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语文花开八上答案 正文 本文移动端:语文花开八上答案

语文花开八上答案

2017-05-05 06:54:3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八下语文花开阅读参考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花开》参考答案 课文同步练习答案

第1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1.①chuò;②lín xún;③xuàn;④hǎn;⑤jiè;⑥níng

2.①灰;②啜;③豪;④苍

3.C

4.①片;②座;③个;④条

5.提示:运用比喻,句子通顺,前后一致,形象生动即可。

6.①(心理)描写;这句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表明“我”当时已经被吓傻了,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②议论;点明全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将困难化整为零,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它。

7.①指言谈、行动超出平常,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②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8.乞丐拾金不昧的美德和女士的善良慷慨。

9.既指作者小时侯跑到果园去捡被风从树上吹落的水果,也指那枚滚落到乞丐面前的硬币。

10.示例:人家落难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或:对待处境不佳的人,我们有时要以善良之心,给对方以“风落之果”的赠与。

11.要点:这是爸爸对“我”的劝告,也是我脱险的行动过程,也是我的人生感悟,说明要向困难挑战,才会战胜困难。以此为题有

形象性、动态感,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2.“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

第2课:《在山的那一边》

1.秘;惑;腾;痴;幻;瞬

2.①幅;②副;③付;④符

3.依次是:规规矩矩、清清楚楚、仔仔细细、踏踏实实

4.上;膛;上;行;上;章;荡

5.示例:(粉红)的荷花;(舞动)的莲叶;(晶莹)的露珠;(快乐)的游鱼

6.要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7.①“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②“枯干”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我”对理想的渴望。

8.示例:“小草”象征顽强的生命,“蜡烛”象征无私的奉献,“太阳”象征光明。

9.绘声绘色;看法: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篇二: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 年 级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拂晓 ( fú ) 疏懒 ( sū ) 寒噤 ( jìn )赃物 ( zhāng ) ....

B.霹雳 ( pī ) 伎俩 ( jì ) 絮说 ( xù ) 匀称 ( chèng) ....

C.轩榭 ( xiè ) 嘈杂 ( cáo ) 繁衍 ( yiǎn ) 滞笨 ( zhì ) ....

D.颓唐 (tuí ) 归咎 ( jiù ) 诘问 ( jié )栖息 ( qī )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锐不可当 荡然无存转弯末角 风尘苦旅

B.草长莺飞 五彩斑澜穷愁潦倒 大庭广众

C.物竞天择 巧妙绝伦衰草连天 在劫难逃

D.张慌失措 销声匿迹豁然开朗 重峦叠障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名作,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我们从中不仅能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 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D.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同学们不仅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而且了解了农业的 历史和现状。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

B.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样四弟带来的家乡菜——芦笋。

C.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我们已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回忆性散文。

B.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 说,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石壕吏》是一首五言古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的体现民间疾苦最为深刻

的“三吏”“三别”中传诵最广泛的一首。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则新闻。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因

此在叙事过程中不能插入议论。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

⑴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⑵ 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⑶ 登临吴蜀横分地,。(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⑷ 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⑸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⑹ 王维《使至塞上》中视野开阔、意境雄浑的千古名句是 , 。

⑺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⑻ 湖上影子, 、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 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 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 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 童因饥饿而死亡。

⑴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2分)

⑵黄先生对一个叫“光盘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

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且至今仍

能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11-15题。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斯是陋室( )⑵可以调素琴( ) ..

⑶不蔓不枝( )⑷宜乎众矣( )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C.实是欲界之仙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4.甲文以孔子的话结尾,有什么好处?(2分)

15.乙文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6—19题。

给抗生素“把把脉”

①1943年,青霉素的诞生开启了抗菌疗法的黄金时代,其后还出现了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阿莫西林等常用抗生素。但是,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60多年间,很多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性。这些耐药细菌毒力很强,大多数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曾经只需2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足以杀灭的肺炎球菌,如今出现了新种,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近年来还出现了超级细菌,最著名的是源于南亚的NDM-1超级细菌。而2011年美国出现的CRKP超级细菌,则比以往细菌的耐药性更强,人感染这种细菌后的死亡率达到35%以上。为对付细菌耐药性,医药学家又开发出头孢氨苄、头孢曲松钠等药物,直到最新的碳青霉素,但也赶不上细菌突变的步子。

②这一切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滥用抗生素从多种途径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强。滥用抗生素唤醒了细菌中原本沉默的耐药基因,即当我们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被快速杀死,而留下含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并大量生长。再者,细菌体内有一个SOS修复系统,可以帮助细菌修复来自外界的损伤,而滥用抗生素增强了细菌的修复功能。滥用抗生素还会诱导细菌感受态的产生。感受态是细菌的一种容易接受外源基因片段的状态。例如,肉类制品上如果残留有耐药基因片段,很容易被体内处于感受态的细菌接受,从而造成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③厂家、药店、医院,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生产、销售、使用抗生素药品,这是根本原因。药监部门监管不力也难辞其咎。针对目前抗生素市场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药店持有的药方进行核实,药监部门开展的清理整顿效果有限。更关键的是科学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到位,许多患者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⑤只有给抗生素“把把脉”,明确症结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才能让它更好地造福人类。

【链接材料】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

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16.下列说法符合第①段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60多年间,细菌都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B.很多耐药细菌毒力很强,所有高效抗生素战胜不了。

C.如今肺炎球菌出现了新种,数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征服不了它们。

D.人感染超级细菌CRKP后的死亡率达到35%左右。

17. 阅读第②段,简要概括滥用抗生素会从哪些途径促进细菌耐药性的增强。(3分)

