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2017新版人教版) 正文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2017新版人教版)

2017-02-26 05:52: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0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 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

收的热量;

③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

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3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

3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c=Q吸Q吸m= m(t-t0) c(t-t0)

Q吸Q吸t= cm + t0t0=t- c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Q放 m= m(t0-t) c(t0-t)

Q放Q放 t t=t0- cm cmt0=

QQQ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m=△t= m△tc△t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

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1、 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 内燃机:

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

②柴油机工作过程:

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

3方米(J/m)。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

QQ①Q=qm m= q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

量——千克(kg)。

QQ ②Q=qV V= qq= V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V——燃料

3体积——立方米(m)。

7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

7×10J。

733煤气的热值是3.9×10J/m,它表示:1m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

7×10J。

第三节:热机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η?3Q有用Q有用Q总Q有用= Q总η ηQ总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 电流与电路

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

篇二:2017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2017年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一、实验专题

(一)15个重要探究性实验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3、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6、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8、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1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3、探究螺线管磁场的方向;14、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作用等;15、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二)电学两个主要实验

(三)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 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物理定律、原理等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物体浮沉条件 4、阿基米德原理 5、二力平衡的条件 6、杠杆平衡条件7、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的特点9、光的折射规律 10、凸透镜成像规律 11、做功与内能改变的规律12、分子动理论13、串、并联电路的分配规律 14、欧姆定律15、焦耳定律 16、安培定则 17、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18、能量守恒定律

四、初中物理公式(一)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二)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

2

(一)常数

3

七、常用估算量

1、人速度大约步行1.2m/s; 自行车速度大约5m/s; 火车速度大约30m/s=__km/h; 2、光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 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340m/s; 3、物理课本的重力大约3N; 课本的质量大约300g 一个鸡蛋质量大约50g

333;

4、一中学生质量大约:50Kg; 一中学生体积大约0.05 m = ___ d m= ___c m 一中学生重力大约:500N; 一中学生大约步距:50cm = ___ d m = ___m

222

一中学生双脚与地面接触面积大约0.026m=_2.6d m=_260c m

5、学生课桌高度:70cm新铅笔的长度 18cm 学生课桌长度:110cm

4

6、一元硬币的厚度1.9 mm 一元硬币的质量:6g 手掌宽度10cm 7、教室一层楼高度:3~4m 教室空气体积180 m

3;

3

教室空气的质量:200Kg

3;

8、一瓶矿泉水体积:500mL= ___ m重力大约5N; 热水瓶容积:2L= ___ m

33 3 4

9、人的密度:1.0×10Kg/m= ___g/cm人的正常体温37℃成年人对地压强:10Pa 10、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1N; 举高1m大约做功1J运动员运动功率大约70W 11、洗澡水温45℃人体感觉舒服室温20℃~25℃ 白炽灯的电流 0.1~0.3A 12 冰箱每天耗电量0.5kwh= ___J空调电流大约1A;功率大约1000W 八、理解关键词语

①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光滑、不计阻力、轻质(杠杆、滑轮) ②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

③升高多少度,和升高到多少度;降低到,降低了 ④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

⑤有用的功率还是总功率、功率还是效率等 挖掘隐含条件

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白气:液化现象

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21、家庭电路意味着电压220V,各用电器并联

22、气压是标准大气压,意味着压强是105Pa,水的沸点是100℃ 23、不计能量损失,意味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效率是100%. 24、用电器正常工作,意味着用电器上加的是额定电压。

排除干扰因素

(1)物体水平移动时,不会克服重力做功,此时物体的重力就是干扰因素。

(2)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表明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此时的“上升”、“下降”及“不同的速度”均为干扰因素。

(3)两灯串联,甲比乙亮。这里的“甲比乙亮”就是判断电流相等的干扰因素。

5

篇三:2017年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及练习(全)

2016年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一、声 现 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 的,响度是反映声音 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 〕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

“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

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 现 象(参考答案

1.振动 2.高低 大小 音色3.强4.A 5.B6.B和D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7. 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变换振动部分的长度,可体验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将不锈钢尺压在桌边沿,用不同的力拨动不锈钢尺,可体验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可由拨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发出的声音不同体验物体的音色不同。8. 3000m原因是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真空的

9.略10. 实验一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二、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a)蒸发: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沸腾: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2)液化:液化的两种方法。

3.升华和凝华

【方法提示】

1.熟记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1)“一看二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三要”。(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运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图像判断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

4.自然界中,常见自然现象和三态变化关系。

5.汽化两种方式的比较。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巧记物态变化特征,灵活运用和解释有关现象。

【对应训练】

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 探究《 0℃水和0℃冰的有什么不同?》

器材: 水、冰块、容器(塑料杯、小口瓶、大口瓶)、布、锤子、纸巾

猜想: 小组讨论:请根据已有经验,讨论水和冰的不同,并提出猜想,记下讨论的结 果,采用

控制 相等,

步骤:

1. 拿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把它们分别装满两个大小相同的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 拿质量相等的一大块冰和一杯水,设法让冰熔化成水。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等。

10℃。

6.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

A. 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荫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选填“A”、“B”、“C”或“D”)。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7.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

图1

A.甲图 B.乙图C.丙图 D.丁图

8.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

1.雾云露 云雪霜 雹冰2.吹气使水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液化,液化放热 3.D 4.C 5.略 6.

(1)A;(2)取两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上等量和酒精和煤油;(注意液体的挥发性相同)放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若相等,则与液体的种类无关,不相等,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7.D 8.提示: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的慢

三、光的反射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

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食的形成;(4)三点一线。

83.真空中的光速:c=3×10m/s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2. 光的反射类型:(1)镜面反射;(2)漫反射。

3. 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

像和物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方法提示】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物体;

(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有关反射面的转动

当反射面绕入射点转动时,注意法线也随着转动,且法线转过的角度同界面转过的角度相同,法线始终与界面垂直,弄清该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1)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2)连接对应的物点与像点,观察它们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物、像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4.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问题

(1)类型:①已知物和镜画像;②已知像和镜画物;③已知物和像画镜

(2)注意: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

(3)具体作法:①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从物点任意画两条光线射向平面镜,根据反射定律作其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即为虚像点。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对称性)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对称法作光路图,就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光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利用对称法可以方便地解决四种类型的平面镜作图题:(1)确定虚像的位置;(2)确定观察范围或光照范围;(3)确定光路;(4)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在作图过程中,我们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2017新版人教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8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汇总(2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