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正文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2017-02-26 05:46:4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辩题正方:南京大学: 知难行易

反方:辅仁大学: 知易行难

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今天将要进行的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决赛,也可谓本届辩论会的高潮. 从表面上来看,辩论赛仿佛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然而它所引发出来的知识与智慧,特别是辩手们表现出来的个性的风采和整体的青春魅力,我认为都超越了辩论本身.当然,既然是辩论,就总有胜负之分,所以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都是"过关斩将,志在必得".双方只要稍一留意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从我这个角度来说,正好是男左女右,一边是"长袖善舞,中帼不让须眉",另一边也是"好奇勃发,好男要跟女斗".过去我们都说"龙虎斗","龙虎斗",看来今天要改成"龙凤相争"了.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南京大学队.她们的4位辩手分别是:一辩钟婳婳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二辩邬建敏同学法律系四年级;三辩韩璐同学,经济系二年级;四辩杨蔚同学,中文系一年级研究生(掌声).那么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辅仁大学队.如果您看过过去几场比赛,对这几位辩手您可能也相当熟悉了.他们是:一辩顾振豪同学,法律系法学组三年级;二辩林立书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三辩刘伯彦同学,大众传播系新闻学三年级;四辩林正疆同学,法律系财经法学组三年级.(掌声)

我们今天的评判团由海内外的知名李者组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5位成员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江平教授(掌声).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掌声).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教授(掌声).那鲁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学系主任孙康宜教授(掌声).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教授.(掌声)

各位观众,知难行易与知易行难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经典命题,历代的诸位贤哲们都为此发出过深深的感叹,也留下许多著名的论断.在现实生活当中,知与行究竟孰难孰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都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希望今天的8位辩手在这个问题上也会做出令人信服的论述.作为正方的南京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难行易".而作为反方的辅仁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知易行难."双方的立场由抽签而定.

首先我们欢迎正方一辩钟婳婳发言,时间3分钟.

正方: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来自宝岛的对方辩友,大家好!洪荒久远的50万年前,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学会了钻木取火.火的运用是跨时代的大发现.然而直到一百多年前,科学家才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规律,从而科学地说明了钻木取火的真正奥秘.这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我方立场:知难行易.所谓"行"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的过程,包括对"知"的运用;所谓"知"是指对"行"的认识,解决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知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谓"知难行易",是说求知得知难,行动使用易.知难行易与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言行观"风马牛不相及",切不可混为一谈.我方主张知难行易,理由如下:首先,认识发生学

告诉我们,行先知后,知难行易.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①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纬编三绝.可见求知难哪!其次,辩证法告诉我们知行密切相关.人类的行为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其中,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引进.知作为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行路明灯,是行动指南;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才会有成就.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总而言之,知行相比,知难行易.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好,各位观众,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是如何破题立论的.,请反方一辩顾振豪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题目把知,行两个东西分开来,就是要我们讨论其中的难易程度.如果把纯粹的认知与行动弄得混淆不清,那么难易从何产生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矛盾就是把知包含在行的过程.这是还要讨论行的必要吗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知行的配合,但不同的时代则需要知行学说.大体而言,知只有两种,一方面是道德伦理的良知,一方面是科学经验的所谓知识.接下来让我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知"和"行"之间的关系.第一,环顾当今社会,教育,科技日渐普及,但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却是日益堕落.所谓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社会不安的秩序才是我们所应当面临的问题.这时我们不禁怀疑,真的是知难行易吗难道是知识教育文化不够难道问题不是出在具体的落实与实践方面吗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的仁义礼智我们难道不知道所谓一般的公民道德吗传统儒家告诉我们什么,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下下."①孟子不也说.'仁,义,礼,智"是人之四端②吗王阳明先生更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良知是本心所固有的,是生而有之的.因此对于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对于所谓一般的佛理道德,这些都是我们本来就知道的,良知更是我们本心所拥用的.这难道不是很清楚很简单的吗难在哪里呢难在"行"啊!难在具体的实践方面.由于人心的懈怠,由于外在环境种种的限制以及变数,所以说行难更甚于知难啊!从第二个方面——科学经验方面来说,也是知易行难.顶夸克在物理学上早就能够论证出所谓顶夸克粒子的存在,但是还必须等到加速器产生,我们才能确切真实掌握住这样的概念.爱因斯但发明相对论后,人们却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过程才能创造出原子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般的通病是什么一般的通病就是: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方才要在这里解析什么是知难行易.什么是知易行难.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情况,才能够认清什么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只是不愿意去做.所以知不单只是知,行也不单知行知行必须相互配合.所以明白了知易行难的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对症下药,希望能够药到病除!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顾振豪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二辩邬健敏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也是3分种.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说:"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显然,他们把今天的"知行关系"偷换成了"言行关系",嘴上说一说就代表你心里真的知道吗鹦鹉经过训练还能说人话呢,但是我们能够说这些鹦鹉像对方辩友一样学识渊博吗显然不能啊!(掌声)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高科技,开

