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正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17-02-26 05:53: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3、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课标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 合作探究)材料一:招聘启示:

现在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招聘要求和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 A店:30元/天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对比招聘启示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问题:

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2、假如你是求职者,你会选择那个店工作?为什么?

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板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利益的驱动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推销出更多的学习软件。

知识点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效率与公平

1、效率

(1)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理解:①提高效率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①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②一般来说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当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相挂钩时,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如果一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不挂钩时,就会挫伤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材料展示二:你选择在B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了以下情况:

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300元,而从300元转化为5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你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店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1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 是你的19倍。你认为这公平吗?你还愿意干下去吗?

2、公平

(1)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

(2)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允许成员之间收入有差距,反对平均主义。)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②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和稳定;③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他们之间也有矛盾。

4、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原因:①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②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

重要的制度保证。

3、两个重要举措:

(1):两个合理比重: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②做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①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②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公平分配

4、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知识拓展】

1、初次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农、工、建、商、运五个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它分为三部分: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形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2、再分配:指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平衡发展需要等。再分配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不违背。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

(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成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世界上从来没有同步富裕,即使在原始社会,差别也同样存在。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社会全体成员同时、同等程度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这部分人与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4、包容性增长:要求包容经济、社会和生态,包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包容本土化和全球化,在我国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包容效率与公平,以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增长,是以机会公平为基础的增长,只有做到机会公平,才能真正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课堂练习 】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总是绝对对立的 B、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B、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

C、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 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8、(2010·山东文综·T18)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9.观察下图,对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工不同酬应不同,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B.容易导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

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D.初次分配也应注重公平

10.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1.2011年“两会”期间,某政协委员提交的关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案指出,目前我国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0。46,远远

超过警戒线,10%左右的家庭占有了45%的城镇居民总财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

①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②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③整顿分配秩序,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平均分配 ④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2.2011年很多地方实施了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既要以提高公益服务水平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

也要统筹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分配关系,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对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些措施() ①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贯彻了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的精神

③体现了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 ④有助于劳动者树立自主择业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税、土地增值税以及土地出让金等。从构成可见

( ) 13、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征税对象为具有房层产权的房产。我国物业税将率先在北京试点,它整合了现行房产税、城市房地产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开征物业税有利于给楼市降温 ③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开征物业税可适当限制政府“卖地为生”的行为

④开征物业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A.②④ B.②③C.①④D.①③

14.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 A )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该市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省份共有27个。上调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有

④给粗放型企业以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D) 15.近年来,北京、河南、海南等10多个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都超过20%。据统计,今年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①保护劳动者权益②让低收入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③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 “包容性增长”是使经济发展回归增长本意,即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

改善同步进行,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使人民生活 水平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理顺收入分配机制( B)①要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②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④应主要依靠国家来调节收入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D.②④

17、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何在?

18.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必须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理解。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004-2007年我国城乡收入比分别为3.21:1、3.22:1、3.28:1、3.3: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现阶段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原因。

【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当前分配制度中坚持的效率优先和公平原则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掌握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收入分配个公平。

【板书设计】

(一)效率与公平(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1、效率的含义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公平的含义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答案

1-----16::C、A、C、C、C、B、D、B、A、C、D、C、A、A、D、B

17、(1)公平是效率的保障,维护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2)维护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更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

(3)维护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更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4)维护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5)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18、(1)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就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总体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有利于协调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1)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谐。

(4)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篇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 备课人:张健 2015/9/4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考纲要求

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查重点)。

二、高考考情与预测

1、高考考情(见学案“高考回眸”)

2、命题规律及趋势

本框题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相关知识。效率与公平这一考点是现实性极强的一个考点,也一直是高考的核心考点。且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会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相关试题,如结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增加等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分析,在2016年的复习备考中,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调整,新一轮援疆,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等。

考点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点拨:(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悬殊。

(2)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新教材修订)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新教材修订较多)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

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新教材修订)

(提高两个比重的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提高两个比重的具体措施: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新教材修订)

点拨:正确理解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按三方面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三是企业或集体自留部分。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或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国家参与),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后(基础上),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满足社会消费和福利事业的需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怎样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在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和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试题中一般是指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再分配——一般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的。试题中常用补贴、保障、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等。

考点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点拨:1.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不仅不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相反,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然后,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共同富裕

2.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有利于克服平均主义(误区)。

(1)按劳分配既体现了公平的要求,也体现了效率要求。

(2)按生产要素分配可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体现了效率要求;同时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要遵守机会均等,规则平等原则,这又体现了公平要求。

3.区分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分配政策。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兼顾效率和公平。(社会主义经济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分配政策: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要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扩中、提低、调高、取非;)。

4.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1)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

(2)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只有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兼顾效率与公平,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高考回眸:

1. [2012·江苏卷] 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③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分配政策。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实际上就是要减少低收入人数,增加中等收入人数,因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增加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有利于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②③应选。①错在“各阶层收入”上。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题意无关,④不选。

2.[2012·课标全国卷] 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B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社会公平及统筹城乡发展的知识。该市采取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使外来人员可以和本市市民享受到同等的权利,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这一举措不会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也不会减少城市管理支出,②④说法错误。

3.[2012·天津卷] 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

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

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

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C [解析]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点。材料中扶贫标准

不断提高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不断增加,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故选答案C。

4. (2012年浙江文综)2011年,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 000元提高到3 500元后,又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如月销售额和营业额的最高标准都由原先的5 000元提高到20 000元。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的直接效果是(

)

A.促进分配公平,达到财政收支平衡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C.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解析:C 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国家的宏观调控。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者税负,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大幅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C项符合题意。国家提高税收起征点利于促进分配公平,但不一定能够达到财政收支平衡,也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A、B两项说法不正确。上述措施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但对企业转型升级不一定起到推动作用,D项说法不正确。

