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正文 本文移动端: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2017-05-05 07:00:3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吴隐之传》阅读答案

吴隐之传(选自《晋书》)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③,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④,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⑤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注:①介立:孤高独立②儋石无储:家中一无积蓄。③铨衡: 指主管选拔官吏的职位。④清级:清官 。⑤班: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善谈论( ▲ ) 及其执丧( ▲ )

辍餐投箸( ▲ ) 妻自负薪( ▲ )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弱冠而介立 泉香而酒洌

B.以儒雅标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为之悲泣 当余之从师也

D.勤苦同于贫庶 受地于先王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12.用/为下面句子划分两处停顿。(2分)

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吴隐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9.(4分)擅长 到了 停止 背

10.(2分)B

11.(2分)(1)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

12.(2分)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3.(3分)善于谈论、博学多才、孤高独立、操守清廉、孝顺尊长(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伯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像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只好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篇二:《晋书?王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裴頠,戎之婿也,頠诛,戎坐免官。齐王冏起义,孙秀录戎于城内,赵王伦子欲取戎为军司。博士王繇曰:“濬冲谲诈多端,安肯为少年用?”乃止。惠帝反宫,以戎为尚书令。既而河间王颙遣使就说成都王颖,将诛齐王冏。檄书至,冏谓戎曰:“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卿其善为我筹之。”戎曰:“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以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尝,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冏谋臣葛旟怒曰:“汉魏以来,王公就第,宁有得保妻子乎!议者可斩。”于是百官震悚,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②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采。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頠,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其后从帝北伐,王师败绩于荡阴,戎复诣邺,随帝还洛阳。车驾之西迁也,戎出奔于郏。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时召亲宾,欢娱永日。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蹇谔:正直耿介。蹇,通“謇”,正直。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B.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C.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

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D.孙秀作逆/天子幽逼孤纠合/义兵扫除元恶/臣子之节/信著神明/二王听谗造构/大难当赖忠谋/以和不协

5.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 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

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戎年幼聪慧,善于推理。他虽然看到路边李树上结满果实,却不像其他孩童一样争着去摘取,并准确推断出李子是苦的。

B.王戎胆量非凡,临危镇定。年少时在宣武场观戏,笼中的猛兽怒吼吓跑了众人,只有他一人未动,神色不变;危难时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毫不畏惧。

C.王戎喜好谋利,极为吝啬。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日夜计算,总嫌不够;他送给结婚的侄子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却又要了回来。

D.王戎浮沉宦海,为官圆滑。他身处乱世,不以名节为意,掌管人才选拔事务时只是在官门中迁转而已,不选出身寒微的人,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以王就 第,不失 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也。(5分)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5分)

参考答案

4.B

5.A 连坐,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有一定关系的人(如亲属、邻里或主管者)连带受刑的制度。

6.D 原文中是“并未清退徒有虚名的人”。

7.(1)(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重点词语:“就”“委”“崇”)

(2)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重点词语:“归宁”“色”“遽”)

参考译文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王戎幼年聪明,神采飞扬。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发现后看着他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像山崖下的电光。”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栏里吼声震地,众人都吓跑了,王戎一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神色镇定。魏明帝在阁上见到而称奇。又曾与一群儿童

在路旁玩耍,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大家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有人问他原因,王戎说:“树在路边而果实多,必定是苦李。”摘到后果然是苦的。

裴頠是王戎的女婿,裴頠被杀,王戎获罪被免官。齐王司马囧起义,孙秀将王戎囚于城内,赵王司马伦之子想任王戎为军司。博士王繇说:“濬冲狡猾奸诈,诡计很多,哪里肯为年轻人效力?”司马伦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惠帝返回宫中,任命王戎为尚书令。不久河间王司马顒派遣使者到成都王司马颖那里游说,将要讨伐齐王司马囧。讨伐的檄文到了,司马囧对王戎说:“孙秀作乱,天子被幽禁威逼。我纠合义兵,扫除首恶,臣子的节操,在神明那里显现。二王听信谗言,造成大难,(我)当依赖您的忠心谋略,来调和矛盾。请您用心为我筹划此事。” 王戎说:“您首先倡义兵,匡正安定晋室大业,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然而论功行赏,没有遍及有功之人,朝廷内外失望,人有二心。现在二王带兵百万,势不可挡。您若以王的身份回府第,不会失去原来的爵位。交出权力,崇尚谦让,这是寻求安定的计策。“司马囧的谋臣葛旟发怒说:“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难道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发此议论的人当斩。”于是百官震惊害怕,王戎装作药性发作掉进厕所,才能够免于被杀。

王戎因为晋室正处于混乱,仰慕遽伯玉的为人,顺随形式屈伸,没有忠正的节操。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沉浮,在官吏内迁转举荐而已。不久被任命为司徒,虽然地位总领三司,却把正事交给同僚。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他原来的属下官吏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他就避开。