拓新领域,已成为世界潮流.人类已深深懂得知难行易,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健步而行.我方之所以认为知难于行,更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创造知识比运用知识更难.今天,人们对电灯已熟视无睹,可当年爱迪生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试过1600多种材料,做了:万多次实验,写下了两万页笔记.可见知有多难啊!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周游列国,潜心于革命之学,险些命丧于伦敦,终于积心血而成《建国方略》.面对这样的事实,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大家说知很容易吗叔本华说得好: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是入类的灯塔,如果没有他们,人类将在迷茫的大海中飘泊啊!第二,探索方法比运用方法更难.求知不止包括一般原理,更要掌握具体的方法.传说远古时鲧盲目采用水来土掩的方法,结果反而使洪水泛滥成灾,而禹以父为鉴,摸索出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第三,认识规律比按规律办事更难.认识规律是一个积沙捡金的过程.规律不是推销员,不会自己找上门来,它有待人们不懈探求.改造利用沙漠资源就是一个认识规律的难题,一旦人类攻克了这一难题,沙漠变绿洲就不再是海市蜃楼.综上所述,知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他需要"天将降大任与斯人"的责任感,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更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一次我方认为知难行易!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邬建敏同学的发言!现在我们来看看反方二辩邻里属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也是3分钟.

反方:大家好!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命题呢对方辩要知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啊!对方辩友,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看看今天的立论点该站在哪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所有的知识,所有知道的事情都是假的,除非你一一的去实现.举个例子吧.今天我们知道丢垃圾是不道德的,我也知道不丢垃圾是道德的.那么当我在丢垃圾的时候,你能告诉我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忘记道德喽,我不知道道德了等到丢完的时候才恍然大悟的说:我的道德又重新出现了.换句话说,对方辩友告诉了我们什么对方辩友在这样的架构下,只是告诉了我们: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么到底什么是知什么是未知不要忘记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方辩友不要混淆了.好的,再让我们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知虽然可能是很难的,但是行是更难的.首先,在天时方面来讲,孟子说过:"虽有智慧,不如趁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若不是三国的时代趋势,刘备的三顾茅庐及赤壁的东风巧现,孔明纵然有运筹帷幄之智,也无法大展雄才,大行其道,终将落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呀我们再来看看地理环境的限制.凭借今日建筑方面的发达科技我们就可轻易知道建筑长江三峡大坝要用什么办法,要用什么材料,但是从动工到完成也必须花上15年的光景.这工程浩大艰辛,全然都是环境所致的.再者,知易行难是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逻辑.人人都知道男性女性要互相的关怀,男性要平等的对待女性,但是经过20年漫长的妇女运动,妇女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善,所以我们才要在北京举行妇女大会继续努力呀! (掌声)再者,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今社会的个体不论是环保,女权,民主,法制,教育,和平,文化,道德都体现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而唯有认清知易行难的真正含义,才能使人人去了解,去透悟.坐而言不起于行是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使人人勇于立行,耻于空谈,才能发挥真正中国传统愚公移山的力行精神!我的申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林立书同学!现在我们请正方三辩韩璐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正方:大家好!对方一辩给我们谈到道德伦理,又说嘴上一套做又一套,请问这是真正的知道道德吗请对方辩友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呢对方辩友又说,有些人不是不知道,而是说不愿意去做,那么,这是不是要给小偷找借口呢因为小偷说"我真的不是不知道偷东西不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伸出第三只手"啊!对方二辩又说到了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那么既然对方辨友认为知易行难,我们想要请教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打开男性封闭的心灵怎样才能让男性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呢好,我方认为知难行易.翻开历史史册,人类求知探索的伟业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生命诚可贵",但是李林塔尔为了科学却献出了生命."爱情价更高",但是诺贝尔为了事业却终生孤独.李时珍遍尝百草才获得"回春之术",司马迁励精图治终成《一家之言》.对方辩友你一定也还知道,大热问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孕育了《进化论》,布鲁诺用生命凝成真理,"魂归去来兮.""艰难困苦,玉汝予成."古往今来,就是这用热血和生命叩响知识之门的求知者铸成了人类文明的脊梁.正视现实人生,行正如辩友所说的并非一帆风顺,但是,对已知的深刻认识告诉我们,知比行更难."求知之路漫漫兮,人类上下而求索."和平难,难就难在尚未达成各国的共识;反腐败也难,难就难在还不知道制止腐败的办法;治艾滋病更难,难就难在医学知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而有知,行就会化难而易.博大精深的知识,入木三分的思想的确来之不易,可是换来的却是行动中的大刀阔斧,工作上的从容自如.越洋电话让"天涯若比邻",电波送衷情;信用卡让我们"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略)

