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 正文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

2017-02-25 06:40:3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教案

篇二: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状况:

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语文课刚刚讲完《论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有了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特征)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

教材处理:

教材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的规定。标准要求虽然简单,但所涵盖的教材内容思想理论性强,社会

运用性强,知识结构呈开放性,这为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和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为了便于该堂师生合作活动课的开展,在尊重“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如下处理:

1.将课文“百家争鸣”子目中关于“百家争鸣”背景的阐述前置于课文开篇。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的背景阐述同样适应于孔子、老子等思想家产生的时代。再者,原课文开篇就直接提出孔子,显得突兀,如有背景资料引入,将更能体现历史“因果关系”的学科特点,同时也便于联系学过的知识切入新课。

设计思路:

1.本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课程目标及教学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搜集资料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课堂短剧,重现历史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历史的感觉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4.通过动手制作表格、搜集历史资料等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通过课后作业等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观点。

课型选定: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对教材、学生知识、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课型选定为:师生合作型的活动课。(一课时)

教师的活动形式:启发、引导、归纳、小结

学生的活动形式:分析、质疑、表演、辩论

课前准备:

1.由学生自编自演因材施教短剧。

2.制作有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步骤:

1.由视频短片导入(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

2.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归纳出: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二、教学内容:

1.孔子: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政治主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

学生活动:①在学生阅读探讨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孔子“仁”的理解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B.教育思想

教师活动: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论语十则》内容,和本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学生活动:中间穿插学生小品表演“因材施教”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C.文化成就

《春秋》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四书之一(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评价孔子:

春秋时期大思想家,传统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同时,孔子还是世界文化名人。

2.老子

导入:相传,孔子曾向老子问礼,那么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主张呢?

重点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观看成语故事《塞翁失马》加深对老子辩证法的理解

3.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教师活动: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首先归纳出各学派的主要思想。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相关表格,并填写相关人物的主张。

百家争鸣,除书上讲到的几个学派之外,还有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不同的派别针对当时的社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面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看各派的不同主张(出示幻灯片)来更好地体会争论。

(播放视频,穿越时空,见证争鸣) 上述各派观点,你认为哪一派的思想在当时最受统治者欢迎?(假设你就是当时割据一方的诸侯,你会赞同谁的主张)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和变革时代,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秦国奉行法家思想,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促成中国统一。

我们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的,下面让我们看几张图片,

三、学以致用

结合当今社会和本校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就社会风气和校风建设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板书)

思想成就

附一:课堂教学活动实录片断

1.课堂短剧:因材施教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公西华在旁侍坐

子路:(匆匆忙忙地跑进来,停不住脚步撞在书桌上,把桌子上的东西全弄翻了,书简也掉在地上)

孔子:(把手中的竹简放下)子路,何以如此匆忙,是否有要事找我?

子路:(气喘吁吁地)先生,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请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去否?

孔子:(严肃地看着他,摇了摇头)请三思而行,考虑清楚再去。

子路:(点了点头,急急忙忙地冲了出去)

孔子:(捧起刚才未读完的竹简,又细细地品味起来,无意中看到曾参在门口踌躇地走着)曾参,你有什么事找我?

曾参:(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有一件事想请教老师,有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想找学生去当大夫,学生不知是去还是不去?

孔子:(毫不犹豫)快去,快去,不要耽误了时间。

公西华:子路和曾参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您的答复却不同?

孔子:

(面带微笑,点了点头)曾参性子慢,做事诸多犹豫,我叫他快去,

篇三: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设计

长城实验学校2015年春季七年级历史(下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9课》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6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历史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第

    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掌握孔子思想...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