5.(2 011高考江苏卷) 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

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

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 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效率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图示信息显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比例方向变化,①错误;但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继续拉大,效率反而会降低,②符合;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③错误,④正确。

6.(2011年山东文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

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本题考查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①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②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形成,不应由政府定价,③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④。

7.(2011年上海文综)倡导“包容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包容性发展必须强调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意味着当前在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时要( )

A.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B.把提高效率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C.通过牺牲经济效率换取社会分配公平 D.通过提高效率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效率与公平知识的理解。材料中“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其主要强调社会公平,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观点错误。

8.(2010年山东文综)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B 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A项说法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应注意公平;C项说法错误,

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

建设;D项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公平,而不是效率;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8.[2013·江苏卷]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

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

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

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左图(上)所示。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

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

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左图(下)所示。

A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 A+B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左图(上)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答案] 收入增长速度快;各组收入增长最低都在10倍以上。收入增长不平衡;2008年最低、中等、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分别约为1985年的14倍、21倍、33倍。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2.3倍扩大到2008年的5.6倍。

[解析] 本题以城镇居民收入为视角,以基尼系数为研究对象,主要考查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结合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抽样调查结果,主要从收入增长速度、不平衡性以及收入差距三个角度概括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从左图(下)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答案] 作图(见下)

选项:①。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选项:③。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基尼系数公式并结合材料二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的基尼系数要比2008年的

篇三: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政治组刘海

【教学设计理念】

当前新课程改革下,思想政治教学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学生都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更应该结合政治科本身的特点,注重把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更好地联系起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联的事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来,用案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点拨和解惑中增进学生的知识;在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实践体会来获取新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承接上单元关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而提出的“收入与分配”进行展开,这样在逻辑编排上体现了知识之间的严密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本单元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原则。当社会财富创造出来以后,自然就存在如何分配问题。由此本单元对财富分配问题的阐述也就体现层层深入的的道理。在第七课第一框,教材对我国当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既坚持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又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多种方式,这既体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接着针对我国现阶段在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对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进行展开。这就顺理成章地切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课题。本框分两部分,第一目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本目教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公平含义,特别是收入公平;其次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当前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第二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首先让学生了解效率的含义、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以及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重要要讲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因为这是我校青年教师优质示范课,而我校学生整体素质又不高,所以在备课和讲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行情况,尽可能从学生本时在实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充分运用课本素材和生活素材导入本课。从形象到抽象,层层深入。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学生关注现实中收入的差距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收入分配问题。

(2)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效率和公平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和不足。

【教学重点】

1、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1、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性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课堂辩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材料一: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情况,中国平安执行董事2010年年薪1067.18万元,广发证券董事长2010年年薪869.86万元,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2010年年薪652.54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2010年年薪715.48万元,华远地产董事长2010年年薪758.17万元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高管天价年薪,长时间以来一直遭到社会质疑。关于国内高管薪酬特别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高管的薪金的争论,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期国家有关部门也接连下发的国有和国有控股负责人薪酬管理的相关意见与办法。

2

材料二:”亚洲最挣钱的公司”中石油职工平均年薪13万,另据《南方日报》报道,2010年广州企业高管年薪603659元,而一线操作员平均工资只有19659元。薪金差距30倍。 问题1:企业高管及员工取得的酬薪属于什么方式的分配?

问题2:你觉得材料中这种收入差距合理吗?

(讲授新课)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说法,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效率的提高,适当的收入差距是可以的,但以上这种情况的存在,又如何体现公平呢?进一步分析,这样的收入分配,最终能否真正促进效率,还有待商榷。 情景一:动漫《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羊村村长分配青草的场景,起初村长要求羊村所有成员去田地割草,然后把割回来的草进行平均分配,第一次喜羊羊割的最多,而懒羊羊割得最少,但两者分得却一样多,久而久之,懒羊羊发现这个道理,当去割草时,它干脆躺在田地睡大觉,其它的羊也跟着效仿,后来,每天村里割得草越来越少,大家都吃不饱。

(指导学生结合书本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原因是村长没有给每个成员布置割草的任务,使得它们在割草上付出的努力各有差距,而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没有充分考虑羊群之间的利益,从而影响草的数量,即效率。

(多媒体显示)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情景二:后来,材长考虑到此问题,要求每只羊每天必须割40斤草,并且制定了奖罚办法,每只羊完成任务,可以从草中分得30斤作为口粮,多余的上交给羊村。第二天,懒羊羊一大早就出发割草,割完40斤草,它又躺在田地睡大觉。而喜羊羊依然很勤快,它不仅完成了40斤任务,而且多割了40多斤,全部上交给羊村。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这次是因为村长在接受上次经验的基础上,注意到了割草的效率,所以此次在割草前就布置了任务,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多媒体显示)2:公平的含义及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3

(指导学生看书并回答提问)①公平的含义较宽泛,经济学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多媒体显示材料,学生思考)

★收入分配聚焦一:2010年广州企业高管年薪与职工平均年薪的巨大差距,这仅是一个缩影,在一定意义也可反映我们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收入不公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1):当前收入分配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为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政府应该如何做?

学生思考回答(略)

? 收入分配热点聚焦二

历年来的贪污数据:省部级:北京市原副市长王宝森 1.25亿

云南省省长李嘉廷 1810万

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 自己200万 子女500万

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498万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从福奎 936万

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 544(平均每月30万元)

广西自治区副主席成克杰 4109万(平均每月85.6万元)

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 1000万

黑龙江韩桂芝 2000余万

教师提问: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对以上的收入应采取什么方法?

?

4

5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9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相关文章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