正方:这求知的过程当然也是知了.我们说知就是求知,得知嘛!行才是行动之义.对方同学说知很容易,那么请您告诉扎伊尔的人民如何去防治那个可怕的埃博拉病毒,那可是比艾滋病还要可怕啊!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把知的过程也界定成知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今天基本上知是无所不在.然而不是!今天,我去求知是一个行为,如果像对方辩友所说有任何困难的话,那就是——求知的行为难,而不是知识本身难哪,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我们讲知行相比,当然(是)就知,行两个过程相比喽,对方同学把知压缩成一个结果,而把行扩展为一个过程.那么一个结果一个过程如何比较难易呢 (掌声)

反方:如果按照对方所说的知难行易,原则出现后那接下来的步骤应该是很简单的.那么,两千年前柏拉图告诉我们一个"理想国"的境界到今天为什么还没有出现

正方:对方辩友,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达到理想国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是知之不深呀!对方辩友刚刚又说,知识很容易学,那么我们又请问对方辩友了,这世上有没有外星人呢我们怎么样和外星人做交流去做朋友呢

反方:对方说(实现)"理想国"是没有方法,那马克思早就说过建设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行步骤,为什么仍然需要毛泽东,邓小平先生的致力改革中国为什么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行"难道不比"知"还要难吗 (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难道您没有看到吗在我们提出改革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后,中国17年的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哇!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大观园里的林

妹妹喝了那么多参汤补药,也治不好她的肺病,可是今天痨病能治,绝症不绝,请问这不是知的功劳,难道还是"行"的功劳吗 (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今天知是一种静态的认同和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中学程度以上的都知道爱因斯坦的伟大公式——"物体所散发的能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也都知道原子弹是根据这公式制造出来的.那么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你没有看过任何一个高中毕业生做出原子弹嘛.(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记不记得这句名言呢法国的蒙田说:"背得烂熟还不等于掌握知识."对方同学说死记硬背就等于完全掌握知识了吗 (掌声)

反方:那么换句话说,对方辩友,今天如果有一个专治胃溃疡的医生,而他自己又得了胃溃疡,难道你要说他不懂如何去治疗不懂如何去保养吗

正方:这个医生就要去找一个更能精通治疗胃溃疡的医生来治疗他的病啊!对方同学刚才说来说去无非是说,学习也不是求知,苦读也不是求知,只有那一张文凭的结果才是知了,那我们干嘛还从小学读起,干脆直接读大四拿文凭好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我们都知道人都会犯错,按照您的说法,只要犯错就是不知,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请您正面回答.第一,如果只要会犯错就是不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有谁知道道理第二,如果按照您所说,一直保持正确的观念才是知的话,那么真知,您的知,要在哪一个世纪——是不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 (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说的好.宋朝的陆九渊就说过:"真知非则必能去,真知过则必能改."如果他真知道道理的话,怎么不改正错误呢

反方:那么也就是说,在对方辩友的架构之下真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能要等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应该改成"吾爱吾师,吾更爱不知"啊!(掌声)

正方:我们说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积累一下真知,怎么会说真知要到地球灭亡的时候才有呢那么说你们四位辩友坐在这儿都是"无知"的人吗 (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说得好.对方辩友你也承认了真知是经由行动的不断检验而发生的,那么难的应当是行动的过程,困难重重,当行动的过程克服了困难之后,真知就自然产生了,这也就是今天的"格物致知"①的真义呀,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知行中来,所以知易行难.那么我们知道,人也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说做猴子是苦不堪言,难上加难,而做人倒是"轻轻松松过一生"啊!

反方:对方辩友,请你不要套用王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那个知的定义了.对方辩友是不是告诉我们说,木炭必须经过压缩的过程,压力的过程才会变成钻石,那么其实木炭就是钻石,对方辩友可以这样解释吗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把知行合一的恰恰是对方辩友.我们一再说求知的过程就是知,我们的行就是运用实践这个知,怎么能说我们是知行合一呢

反方:对方辩友口口声声告诉我们说不断检验出错误的时候,得出来才知,按照对方辩友这样的逻辑的话,那么我不断知行,知行,难道这不叫"知行合一"吗 !

