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教学设计 正文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教学设计

2017-02-26 05:52:0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是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之后设计的活动课。必修1中介绍了古代,近代的西方政治制度,唯独没有中世纪西欧的政治。为了让学生了解中世纪西欧的政治,弥补教材的不足,更为以后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我为学生准备了这个题目。此外,我选择这个题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一直以来,对中世纪的“黑暗”有疑问。为什么说中世纪的西欧是黑暗的?哪里黑暗?黑暗是相对于东方提出的还是相当于近代而言?谁提出的?我想趁此机会弄清楚?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了解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理解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尝试探究式学习方式,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乐于同他人合作,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从历史的黑暗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感受生命,尊重与热爱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理解感悟力。

三.研究方式

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访问校内老师。

四.研究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为了顺利实施研究工作,首先帮助学生确定了合作对象,并明确分工;并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为避免学生走弯路,曾多次反馈,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

五.研究成果

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人教版必修1给出这个课题的目的是要学生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为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做必要的背景补充。但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一班的裴振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他为了证明此观点反复查找资料,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二班的颜昆姬小组本来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是黑暗的,但因其逻辑思维不清晰,所以,她们的论文改了多次,在修改的过程中,由于论据不够充分,又多次上网查找资料,在这样的反复中,这一小组也认为中世纪的西欧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文明的一面,为证明此观点是对的,她们又找了好

多资料证明自己先前的观点是没有说服力的,并用祥实大量的观点证明了自己最终的观点。颜昆姬小组的研究虽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期间也有很多的波折,但最终让她们从困惑、迷惘中走了出来,也把我的疑问解决了。我真的要感谢他们。不仅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辫证法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效果分析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了解了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特点,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补充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了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尝试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初步体验合作学习的魅力,学会同他人合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敢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努力去论证。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通过活动学生从历史的黑暗中,更好地理解生命,感受生命,并尊重与热爱生命,提升了学生的生命理解感悟力。

通过研究,提高了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多的收获。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会收集资料,出现整篇文章下载,或文不对题的现象,因此多次反馈学生资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是颜昆姬)和信息技术利用能力。写论文时,学生材料太多,缺乏逻辑性和辩论性。

七.收获与体会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很多过程中,学生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其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业务水平。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许多亮点,许多潜能,与学生之间有了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师生间的感情也得以增加。

对教师而言,研究性学习还是陌生的,为适应课改需要,必须学习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更多的心理学、教育学,更多的研究性学习著作,作为开展活动的理论基础,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力求做得更好。

篇二:探究活动课——西欧封建制

探究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

一、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发展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为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并能够参照中国7至17世纪(约唐朝至清朝早期)的政治历史,分

析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

培养收集、阅读、分析、比较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建立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实

践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文字表达、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法指导)

(1)确定选题

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活动目的、活动任务。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指导学生在广泛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组总

结报告的最佳选题。

(2)收集资料

以课本背景资料为主,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广泛阅读。建议教师组织学生确立

具体研究计划、结题计划。

(3)分析资料

教师向学生明确阅读讨论的要求及其评判标准,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小组代表在课上做阅

读讨论报告,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4)成果展示

可以各种方式,评比展示各小组的文字总结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参与本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

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2)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并以此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分析与建议

1.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完前两个单元后进行,在学生掌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以阅读、研讨历史素材的学习方式,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发展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进行探究。从而为下一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因此,建议教师要从教材的章节结构为切入点,宏观把握本课在本册课本中的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引领学生体味课本编排的

体例特点。

在学生已建构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知识基础上,教师可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以“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为思考题,引入本课的活动。

2.活动形式

本课为探究活动课,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背景资料及其搜集的相关资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确定好选题,教师协调各组的选择,确定各小组的发言时间、发言稿的撰写等事宜。建议教师在此阶段要对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做适度的指导。若课时允许,可用专门的课时来进

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以解决本课难点。

在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要及时用各种方式展示出来。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将活动各阶段的照片、发言代表的发言稿、教师及学生评语等以各种形式展出,例如:可出

黑板报、活动课专刊、制作成网页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等。

3.史学方法

通过本课活动,使学生学会获取史料、运用史料的基本方法。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新闻评论

中寻找史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是本课学习活动所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议教师应首先对此有较深厚的知识功底,熟悉各类资料的查询方法,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查询优势进行查询的方法。其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史料鉴别和比较的指导,认真分析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并能够参照中国7至17世纪(约唐朝至清朝早期)的政治历史,分析西

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

三、案例设计

(一)教学设计

本课关于教师教法的问题:

本课为探究活动课,建议教师不仅要注重活动成果的展示,更要注重成果展示前的准备过程。这一思想也应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注意教师在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主导作用。对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在成果展示前的阶段,在资料的收集及阅读、选题的确定等环节中,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展,对进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其解决。例如,在确定选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结合可能找到的最佳资料,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要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整理资料的方法、以及运用资料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若课时允许,可安排1至2课时进行指导。在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史实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符合史实,言之有物。语言要简洁流畅,富有