18.请在第③段开头加一句恰当的话,提示该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即可)(2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4分)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0—24题。

红橘甜了

放下电话细一思量,这已经是父亲第四次催我了。父亲说,这场大雪过后,红橘更甜 了,硬是甜得入了心呢!说这话时,那声音挺富激情的。父亲的意思,要我快些回去,尝尝今年橘子的味道。

父亲精心侍弄的那些红橘树,是十多年前我从外地弄回去的。那一年我刚参加工作,为了表示孝心,我特地买了十几株红橘苗,回家同父亲一起栽下。从此,父亲便精心侍弄那些树苗,似亲儿女般。浇水、施肥、修枝、杀虫,那严肃劲,不亚于教育我们。那些果树也很通人性,几年后便出落得挺拔而多姿。我记得第一年花开时节,父亲在电话里像孩子见到第一场雪那般激动,父亲说,白花花的满树枝啊,香气跑了好几里呢!当乡亲们夸奖橘花的香气时,父亲又像孩子受了老师表扬那般露出羞涩的神色,说,这树是我儿子从县城弄回来的优良品种呢!就这样,父亲怀着兴奋和渴盼的心情,等待着橘子的成熟。那几个月,我们隔几天总接到父亲的电话。橘子有指头大了呢!橘子有乒乓球大了呢!橘子有鸡蛋大了呢!有些橘子有黄色了呢!有几个橘子全部黄了呢!父亲总是在说橘子!

那一年,父亲将首先变黄的橘子采了下来,并打来电话,叫我快些回去尝尝!时至年末,我们哪能抽出时间啊!在苦苦等待后,父亲同母亲商定,第一批橘子一定要送来让我们尝尝。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树是儿子买的,也是儿子跟自己一同栽下的,儿子不吃第一个,谁吃?在那个飘着大雪的冬日的早晨,父亲从百里之外的故乡,带上十九个首先成熟的红橘,来到我的面前。看着我们一家三口甜甜地吃着甜甜的红橘,父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们劝他,你老也快尝尝呀。父亲说,我早吃过了,一天好几个呢!我的泪便涌上来,因为父亲出发后,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父亲带来的第一批橘子是十九个。我强压泪水,挑了个最大的剥开后,双手递到父亲面前。父亲颤巍巍地接过橘子,拿一瓣放进嘴里,慢慢咀嚼。我再次从父亲脸上看到了我参加工作第一天父亲送我时的表情。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 《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

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

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

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

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舓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

?消息?。

(3)通讯舓:

中国——新华舓 美国——美联舓、合众舓

英国——路透舓 法国——法新舓

日本——共同舓 俄罗斯——俄通舓、塔斯舓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

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

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臽人口的《沁园

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

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

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

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

泼墨写出一系列脍臽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

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

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

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

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舔防的城市,为

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

海战役的前夜。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kuì ) 歼灭(jiān )督战(dū ) 芜湖(wú )签订.....

(qiān ) 取缔(dì )对臷(zhì ) 要塞(sài ) ...

2. 课文标题中的?百万大军?中的?百万?是( B )

A约数,指很多,如古文中的?九、十二、百千?。 B确数,确指一百万

军队。

C约数,指百万左右。D夸大其词,用来威舑敌人,相当于?号

称?。

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

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

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故放在中路军之后写。D中路军在24

小时内30万人都渡过了长江。

4、?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里采用了 比喻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我们的根据地

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 。

【合作探究】

阅读?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等句,回答问题。

5、这段文字选自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体裁是

___________,这段文字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把我军与敌军战斗情况进行对比的文字是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对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是 ,其作用是

( ) (多项选择)

A补充说明战役背景 B点明我军胜利原因C补充叙述战役侧面情况

D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8、文中能解释为什么抵抗?甚为微弱?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充分

反映了国民党广大官兵的___________情绪。

9、文中写两个方面情况,后者详前者略的理由是( ) (多项

选择)

A.多用笔墨揭露,以充分表现对敌人的愤慨 B.人民解放军情况人所

皆知,故可略过

C.揭露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表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说明我

军发动进攻是正义的

D.点出国民党广大官兵希望和平,以与国民党少数战犯区别,有利于争取

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四、秋天,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10、中国开始研臸原子弹前,对于要不要接受外国技术的支援发生了争论。

A派认为,中国的技术水平相当落后,无法独立完成核弹研究,必须首先接受技

术支援,然后自己再发展;B派认为,要搞就自己独立搞,不要别人的支援。两

种意见最后拿到了毛主席的案头。毛主席看后,大笔一挥,写了这么一个批语:

先练好楷书,再练草书。聪明的你认为毛主席支持哪种意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关系复杂的长句,会使语意晦涩难懂。读下面一句译文,完成⑴⑵

两题。( 分) 也许因为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不准备激化同中国的关系,对于北京就华盛顿对其施加压力所采取的坚定立场作惊人的让步。

⑴根据文意判断,谁对谁作出让步? ⑵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要求层次清楚,文意明白,

不得改变原意。

【精读精练】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

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

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

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

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

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2、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13、?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15、?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16、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7、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1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主题阅读】

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8、这是一篇( )。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语文花开八上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17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语文花开八上答案
相关文章
  • 语文花开八上答案

    八下语文花开阅读参考答案《八年级下语文花开》参考答案课文同步练习答案第1课走一步,再走一步1.①chuò;②línxún;③xuàn;④hǎn;⑤jiè;⑥níng2.①灰;②啜;③豪;...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