篇二:国际大专辩论赛经典辩词

国际大专辩论赛简介

国际大专辩论赛从1993年首届举行至今。每两年举行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北京举行。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为推广华语的影响和应用,增进本区域高校的交流和友谊,首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游戏模式—大专辩论会。当时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应邀参加了首届和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均以优秀的表现夺得冠军。

1992年,新加坡电视机构总裁访华,提出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亚洲大专辩论会”的设想,并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主任负责就合作具体事宜与新加坡方面进行磋商,并提议将名称改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此提议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赞同。1993年1月,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协议规定:“国际大专辩论会”宗旨为:促进华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应用,展现华语的魅力;促进参赛国家或地区之间、大学之间、青年之间的 思想沟通和情感、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国际间电视同仁的合作,使电视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代表性,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国际大专辩论会” 仍两年举办一次,双方轮流承办,节目版权共享。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派出复旦大学参赛。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部比赛的七场实况录像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辩论热潮,影响至今。

从普通的爱好者到专家学者,历届以来倍受瞩目。逐渐成为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之一。

来自各大院校的辩手在这一舞台上各显神通。大力推广和发扬了辩论艺术和中文文化。

历届以来,大赛赛制也不断发展完善。另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竞争性。

比赛中辩手精彩的辩词、理论功底以及临场应变和团队配合往往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经典。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比赛程序:

正方一辩2分30秒;

反方一辩2分30秒;

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公辩1分30秒;

正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一辩公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双方各累计时4分钟;

正方四辩3分钟;

反方四辩3分钟;

观众提问(可省略)。

二、比赛规则

(一)本届辩论赛分预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四轮比赛。通过比赛选出优胜队参加下一轮比赛。比赛采用积分与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所有比赛时间相同,具体程序如下:

1、主席致开场词,介绍该场参赛队员、评判团成员和比赛规则。

2、开篇立论开始,正反两方一辩依次进行,时间各二分三十秒。

3、公辩时间6分钟,每队各3分钟。

4、公辩小结,每队各一分三十秒

5、自由辩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6、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7、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

8、评判团进行评判,工作人员计分作统分工作。

9、请本场的评判代表分析赛情。

10、主席宣布本场比赛各队的得分情况及最后结果。

11、本场比赛结束,退场。

注:每位辩手发言时间剩30秒时,将有一次笛声提示,当辩论时间用完时,有两次笛声提示,辩手应立刻停止发言。

(二)公辩规则及自由辩论规则

1、公辩

①质询者控制质询时间,可以提出与题目有关的合理而清晰的问题,并可以随时停止被质询者之回答。 ②公辩时间内,质询者应询问问题,不得自行申论或就质询所获之结果进行引申,否则视为违规。 质询者自行申论或引申发言时,答辩者有权要求其停止。

③答辩者应回答质询者所提之任何问题,但问题明显不合理时,被质询者得说明理由,拒绝回答。 ④答辩者可以要求质询者重述其质询,但不得恶意为之,否则视为违规。

⑤答辩者不得对质询者提出询问,否则视为违规。

⑥答辩者提出反质询时,质询者得要求其停止,并拒绝回答

2、自由辩论

①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为8分钟,每队各4分钟。

②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③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④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剩30秒钟时,将有一声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会有两声笛声提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⑤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另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辩手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

间用完为止。

⑥自由辩论是检验一个队整体配合能力以及每一位辩手实力的重要阶段。辩手应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简洁明了地加强自己的论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如果流于空洞无物的攻击或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言观点,或者出现语误、空场等情形,都将影响该队的成绩。

注:各队辩手辩论中可将资料集中在自制卡片上,发言时以备参考,但不能宣读事先已拟好的稿件或展示预先准备好的图表或字板,在自由辩论时队员可以相互提供发言线索。

1993年第4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

主席:黎学平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光临“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四场,也就是最后一场初赛。

今晚的优胜队伍将会进入半决赛,他们将同昨晚的优胜队伍悉尼大学争夺一席决赛权。

今晚将在我们的辩论群英会中较量的两支队伍是:剑桥大学和复旦大学。现在介绍双方辩论代表。 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剑桥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汤之敏,经济系第三年博士生;第二位是孙学军,英语系第二年博士生;第三位是吴俊仲,工程系第三年博士生;第四位是季麟扬,社区医学第一年硕士生。(掌声)

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的代表。第一位是姜丰,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二年级;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级;第三位是严嘉,法律系四年级;第四位是蒋昌建,国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级。(掌声)

今晚我们的评判团也有五位。他们是钟志邦博士,钟博士是三一神学院研究院主任;(掌声)第二位是许廷芳律师,许先生是新加坡广播局董事;(掌声)第三位是郭宝琨先生,郭先生是实践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掌声)第四位是魏维贤博士,魏博士是南洋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掌声)第五位是张夏炜先生,他是国家艺术理事会资源及公关处处长。(掌声)

今晚我们的这个辩论和大家都是有关系的,那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的立场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现在我宣布“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同学表明观点和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

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汤之敏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一位代表姜丰同学表明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