学科特色。

建议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要发挥能力较强学生的作用,还要关注能力较弱学生的情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以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实际上,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均有潜力可挖,只不过每个人的能力体现在不同的方面,教师应尽力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他们能力的平台,使他们在展示能力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促使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合作,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使各小组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发挥每一位组员的优势,

合理分工,共同努力。

活动最后,建议教师要做好总结和评价,根据学生的活动实际,灵活安排各种形式的总结

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关于学生学法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均有所不同。就本课的内容、形式,建议教师在

进行学法指导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学习兴趣的培养:本课的学习活动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最好实例。可以说,本课学习成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课内容和形式产生兴趣的多少。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

师在平时进行点滴的培养。特别是历史课,教师应注意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融入平日的教学。对时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关注,并做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还应纳入世界史的学习中。实际上,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可以利用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如课文所述,利用工具书、现代信息技术是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在浩如烟海的书籍、网络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是一项必备的本领。师生间、生生间可以就自己在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信息中查询资料的经验进行交流,共同分享自己和他人的经验。

(二)教学案例

1.课题准备

(1)知识准备

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研究方法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对历史素材的阅读与研讨,利用所读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论题“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再进一步明确:阅读与搜集的历史素材范围。除课本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如讨论交流法(确定课题等);

资料调查法(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料信息)等。

2.活动实施

(1)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照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以4—7人为宜,将小组人

员分工情况上交教师。

(2)收集资料:除课本已有的素材外,各小组按照教师所介绍的资料收集方法,多渠道地

收集历史素材,并注意记录素材的原始来源。

(3)分析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等环节,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指导学生通过材料认识到: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大体存在三种类型:英法是一种类型,即由封建割据走向中央集权,由分裂走向统一,最终形成单一民族国家的类型;德意两国是另一种类型,即在中世纪始终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由于大封建主或城市贵族势力强大王权微弱,或被外族侵占等原因,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任务留到近代才解决;西葡两国是第三种类型,即在中世纪被阿拉伯帝国柏柏尔人所征服,经过七百多年长期艰苦的收复失地运动,最后到15世纪末才把阿拉伯人赶出去,西班牙形成王国,葡萄牙则成为独立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虽然最后也形成统一国家,但是走过的道路与英法不同。

(4)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对论题“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确定分论点及

论据,并以文字稿的形式准备出本小组的探究活动成果。

3.成果展示

将活动各阶段的照片、发言代表的发言稿、教师及学生评语等以各种形式展出,例如:可

出黑板报、活动课专刊、制作成网页发布在学校的网站上等。

四、活动资源库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扩张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的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克洛维原是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为人有才能,但凶狠、残暴,在战争中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486年,在苏瓦松(今法国北部)附近击溃素有“罗马人之王”美称的西罗马将领夏格里斯,夺得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为法兰克国家奠定了基础。在苏瓦松分享战利品时,克洛维曾要求在自己份外的一只精致、美丽的广口瓶,这是违犯部落习惯的,因为军事首领只能同普通战士一样通过抽签分享战利品,所以当一个战士用战斧击碎了那只瓶子,并说:“除了你自己抽中的那份东西以外,这只瓶子你一点也拿不到手”时,克洛维只好默然离去。可是,只过一年,他就在检阅军队时,故意责备那个战士没保管好武器,当众用战斧劈开了战士的头颅,这意味着他已由军事首长转化为真正的国王了。493年,他与笃信基督教的勃艮第公主结婚。49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附近击败了原居住莱茵河中上游的阿勒曼尼人,占领了他们原住地的北部。这年圣诞节,他率3 000亲兵在兰斯教堂接受基督教洗礼,成为日耳曼人第一个基督教徒国王,实现了法兰克王权和教会结合的重要政治步骤,他因此提高了地位和声望。在教会支持下,500年,他加兵勃艮第人。510年,在普瓦提埃附近击败西哥特人,不但占据了卢瓦尔河以南地区,还南进波尔多。为独占胜利果实,他又用阴谋和武力,降服或铲除了其他法兰克王公,当他45岁时,在悲叹自己成为孤单一人声中,死于巴黎。克洛维死后,他的子孙又先后征服图林根、勃艮第王国,合并高卢东南的普罗旺斯和西南角的加斯科尼。在此期间,法兰克人也从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制度解体和阶级开始产生的阶段,过渡到农村公社,在农村公社解体的过程中,法兰克社会封建化。法兰克王国

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查理曼死后,他的儿子“虔诚者”路易继承皇位,为争夺分布全国的皇室领地、政权和臣属,父子纷争,兄弟相残,贵族叛乱,中央政权已徒有其名。路易死后(840),他的三个儿子罗退耳、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重又厮杀起来,直到843年,正式缔结凡尔登条约,帝国三分:斯海尔德河和缪斯河以西地区,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东地区,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介于东西法兰克之间,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包括罗讷河流域,归罗退耳,罗退耳并承袭皇帝称号。后来,东西法兰克和罗退耳领有的北部意大利,

分别发展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篇三:教学计划

渭南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教学计划

科目: 历史 任教班级: 高一10、15、16、17 教师姓名: 张永利2013年 9 月10 日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教学设计》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85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结题报告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是必修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之后设计...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