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正文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7-02-26 05:53:0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

[基础全扫描]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组成?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4.酸、碱、盐、氧化物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4)

5.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①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

②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①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②实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3)二者关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认知无盲区]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前者如氧气,后者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NaCl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HCl气体等均属于物理变化,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

(3)常见物理变化:蒸馏、分馏、潮解、熔化、汽化、液化、焰色反应。

(4)常见化学变化:分解、水解、电解、裂解、氧化、风化、钝化、氢化、皂化、酯化、显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

[练习点点清]

1.判断正误(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

(5)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6)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7)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

答案:(1)√(2)×(3)√(4)√(5)×(6)×(7)×

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导电 ②爆炸 ③缓慢氧化 ④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⑥工业制O2 ⑦白磷转化为红磷

⑧久置浓硝酸变黄 ⑨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A.②③④⑦⑧⑨

C.②③⑥⑦⑨ B.③④⑤⑦⑧D.④⑤⑥⑧

解析:选B ③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④品红溶液褪色是品红与通入的SO2气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无色物质。⑤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的原因是无水硫酸铜结合水生成了胆矾。⑦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生成了一种新单质。⑧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硝酸变黄。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①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②爆炸是一种现象,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都有可能产生爆炸现象。⑥工业制O2一般通过液化空气法,是物理变化。⑨虽然有新物质生成,但是是原子核内部发生了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基础全扫描]

1.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利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分类,在物质与物质类别之间连线。

(2)树状分类法: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氧化钠

2.分类法的应用

给物质或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以及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如:Ca――→CaO――→Ca(OH)2――→CaCO3

C――→CO2――→H2CO3――→CaCO3

写出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④C+O2=====CO2,化合反应。

[认知无盲区]

(1)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2)化合物按性质分类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而按组成和结构又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若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三大类。

(4)中学化学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练习点点清]

3.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解析:选C 根据物质的构成可以知道: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一种原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分子,如O2、O3均由氧原子构成。对于离子化合物来说,当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时,其组成物质的种类可能是多种,如FeCl3与FeCl2,所以只有C正确。 点燃④⑤⑥①②③

4.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并指出分类依据。

(1)CO2、SO2、H2O(g)、C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4、H2SiO3(硅酸)、HCl、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CaO为金属氧化物,其他均为非金属氧化物(或只有CaO是固体,其他均为气体);(2)只有HCl是无氧酸,其他均为含氧酸(或只有H2SiO3为难溶酸,其余为易溶酸);

(3)只有空气属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或只有CuSO4·5H2O为固态物质,其余均为气态物质);

(4)只有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零,其他均为+5价(或只有Cl2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

答案:(1)CaO,分类依据为是否是非金属氧化物(或是否是气态物质)。

(2)HCl,分类依据为是否是含氧酸(或H2SiO3,分类依据为是否是可溶性酸)。

(3)空气,分类依据为是否是纯净物(或CuSO4·5H2O,分类依据为常温下是否为气体)。

(4)Cl2,分类依据为是否是化合物。

[基础全扫描]

1.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

(3)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篇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2.下列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A.Cl→Cl2 C.C→CO2

B.FeCl2→FeCl3D.KMnO4→MnO2

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中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B.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中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4.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NH4Cl=NH+4+Cl,所以NH4Cl不是盐 5.下列反应中,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 A.NaOH溶液和CO2的反应 C.NaOH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B.Ba(OH)2溶液和稀H2SO4的反应 D.氨水和稀H2SO4的反应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2?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2=BaSO4↓ 4+Ba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7.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 C.金属生锈

B.植物光合作用D.石膏点制豆腐

8.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的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

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Cu2和SO24

B.Cu2和Cl?

--

C.K和SO24D.Ag和NO3

++

9.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D.乳浊液

10.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B.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

C.该分散质颗粒大小在1~100 nm之间 D.该分散系很稳定

11.把0.05 mol NaOH晶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 mL液体中,溶液导电性变化最大的是( )。

A.自来水

B.0.5 mol/L 盐酸 D.0.5 mol/L NaNO3

C.0.5 mol/L H2SO4

12.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合并振荡

B.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温水中,边加边振荡,并加热到沸腾 C.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一次性加入到20 mL沸水中,并加以搅拌 D.把1 mL饱和三氯化铁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

13.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2-

A.CO3、Cl

B.NO-3、Cl D.OH、NO-3

2-C.NO-3、SO4

1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

A.K、Na、Cl、NO-3

B.Cu2、NO-3、OH、HCO3

C.Na、OH、Cl、NO-3

D.OH、K、S2、Na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SO3 溶于水能导电,所以 SO3 是电解质 二、填空题

16.电解质是指在下能够导电的电解质导电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在这种状态下能够 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科学家从这个角度对化合物进行了分类,根据这种分类,酸、碱、盐应该属于。

17.在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中, 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若在标准状况下产生2.24 L氢气,发生电子转移的数目为____________。

18.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奋发图强。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C+S=K2S+2NO2↑+CO2↑。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被氧化的元素是 ,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三、实验题

19.NaCl溶液中混有Na2CO3、Na2SO4,为检验两种物质的存在,请你根据所选择的试剂,按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0.下列各组物质中,从某种特征分析,其中有三种物质可归为一类,请指出它们所属同一类的类别,并指出属于另一类的一种物质(将答案分别填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1)CuSO4·5H2O 金刚石 食盐水 NaOH

(2)H2O CO2H2SO4 CaO

(3)H2SO4 Ca(OH)2 Mg Na2CO3 四、计算题

21.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B.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是同种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C.一些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也作还原剂,如C、H2;D.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非多少。

2.D

解析:寻找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D

解析:寻找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 4.C

解析: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才是酸;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才是碱;D.NH4Cl是盐,从化学性质上看,NH+4可看成金属阳离子。

5.C

解析:只有可溶性的强酸与可溶性的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和水的反应才符合条件。 6.D

2-

解析:A.银与稀硫酸不反应;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2H+SO2+4+Ba

2OH=BaSO4↓+2H2O;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O+CO2↑。

7.D

解析:石膏点制豆腐,为胶体的聚沉,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8.A

-解析:Cu2+2OH=Cu(OH)2↓,Ba2+SO24=BaSO4↓。

9.B

解析: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10.D

解析: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定性。

篇三:【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溶液

? 分散质??粒子胶体:分子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剂?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悬浊液???浊液??乳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物理方法

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

①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胶体)+3HCl

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3=AgI(胶体)+KNO3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KI+AgNO3=AgI↓+KNO3(黄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胶体的性质:

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

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Al(OH)3、Fe(OH)3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当然,胶体中胶粒-

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gI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从而沉降。 -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l3+>Fe3+>H+>Mg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42>NO3>Cl ---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MgCl2?2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9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相关文章
  •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基础全扫描]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