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

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过失就不是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要坚持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方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很是有目共睹。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国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国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孙学军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范。所以,不管人类处在哪一个阶段上,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运篇》中记载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正是中国远古时代道德状况的生动写照。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对此也了如指掌吧。

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给谈道德提供一些方便,但这绝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在其环球旅行中发现,南非

篇三:1986年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辩词实录

1986年第一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辩词实录——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还是弊多于利

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前身是亚洲大专辩论赛,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新加坡广播局创立的一种模式,在1988年和1990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又连续进行了两届。1993年,由亚洲大专辩论会脱胎出国际大专辩论会,中央电视台也正式与新加坡方面合作.在1986年,中央电视台就录播了这场比赛,对阵双方是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

辩题:《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正方)

《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反方)

正方:香港中文大学

反方:北京大学

主办:新加坡广播局

时间:1986年7月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您好!欢迎观看1986年度亚洲大学生辩论会。今晚,我们是举行大决赛,相信大家都认为前两场的辩论是非常精彩的。以此类推,今晚上这场决赛,其精彩程度更不在话下,大家可以大饱眼福了。我们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许多贵宾,到广播局来为双方打气。让我们以掌声欢迎社会发展部政务部长庄日坤先生、交通与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何家良先生、大华银行集团主席黄祖耀先生以及广播局副主席郑东发先生,何次长将为我们主持颁奖礼,在比赛规则方面,大家都了如指掌,在此,我不重提。好,让我正式宣布:1986年度亚洲大专辩论会大决赛正式开始。

今晚对垒的队伍是: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现在介绍今晚参赛的代表,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的香港中文大学代表,第一位是缪莉莉同学,缪同学是工商管理系一年级学生;第二位是黄越同学;第三位是金岭同学,金同学是英文系第二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周宇同学,周同学是企业管理学系第三年级学生(掌声)。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的中国北京大学代表,第一位是李玫同学,李同学是经济管理第二年级学生;第二位是杨金岭同学,杨同学是国际经济系第四年级学生;第三位是王雷同学,王同学是国际经济系第三年级学生;最后一位是马朝旭同学,马同学是国际经济系研究生。现在是为大家介绍大会不可缺少的人物,我们的评判团:第一位是来自澳门东亚大学的程翔辉副教授;第二位是陈荣肇博士,陈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高级讲师;第三位是陈长明教授,陈教授是我国南洋理工学院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系主任;第四位是张毅飞博士,张博士是我国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主任;最后一位是祝开锦博士,祝博士是IBN研究所研究员。(掌声)今晚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今晚正反两方的立场全由抽签决定的。好,现在让我请正方第一位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的缪莉莉同学表明立场,时间是4分钟,请。

正方:反方同学,如果发展旅游业是弊多于利的话,那么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包括今日参加比赛的中国、新加坡、澳门和香港都不抑制旅游业的发展呢?主席先生、评判先生,各位,今天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我方是正方,我将首先说明发展旅游业的

定义,以及所带来的各项利益。我方下一位同学将阐述发展旅游业的一些问题。旅游基本上是一种吸引外国人来本国消费的行业,它的发展帮助国家吸取外汇。一个旅客到外地旅行肯定是要花钱的,他首先必须解决他衣食住行的根本问题。所以,上至旅社,下至街边的小贩都帮助国家赚取外汇。在1985年,香港的旅游业就帮助香港赚取了近20亿美元的外汇。再看看斯里兰卡,旅游业每一元的投资,都帮助该国赚取了6毛7分的纯利。这里外汇的增加,正帮助了国家,国际收支平衡。另外,在今日这个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的世界中,旅游业是比较不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因为旅游业的产品,是要顾客自己上门来取的,并没有出口品,所以,如果我们要对旅游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话,就只有阻碍自己国家的人民到外地去旅行,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般国家都不愿意采取这种政策的。此外,旅游业是一种可以灵活发展的行业,我们只要用一点脑筋,便可以配合自己国家的特点,独特的文化、工业和自然环境,甚至一种独特的节日去发展旅游业,使其具有特色而吸引大批的游客前来消费。这门行业是不必依靠某种特别的天然条件,也不必和自己本地的文化工业或者生活特色发生冲突的,而最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交通、通讯和水电工艺设备等等的发展,这些往往是发展工商业的基本条件。所以旅游业的发展,正是帮助一个国家以外资来替自己国家将来种种发展铺路的长线投资。此外,旅游业也带来了其他有利的作用,像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人民间的相互认识。我方并不否认,发展旅游业是有利,有弊的,只是认为,利是多于弊的。但是衡量利弊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利弊的多少,除了数量之外,还包括了强弱的问题。一个大利就抵销了好几个小弊了。我们还要注意是深发性的问题,一个可以带来其他很多利的利,就远远地胜过了一个不能带来附带利益的利。而最重要的,就其必然性的问题,一个必然的利,就比十个可能的利重要得多。权威经济学者在《亚洲旅游业的经济影响》一书第337页有如下的结论:像任何工业一样,旅游业有利有弊,可是仔细衡量,便可以发现,旅游业的利,尤其是在经济上的利,是远远超过于弊的。以上的见解,正与我方不谋而合??