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积聚财物,不计其数,常自执算筹,昼夜计算,总嫌不足。又很吝啬,自己舍不得吃穿,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

女儿嫁给裴頠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会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他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此在世上受到嘲笑。

王戎后来跟着皇帝北伐,朝廷的军队在荡阴溃败,王戎又去了邺,跟随皇帝回到洛阳。皇帝西迁长安时,王戎出奔到郏。在危难时期,亲自作战,谈笑自如,未尝有惧怕的样子。时常召集亲朋宾客,终日欢娱。永兴二年,在郏

县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相关阅读: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背诵高中十四篇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司马光《独乐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纯孝之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三:晋书·宣帝纪 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书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晋书宣帝纪》)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B.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C.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D.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5.下列对原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教: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建立在由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B.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的晋侯秦伯,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变。D.魏鼎:文中指魏国的重要礼器。鼎有三足两耳,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刑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重器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懿博学多闻,信奉儒家思想。汉末天下大乱,他有心忧天下之志,但他因为汉室衰微,不愿屈服曹氏,以装病拒绝做官。B.司马懿有奇策善谋,临危不乱。他做军司马以后向魏武进言,魏武帝听从之后,国家费用充足;他统领魏武帝丧事,朝廷内外安定,秩序良好。C.司马懿老谋深算,能屈能伸。他主动和太子结交,魏文帝即位后倍加重用他,在天子病危之际,他受顾命辅政;受到魏武怀疑,他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最终消除了魏武的疑虑。D.司马懿有雄心大志,又心狠手辣,据说他有狼顾相,诛杀曹爽时,大肆杀戮,支党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杀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2)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答案:4.B5.D定是传国重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文中未停止曹魏天下。6.C不是他主动和太子结交。收与太子游处。7.(1)魏武帝为丞相,又征召他为文学橼,给使者下令说:若再犹豫不决,就把

他逮捕起来。(辟赦盘桓收各1分,句意1分。)(2)于是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人臣的人,必会干涉到你的家族之事。太子平时与宣帝交好,常常庇护他,所以能无事。(非人臣,预,善,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里,古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姓司马,司马懿司马懿少年时既有奇节,聪明而又谋略,博学多闻,潜心于儒家研究。汉末天下大乱,司马懿经常慨然为天下有心。汉建安六年(201),宣帝被选拔为向朝廷报事的上计掾。魏武帝当时为司空,闻宣帝之名而欲征召他任职。宣帝知道汉朝国运已经衰微,不愿屈服于曹氏,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拒绝征召。魏武帝使人夜里去刺探他,宣帝卧床不起。魏武帝为丞相,又征召为文学掾,给使者下令说:若再推辞不来,就把他逮捕起来。宣帝惧怕而就职。于是使他与太子一起相处以切磋学问,后迁为黄门侍郎,又转为议郎、丞相东曹属,不久转为主簿。魏国建立后,迁为太子中庶子,每次参与议定大事,总有奇策异谋,为太子所信赖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号称四友。后迁为军司马,对魏武帝说:昔日箕子陈述治国之谋,把食放在首位。当今天下百姓不参加耕种的有二十余万,这不是治国的长远谋略啊!虽然战事未停,应该一边耕种一边守备。魏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务农积谷,国家费用丰足。魏武帝在洛阳去世时,朝野人士以为会出现危险局势而害怕。宣帝统领丧事,内外宁静无事,奉灵柩回邺安葬。魏文帝袭职即王位,封宣帝为河津亭侯,转为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在魏吴边界观兵。宣帝留镇许昌,改封为向乡侯,转为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宣帝坚意辞让。天子说:我处理各种政务,夜以继日,没有片刻休息时间。任此职并非荣耀之事,只是为我分忧罢了。天子病重时,宣帝与曹真、陈群等在崇华殿之南堂拜见天子,天子临终遗命让他们辅助少主,给太子下诏说:有人离间此三公的,要慎重处理,不要怀疑他们。宣帝内心嫉妒而外表宽厚,对人多猜忌,善用权谋,魏武帝察觉宣帝有雄心大志,又听说宣帝能像狼一样回首反顾,想试验他。召来同行,使他走在前面,令他反顾,他面正向后而身不动。魏武帝又曾梦三马食于一槽,心中很厌恶。于是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作人臣的人,你以后要防备。太子平时与宣帝友善,每每庇护他,故得无事。宣帝于是勤于职守,废寝忘食,以致采樵牧马人之间,也要走动询问,因此魏武帝才安心。后来平公孙文懿时大肆杀戮。杀曹爽时,支党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经嫁人的都杀掉,最后竟篡夺曹魏天下。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5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阅读答

    《吴隐之传》阅读答案吴隐之传(选自《晋书》)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①,有清操,虽儋石无储②,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