰、云、言”等,其后应断开。(2)重要的虚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等,其前应断开;句末语气词“也、者、乎、焉、哉、耶”等,其后应断开。(3)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词组,记住下面的文言特殊句式,如“何??之有”“如??何”“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等,可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中的固定词组,如“有以”“无以”“以为”“无乃”“何以”“于是”等,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B.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C.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D.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本段文字有不少动词,我们可以通过找出其宾语,正确断句,如“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常惧(不虞)”“诏皆从(之)”等。另外,可以根据句式的特点进行合理断句,如“道多深沙”“车牛艰阻”“造城储谷”“置兵备守”等。

【答案】C

知识点3:古代文化常识题

【抢分须知】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积累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平时的学习中,梳理记忆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二是借助相关资料记忆较为重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

B.行宫,指古代皇宫之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

C.除,指古代任命官职,如“除薄骨律镇将”即任命刁雍为薄骨律镇将。

D.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四个选项分别考查古代文体常识、与宫殿有关的常识、古代官职任免常识、人的称谓方面的常识。B项,行宫指古代京城以外供皇帝出行时居住的宫室,而不是“皇宫之外”。

【答案】B

附录:

考生必知的60则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称人用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

(2)号又叫“别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3)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一般由皇帝或朝廷追封,也有由其朋友、亲属或门人所加的,叫“私谥”。

(4)谦称表示谦逊的自称。如“愚”“寡人”“孤”“晚生”“不肖”“家母”“臣”“妾”等。

(5)敬称表示对对方尊敬客气态度的称呼。如“万岁”“陛下”“夫子”“大人”“令尊”“贤弟”等。

另外,对人的称呼还有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及一些特定称谓的情况。

2.官职类

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不同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这里只列举有关官职升降调动的一部分词语,供大家参照。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如司马迁《廉颇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

除任命,授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擢选拔,提拔。如《战国策?燕策二》:“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迁晋升或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两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

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右迁”,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废,贬退。如《国语?晋语一》:“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3.地理类

中国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九州所指,说法不一。《尚书?禹贡》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释地》无“青州”“梁州”,有“幽州”“营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徐州”“梁州”,有“幽州”“并州”。后用“九州”泛指中国或天下。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指黄河流域。 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山东顾名思义,指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山,所以“山东”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另外,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汉景帝时,把京畿官内史分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京城长安。武帝时,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城以西。

三秦泛指陕西关中一代。项羽灭秦后曾将秦关中之地分封秦军三位降将为王,因称三王或其所辖地域为“三秦”。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饼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玉门关西汉时期通往西域的关隘。由于大ii的和田玉由此运入中土,故得名。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以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科举类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史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后汉书?张衡传》:“安

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科举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年举行一次。

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文天祥都是状元。

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因列榜有甲乙次第,故名。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殿试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 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隶属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斑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5.风俗礼仪类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长兄称为伯(孟),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古代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如伯禽父、仲尼父。

-(38)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孝顺,善事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仁”的根

篇三:【核按钮】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3部分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分析综合(2)]

单元检测·17

第12单元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分析综合(2)

[共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庾季才,字叔弈,新野人也。季才幼颖悟,八岁诵《尚书》,十二通《易》,好占玄象,居丧以孝闻。梁湘东王绎引授外兵参军。西台建,累迁中书郎,领太史,封宜昌县伯。季才固辞太史,梁元帝曰:“汉司马迁历世居掌,魏高堂隆犹领此职,卿何惮焉!”帝亦颇明星历,谓曰:“朕犹虑祸起萧墙。”季才曰:“秦将入郢,陛下宜留重臣,作镇荆陕,还都以避其患。”帝初然之,后与吏部尚书宗懔等议,乃止。

俄而江陵覆灭。周文帝一见,深加优礼,令参掌太史,曰:“卿宜尽诚事孤,当以富贵相答。”初,荆覆亡,衣冠士人,多没为贱。季才散所赐物,购.

求亲故。周文问:“何能若此?”季才曰:“郢都覆败,君信有罪,缙绅何咎,皆为贱隶?诚窃哀之,.故赎购耳。”周文乃悟曰:“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后宇文护执政,问以天道征祥,对曰:“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护沈吟久之,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自是渐疏。及护夷灭,阅其书记,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诛。唯得季才两纸,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帝谓少宗伯斛斯征曰:“季才甚得人臣之礼。”因赐粟帛,迁太史中大夫。

开皇元年,授通直散骑常侍。帝将迁都,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季才旦奏:“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且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为迁徙计。”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遂发诏施行。赐季才绢布及进爵为公。谓曰:“朕自今已后,信有.天道。”于是令季才与其子质撰《垂象》《地形》等志。谓曰:“天道秘奥,推测多途,执见不同,不欲令外人干预此事,故令公父子共为之。”及书成奏之,赐米帛甚优。九年,出为均州刺史。时议以季才术艺精通,有诏还委旧任。以年老,频求去职,优旨每不许。会张胄玄历行,及袁充言日景长,上.

以问季才,因言充谬。上大怒,由是免职,给半禄

归第。所有祥异,常令人就家访焉。仁寿三年,卒。

(选自?北史·卷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多没为贱 没:籍没 .B.诚窃哀之 哀:怜悯 .C.信有天道 信:确实 .D.及袁充言日景长 景:“影”的古字 .1.C (信:原句是“朕??信有天道”,这里的“信”用作主语“朕”的谓语动词,即“相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庾季才笃于道义的一项是 (3分)( )

①购求亲故②免梁俘为奴婢者数千口 ③公宜归政天子 ④自是渐疏 ⑤盛言纬候,宜免政归权 ⑥频求去职 A.①②④ C.②⑤⑥

B.①③⑤ D.③④⑥

2.B (②是周文帝的行动,④是宇文护的态度,⑥是庾季才告老还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庾季才天资聪颖,小时候能背诵《尚书》,懂《易》,喜好观察天象,在服丧期间以孝顺闻名。为官时一再推辞太史的职位,并建议梁元帝返回都城避祸。

B.庾季才受到周文帝的优待,他用受赏的财物,赎回因梁朝灭亡而籍没为贱民的亲朋好友。周文帝因此下令免除几千名梁朝俘虏的奴婢身份。

C.庾季才善于利用天象的变化来提出合理建议。曾建议宇文护还政于天子,遭到宇文护的疏远;开皇元年劝谏皇帝迁都,得到皇帝的赞许与赏赐。

D.庾季才曾出任均州刺史,但人们认为他精通术艺,皇帝又下诏让他任原职。庾季才多次请求辞职而不准。虽然被免职还乡,但皇帝还常派人咨询国事。

3.D (“皇帝还常派人咨询国事”太宽泛,原文是皇帝还常派人咨询“祥异”,“祥异”是指吉祥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练习题(带解析2017高考语文一轮)》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42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分析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练习题(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文言文阅读高考如何考(含解析)文言文阅读[真题呈现]一、(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孙傅,字伯...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