主持人:时间到。谢谢!

现在是轮到反方第一位代表:中国北京大学的李玫同学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请。

方:谢谢!听了对方同学的发言,我倒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旅游、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第二,你们谈了半天发展旅游业的利多于弊,但是,我还是没有明白你们是怎样衡量出来的?第三,如果照你们的逻辑,发展旅游业的利多于弊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在任何条件下发展旅游业都是利多于弊。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提醒对方,你们的立论就站不住脚了,以下我方同学将进一步阐明这个观点。下面我来陈述我方的观点。我们认为旅游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它的好处人所共知,也不是今天晚上讨论的范围。但是发展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事业,它有利也有弊,是由他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特点是:第一,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最强的行业,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发展旅游业是不可能的,比如,埃塞俄比亚就是这样,埃塞俄比亚根本没有别的东西,难道让旅客只能看看那些骨瘦如柴的饥民吗?倒是发展了农业才是真正的利大于弊。第二,旅游业的兴衰,完全依赖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好坏,打个比方,如果世界经济打个喷嚏,那么旅游业就会得感冒,甚至得肺炎(笑)。旅游业现在不景气,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旅游业的重新繁荣是要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来带动的。但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发动机出了故障,如果想解决这个难题,恐怕不是你我之力所能及啊!第三,旅游,总得有人来游才行啊!而客源的多少,往往决定于许多不可预料的因素,突出的是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以及恐怖活动的猖獗,使许多旅游者望而生畏,闭门不出。举个例子,去年意大利“劳克号”游艇被劫持,就使今年十万美国人取消了去意大利旅

游的计划;美国的影星,大名鼎鼎的兰博,他就是不敢到法国戛纳电影节上露面(笑),这样一来,法国市场上的兰博衫价格暴跌。有些人发明了一种兰博伦巴舞跳起来是步步后退。可见,如果不考虑经营旅游业的风险,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对方同学不知道想到没有。以上的分析说明旅游与旅游业根本不是一回事,至于谈到发展旅游业,对方同学更是偏得太远。我们主张发展旅游业,这种发展,应该是健康、有效的,有利于人类未来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具备许多客观前提,比如:第一,自然条件;第二,一定的社会基础设施;第三,良好的生活环境;第四,政治稳定等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一国政府要有发展旅游业适当的政策规划。如果像对方同学所说,发展旅游业就可以无条件的,无节制的发展,那么肯定是弊多于利,而且很可能是有弊而无利。我们所说的利,不仅考虑到局部的利和眼前的利,更重要的是考虑到长远的利和整体的利,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重新考虑发展旅游业的利弊问题。以下我方代表将从物质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方:各位,刚才我方已经讨论过利弊衡量的问题,现在我们再看一下题目中发展一词的意义。刚才反方同学有些论点,像旅游业的不景气、恐怖主义等等,就是误会了题目中发展一词的意义。他们所举的并不是发展旅游业的弊处,而是一个盲目的没有发展计划而带来的弊。现在,我们看一下何为发展。发展就是理智的有计划的一个过程,一个从无到有,从劣到佳的一个过程。要发展一件事,我们就要有计划地排除对这件事的不利因素,然后有计划地建立起对这件事的有利条件。比方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是在追求对象的过程中已经为本身带来了实际的利益,追求对象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等等。以前,头发不梳、胡子不剃、衣服不洗、风度欠佳,现在为了建立有利条件,改变自己的仪表、风度,最后变得像我们朱主席一样风度翩翩;以前有钱乱花,现在有钱买房租屋,打好经济基础,这不但是结婚的利,而且是追求对象、发展婚姻过程中的利啊!发展旅游业也是一样,旅游业利多弊少,刚才,我方队员已经说了,发展旅游业更是利多于弊啊!发展旅游业,需要排除和建立一些什么条件呢?我们先说几个重要的。第一,政治的稳定。所谓乱邦不入,一个动乱社会根本吸引不了游客。所以,要发展旅游业的话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柬埔寨、越南本来旅游业非常发达,现在游客却步,这就是反面教材。第二,一个清洁的环境。一个到处垃圾,臭气熏天的地方,不适合旅游业,所以要发展旅游业的话,就必须保持环境卫生。瑞士的清洁举世闻名,而这和它旅游业的兴旺是大有关系的。第三,治安方面。一个扒手、抢劫、恐怖活动多的地方,也吸引不了游客,所以,欧洲很多国家,为了让自己赚取大量外汇的旅游业,加强保安措施,以确保游客安全。其他像国民礼貌、公德心、文物保存等等,也是发展旅游业所必须的,而且,对整个国家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现在请问反方以下问题:第一,有哪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条件而是发展旅游业所必须排除的呢?第二,有哪些对国家、人民有害的条件而是发展旅游业所必须建立的呢?谢谢各位。

