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理想》教案 正文

《理想》教案

2017-02-24 06:05: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理想教案

理想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了很多的“是字句”,“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涵丰富的意义。

【学生分析】

本班为聋八年级,共有十名学生,其中有三名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较强,五名学生学习、理解能力适中,另外两名学生能力较差。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争取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掌握“倔强(jué jiàng) 洗濯(zhu?) 玷污(diàn)”等词语的音形....

义。

3、通过对语句的学习来理解理想的历史、人格和人生意义。

4、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习新的修辞手法顶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结合个人经历,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复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习新的修辞手法顶真。

2、通过对语句的学习来理解理想的历史、人格和人生意义。

教学难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如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等句子。

2、理解《理想》与《在山的那边》两篇诗歌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倔强(jué jiàng) 洗濯(zhu?) 玷污(diàn)”等词语的音形....

义。

2、提高学生有表情朗读诗歌的能力。

3、结合个人经历,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掌握“倔强(jué jiàng) 洗濯(zhu?) 玷污(diàn)”等词语的音形义。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在山的那边》,诗中这样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

念凝成的海!”请问“海”在诗中指什么?(理想)那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谈理想)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医生,老师,或是能环游地球,能遨游太空??(给予正确的好评)。

过渡:这是大家的理想,那么流沙河的理想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流沙河,原名余勋坦,代表作品《草木篇》《流沙河诗集》等。诗人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这也是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多种形式朗读,整体感知

(一)师生齐读课文

要求:手语到位,句子停顿准确,有表情的朗读。

(二)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请同学到黑板上填写,检查预习情况;

(2)教师纠正错误(用不同颜色粉笔);

(3)齐读词语(加点字打出拼音,不加点的字直接打手语);

(4)不会的拼音写在书上。

缀连(zhuì) 脊梁(jǐ) 船舶(b?) 远行(xíng) 倔强(jué jià......

ng) 鬓发(bìn) 洗濯(zhu?) 寂寥(liáo) 玷污(diàn) 扒窃(p.....

á) 蜕变(tuì) 功勋(xūn) 庸人(yōng) ...

诅咒(zǔ zh?u)..

碌碌终生(lù) 绝处逢生(féng) 可望不可即(jí) ...

2、解释词语的意思。

(1)教师请学生试着说,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诗歌解释词语;

(3)出示书面的文字进行词语解释;

(4)不会的写在书上。

离乱: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亲人分离、社会混乱。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倔强地反抗着命运”意思是和命运作斗争,不屈服与命运。 ??

洗濯:濯,洗。

副产品:在生产主要产品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非主要产品(次要的,不是主要的))比如说:芝麻可以榨香油,榨香油剩下的是麻酱,麻酱就是副产品。(香油是主要的,麻酱是次要的。)

寂寥:形容寂寞空虚。(出示图片)。

玷污:弄脏,比喻辱没、侮辱。

扒窃:从别人身上偷窃。(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并请学生说出这种偷窃行为是错误的)

庸人:平凡人,普通人。

浪子回头:比喻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举例:以前某个人经常偷东西,后来被抓到警察局,经过教育,不再偷东西了,就是浪子回头。

绝处逢生:当一个人无路可走的时候,重新获得生机。举例:他被五个歹徒

追杀,后来遇到警察了,简直就是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即,靠近、接触。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出示海天相吻的图片,解释,海和天相接的弧线是可以看到的,看着很近,但是真正的离我们很远,只有在远远的地方看,才会有这条弧线,等到近处一看,这条弧线就没有了,因为海和天不可能会相交在一起,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视觉现象)朗诵“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三)自由朗读诗歌,想想这首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理想的意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理想》这首诗歌,课下同学们要多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内:抄写课后生字。

课外:熟读歌。

【教学日期】

2012 年 10 月 15 日

【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句的学习来理解理想的历史意义、人格意义,理清诗歌脉络。

2、熟练掌握比喻句,知道把()比作()。

3、通过对段意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到理想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语句的学习来理解理想历史意义和人格意义,理清诗歌脉络。2、熟练掌握比喻句,知道把()比作()。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句的学习来理解理想历史意义,人格意义,理清诗歌脉

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理想》这首诗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理想》。

二、串讲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学习第1节诗歌

1、教师领读第1节诗歌,想一想第一节诗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第1节诗歌学习过程

(1)教师提问:第一节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预设学生回答:比喻,拟人??

教师点评:如果学生回答比喻,可以用很好,对等词语点评;如果学生回答拟人或其他,请学生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拟人?如果学生不能回答,那就证明自己错了。如果学生回答的是错的,用“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东西”这一规律来引导。

(2)教师提问,哪一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预设学生回答:理想是石,理想是火,理想是灯,理想是路。(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可以围绕“比喻是把东西必做东西”这一规律来引导。)

(3)教师提问:把()比作()

预设学生回答:把(理想)比作(石);把(理想)比作(火);把(理想)比作(灯);把(理想)比作(路)。

(4)段意的概括:“敲出星星之火,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夜行的路”这三句表明时间是晚上,第四句“引你走到黎明”从晚上到黎明,是谁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呢?(理想),所以,第一节说了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3、齐读第1节诗歌。

4、教师总结:第一节诗歌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首诗歌还有很多地方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找一找。

预设学生回答(学生找到哪一句,引导学生学习哪一节诗歌)

例一: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例二: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例三: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例四: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

(二)学习第3节诗歌(根据学生找到比喻句的顺序)

1、齐读“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这句话。

2、第3节诗歌学习过程

(1)教师提问:“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预设学生回答:是比喻句。

过渡:对,是比喻句,那么把()比作()呢?

