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正文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2017-02-25 06:44:5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解读寓言教学设计》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联系现实生活评价寓言、感悟寓意。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

3、锻炼和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黔之驴》导入。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讽刺的故事,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无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寓”是寄托的意思。通过学习,同学们对于寓言这些特点都有所了解,那么如何解读一则寓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讨论的话题。

(二)回顾学习寓言过程,研讨写作规律

如何解读寓言呢?

第一步:读懂原文的大意,领会内容及形象。

第二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第三步:联系生活实际评价寓言。

第四步:学会多角度思考,敢于创新。

第五步:从写作角度分析寓言的写作特点。

(解读时可以涉及以上全部内容,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点来解读,只要能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评论均可,只是写作时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读一则寓言

1出示《滥竽充数》

学生自己疏通文意,解说大意。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此则寓言的寓意。

(寓言故事的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戒。面对同样一篇寓言,由于各自的角度不同或对生活的体验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学生讨论后,推出代表发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得简练通顺)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 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

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3、学会多角度思考,敢于创新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人们大都看到的是他的不学无术,以假乱真。但想没想过他为什么会骗成功呢?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逐自荐,主动请缨,为个人为家庭为事业而出人头地;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必有超人的人际关系;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有超人的胆识,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昏庸无能。不识真假人才。

不知道他是如何挑选举皇家吹竽乐队的成员的,该制度导致了让一点不会自己专业的人都可以在从事专业工作,不是他无能就是其周围的管理乐队的人有问题,可以推论行贿/受贿古以有之;自己不懂音乐还装风雅,连一个不会竽的人都看不出,难道不是滥竽充数吗?凭空养三百吹竽的人,以

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视百姓如粪土古以有之。

齐泯王:子承父业,连喜好都继承了,但带来了改革,一代天子一代臣。看样子他是懂点吹竽的,一个一个的听或欣赏,这才会有滥竽充数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听,淘汰了南郭先生,下一个淘汰的是谁呢?肯定是那些比较差的人,三百竽人人人自危,汗不敢出,个个紧张,汗流如注。 然而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以满足个人的喜好,浪费纳税人的钱。更有甚者,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历史就是如此!好一个滥竽治国!

三百吹竽的人: 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闵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报夕。 4、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什么呢?

教师可以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复习并引导学生归纳。

(1)寓言结构大多简短,

(2)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寓言,还是现代寓言或者是外国寓言,描写都较生动形象,短短文句中人物个性很鲜明。

(3)寓深刻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滥竽充数》也正是用这些方法来写作的,它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代名词。

5、对这篇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可以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总结:

有人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也是一首“理智的诗”。它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也像古人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原我们都能准确理解寓言深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写出更好的解读文章。

篇二:7解读一篇寓言

篇三: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解读寓言(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写作训练

第七单元解读寓言

第九次作文指导

[训练目标]

解读一篇寓言。

解读寓言,一是通过分析它的内容和形象,揭示其深刻的寓意;二是通过分析它的表现手法,了解寓言的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

[要 求]

1.读读《黔之驴》《杞人忧天》,想想寓言应该怎么分析、评价。2.自选一篇寓言,试做解读。

3.把要写的内容组织一下,列出写作提纲。4.写好之后,认真修改,做到分析具体,寓意揭示明确。

[写作指导]

解读《黔之驴》

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作者先把故事安排在没有驴的地方,开篇即言“黔无驴”,又因为“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这就难怪本地老虎少见多怪、视之为神了。“好事者”运来一头驴后无甚用场,把它放在山脚下。这就为虎和驴相见准备了条件。所以,这一段是为故事设置一个得以合理发展的背景。

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驴本来不是老虎的对手,它之所以能在虎的面前幸存,全是因为虎对它一无所知,有所畏惧。而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一鸣”初现原形,“蹄之”则是技穷之举。老虎却不然,它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时,不盲目出击,“蔽林间窥之”;有所了解后,再百般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然后才勇猛出击,战胜对手。两相对比,增强了寓言的意蕴,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刻画细腻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故事的核心是述写驴、虎的斗争。作者用拟人化的描写,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的形象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的形象。

姓名

作文题目:解读《杞人忧天》或《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等。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9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

    《解读寓言教学设计》写作《解读一篇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意识,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寓言的方法,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寓言的寓...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