方:我提醒对方注意,今晚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你们是跑题了。你们说,发展旅游业在一定条件下,利多于弊。刚才对方第二位同学实际上是这个观点,我们认为发展旅游业,从经济上讲,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利多于弊。第一,所谓发展旅游业,见效快,收益大,那只是在世界经济繁荣上升时期才可能出现,相反,如果世界经济不景气,就会出现投资大,收效慢的另一番情景,在这种情况下,还谈得上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吗?我非常遗憾,现在世界经济并不处于上升繁荣时期,而是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在五六十年代前那种高速增长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前几天,美国、日本已经调低了对今年经济

增长率的估计,这种经济的不景气,可能影响到旅游业,道理很简单,经济萧条,失业率增加,人们日常生活入不敷出,哪还有闲情闲时去旅游呢?即使有闲情闲时,又哪来的闲钱呢?因此,现在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只能弊多于利。第二,发展旅游业,在经济上取得利益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谢谢对方同意我们的观点。比方说:自然风光啊,必要的生活与交通设施呀等等。如果具备这些条件,一味盲目地发展旅游业无疑是弊多于利的。比如,对方同学谁敢到阿富汗、黎巴嫩去发展旅游业?你敢,反正我不敢,就是你发展了,也没有人去旅游啊,这叫作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第三,现在世界的汇率变幻莫测,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收入往往很难预测。尤其近来,美元汇率大幅度下跌,从去年9月至今,已经对西德马克及日元下跌了40%左右。这样一来,以美国游客为主的国家要受到巨大的损失。第四,盲目地发展旅游业会破坏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海水啊,海滩啊,河流啊,甚至空气也要遭到污染,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例如西班牙的海滩遭受破坏,海水遭到污染。环境的污染,使得生态失衡,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这种情况,对方同学不知考虑没有,如果考虑到这种情况,你们想一想,发展旅游是利多于弊吗?我们恐怕只会给子孙后代欠下一笔帐吧!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盲目地,无节制地,没有条理地发展旅游业,只能是弊多于利,谢谢!

方:各位,对方同学把今天这个题目解释在一个全称命题,认为本题目意味着在不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任何情况之下,发展旅游业都是利多于弊的,这未免歪曲了今天题目的意思。道理很简单,大家都不会怀疑,营养丰富的食物对身体有益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请问大家,不论何时何地,不问身体状态,不定时定量,不按医生指示,狼吞虎咽,是弊多于利,还是利多于弊呢?但这并非否定了今天命题的正确性,虽然我方清楚解释过,对方却好像仍然没有明白题目中“发展”这个词的意思。他们举的所谓旅游业的种种弊端很多,实际上是没有计划,盲目乱搞旅游业的后果,也是我们理性发展旅游业所必须排除的障碍,比如对方同学说,发展旅游业带来环境污染,那么,我想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中国人为了兴建旅游高速公路自毁长城,或者说把故宫拆了去建迪斯尼乐园的话,那是发展旅游业的错,还是没有计划乱搞旅游业的后果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重要的问题,发展旅游业不成功,到底是不是旅游业的弊端呢?大家都知道,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不能百分之一百地保证成功的,失败后,当然会带来一些坏影响。但是,由于旅游业的灵活性,发展旅游业的失败的机会是会比其他行业为低,而失败后的后遗症也是比其他行业为轻的,所以,发展旅游业失败后的问题,是不应该被当作发展旅游业的弊端。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具有以下的理由:发展旅游业的灵活性远比其他工业为高的。首先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旅游,自然风景如瑞士,名胜古迹如埃及,购物天堂如新加坡、香港,甚至大庆油田的工业设施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对象。再者,旅游业可以较灵活地去适应环境的转变,例如,香港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就曾经历了从有东方风情的城市到购物天堂以至最近的现代化商业会议中心这三个阶段。最后旅游业本身不仅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是较其他行业为低的,试想一想,新加坡现在控制达50%的全部酒店,如果不是酒店,而是为大炼钢铁而建的是高炉的话,新加坡今天的情况又会怎样呢?谢谢(掌声)。

方:刚才对方同学大谈理性,说了在种种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可是,我们今晚的辩题是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发展旅游业是弊多还是利多。客观的现实是:大多数国家旅游的发展都是无条件,无节制的,盲目的。好,下面让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说明问题。我方并没有否认旅游业有促进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这样盲目地无节制地发展旅游业,那么就会给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破坏,举个例子,南欧国家崇尚裸体,去年在南斯拉