预设学生回答:把理想比作珍珠。

(2)过渡:是的,理想如珍珠,为什么又说“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呢?教师引导:(出示脊梁骨的图片),如果人没有了脊梁骨,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可能会表演出没有脊梁骨的样子)

教师总结:是的,如果人没有了脊梁骨就不能坐,就不能站了,说明了脊梁骨对人很重要。同样的,“理想是历史的脊梁骨”说明了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理想对历史很重要。

教师总结:对,说明了理想对历史的重要性,那么,从哪可以体现出理想对历史的重要性呢?

预设学生回答: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请学生读读这句话)教师解释:古:以前;照:照亮(前进的道路);今:现在;来:未来。以前的理想照亮了现在前进的道路;现在的理想照亮了未来前进的道路,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所以,“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表明了理想对历史的重要性。

3、齐读第3节诗歌

(三)学习第2节诗歌

1、学生自己读一读第2节,看看第2节中四句所说的年代一样吗?对应的理想是不是一样的?归纳出段意。

预设学生回答: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2、齐读第2节诗歌。

3、第2节: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的历史意义

第3

过渡:除了第3节的比喻句,还有哪些比喻句呢?(第4节诗歌一二句)

(四)学习第4节诗歌(根据学生找到比喻句的顺序)

1、读一读1、2两句话,看看是不是比喻句。

2、第4节诗歌学习过程

(1)教师提问:“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是不是比喻句?(是),把()比作()?

预设学生回答:把理想比作罗盘;把理想比作船舶。

(2)教师提问:这两句话说明了理想有什么作用?(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 预设学生回答:导引方向。

(3)教师提问:这一节里还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读一读3、4两句。 预设学生回答: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把理想比作海天相吻的弧线。

(4)“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能不会回答,教师予以引导:(出示海天相吻的图片)指图:弧线是理想,看着离我们很近,但是,如果想要到那里,容易吗?不容易,海和天相吻的弧线,只能在远处看见,近了就没有了,说明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这一节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但理想的实现要会遇到很多困难。

3、齐读第4节诗歌,体会两个比喻句的寓意。

过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两处比喻句,诗歌中还有没有比喻句呢?(第6节)

篇二:《理想》教学设计

纪春玲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10 页

纪春玲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10 页

纪春玲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10 页

纪春玲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10 页

纪春玲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10 页

篇三:《理想》 教案

1

2

3

4

生比较乖巧听话,所以中规中矩的进行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到第二堂课第二个班级的上课时候,因为班级里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在朗读品读课文的时候,他当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理解:“老师,为什么理想是肥皂呢?肥皂能产生美丽但梦幻的泡泡,意思是理想易碎吗?”到这时,我才猛然醒悟,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理解啊?学生的理解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啊?于是,我随机应变,马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自讲此诗的中各自喜欢章节,允许质疑,允许有不同的见解,老师只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再稍作总结和强调,摆正他们的理解方向。如此这般,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变得很高,大家各抒己见,老师上课也倍觉轻松。于是,这篇文章的主旨内容的理解就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 由此我反思自己的教学,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远远不及课堂上根据随时的情况改变教学方针来的重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讲解,学生一定会表现超越寻常。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积极性更高,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老师似乎更轻松,但实际上这种课堂对老师以及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如果事先没有充分而全面的备课,不能预设出学生讲解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的话,是很难架驭课堂的。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们年轻的老师都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但更能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也能将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还给学生,更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思维性,而不再试将他们禁锢在课堂里。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与拓新。

万先劲老师:这篇课文通过一系列的比喻,赋予了理想多重的含义,课文的被容较容易理解,字词也比较简单,所以,教学重点和难点和容易突破。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内蕴这个环节中,一学生对“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提出质疑,说为何不是砖头石块?砖头石块的力度大,可以砸碎黄金梦,我一时也找不到解决方案,于是,我机智巧妙的将这个疑问带给了学生,提问说:“看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这位同学理解?”学生的思维火花的马上得到闪现与燃烧。一同学马上就说梦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闹钟敲与生活实际比较接近。于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提出了很多疑问,学生也给出了很多的理解,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大家的兴趣逐步提高,积极参与其中,有修有改,体现了灵活的思维。

总之,把生活中的事例运用到本课教学中,成功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些做法还是很有价值的。

李艳利老师:今天在上这首现代诗时产生了一些小插曲。

初中生在笔头练习时经常会出现许多错别字,而且往往是“屡教不改”。为了以示惩戒,我常常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趾高气扬”地说,某某这个字写错了,抄五遍! 结果,今天我在板书作者名字时,把流沙河的流少写了一点,下面马上有同学嚷,老师,你那个字写错了。我转身一看,果真是写错了!于是,我顺口夸奖他们说:“看来同学们的细心程度比以前更胜一筹了啊!连老师的错误都能看出来了,那么我相信,以后你们自己的错误也会尽量避免越来越细心了是吗?”学生一听我这样的表扬,自然是很高兴,心情愉悦之下的学习,课堂气氛学习效果自然很是不错。

表扬是治疗学生学习毛病缺点的灵丹妙药,在课堂上能够机智的处理层出不穷的学习状况,适当的表扬是功不可没的。因此,今天的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提醒了我,适时适当的表扬,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鞭策,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掌握这一智谋,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让学生在适当的表扬中师生的感情贴近,在课堂中学生才会愿意跟从老师的指导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学习。

5


《理想》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0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理想》教案
相关文章
  •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理想【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结构工整而意蕴深远的哲理诗。诗歌用了很多的“是字句”,“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