夫,还召开了一个世界裸体者代表大会,这个会如果不是在南斯拉夫,而是在中国举行,那结果会怎么样呢(笑)?现在,比基尼游泳衣已经没有几寸布了(笑),这种裸体运动再开展下去,恐怕是服装店的老板们要叫苦连天了!如果是无节制地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就会导致招揽游客不择手段,许多国家招揽游客,并不是靠他们优美的风景和所谓便宜的商品,他们的旅游业得以发展,主要是依靠他们的色情业。澳门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但他们是为了满足赌客们,让赌客们在赌场里领略到湖光山色和风云变幻。当然了,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把旅游业和色情业、赌博业划等号。新加坡在这方面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但可惜的是,这种成功的例子太少,而失败的例子又太多了。原因在于成功的条件要具备非常困难,而赌博、色情这些行业就像癌症细胞一样容易泛滥。马来西亚的天顶赌场、泰国的人妖艳舞,不都可以算是举世闻名的了吗?如果是这样发展下去,说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了不就变成发展色情业、赌博业利多于弊吗(笑)?发展旅游业给社会的精神文化带来的损害更是无法计量的,举个例子,佛寺历来是人们寄托精神信仰的场所,可我就亲眼看见,佛寺的和尚不是在念经,而是忙着做生意,招揽游客(笑);还有赌博、色情对我们的社会青年来讲,无疑是一种毒害。青年是人类的未来,如果是像这样无节制地发展旅游业,只能导致色情、赌博泛滥成灾(掌声)。

方:各位,让我简单地总结我们双方的论点,我方已指出,旅游业带来了刺激国内消费,争取外汇,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弥补有形贸易,带动基本建设,并且为国家的基本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以及可以依照各国的条件、特点灵活发展等等利益。发展旅游业不仅能使上述利益得以发扬,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排除不利于旅游业上的因素,制造政治稳定、清洁环境、社会秩序等等有利于旅游业的条件,已令发展旅游业的国家获益不浅哪!我方还指出,发展旅游业不成功,并不是旅游业的弊端,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失败的可能。而发展旅游业较发展一般工业更具灵活性,就大大减低了失败的可能,以及其所带来后果的影响。我方并且指出,利弊多少的衡量,并不是单凭数目决定的,利弊本身的强弱性、突发性,尤其是必然性,都是必须注意的。对方并没有,其实也并不能对我方提出的这些论点加以反驳,甚至对方的论点完全漠视了这些准确的和他们不可推翻的原则。例如,他们举出,有些国家发展旅游业失败的后果,就把发展旅游业的失败看成发展旅游业的弊端,刚才我方的前三位同学已经指出,这种论点是十分错误的。对方似乎认为,色情业和赌博业是发展旅游业的最好方法,这种看法,一方面表现他们对旅游业多面性的无知,另一方面他们是把人性看得太低了,就好像有一些电视的主持人认为要有高的收视率,就必须以色情、低级趣味来作为主题。他们没有想到,如果邀请北京队参加华侨辩论比赛,也可以成为轰动一时的节目。对方最严重的错误,就是他们所举的很多弊的出现可能性都是很低的。比如说,他们说有些佛庙的和尚忙着去招待游客,忘记了念经念佛,其实这种情况,在新加坡的印度庙,都是很少出现的,而且谈到有些国家因为旅游导致人民对社会的不满,或者是患了红眼病等等这些的可能性都是很低的,而我方所举的,如外汇收入等等的利益都是必然的和可能性极高的。比如对方说旅游业引起了某些国家的动荡不安,人民生活不稳定等等,但是根据前年《新闻周刊》的调查,欧洲各国当中,对自己最感自豪的是旅游业发达的瑞士。如果对方所举的例子是必然发生的话,那的确值得考虑考虑。让我们举个例子,今天的辩论决赛,如果我方胜了呢,我们必然十分兴奋、快乐,我们也确信,大华银行所报销的3千元奖金是绝不会失言。可是胜了以后呢,可能某个队员令胜利冲昏了头脑,因此,目空一切,或者用3千元奖金在回港之前,狂欢做乐,甚至患一对方爱讨论的爱滋病(笑),这种的确是有一点点发生的可能。但是,如果过份强调这种发生的可能性,而认为决赛胜利是弊多利少的话,叫我们不努力争取今晚的胜利,那未免是危言耸听了吧!我谢谢各位。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5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相关文章
  • 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

    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95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辩词辩题正方:南京大学:知难行易反方:辅仁大学:知易行难主席:欢迎收看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95国际大专辩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