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年10月) 正文 本文移动端: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年10月)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年10月)

2017-05-05 06:49:4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4年5月编)

作业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了7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此相适应,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历时3年之久,范围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各级机关的改革。

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1988年:合理配置职能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部委内司局机构减少20%。

此次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

1993年: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核心任务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的同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次机构改革的历史性贡献在于:首次提出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这一方案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41个,加上直属机构、办事机构18个,共59个,比原有的

86个减少27个,人员减少20%。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1998年:消除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1998年改革的目的与目标高度协调。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目的,尽快结束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是目标。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三权相协调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标是,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008年:优化组织结构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着力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运行机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这次国务院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2013年:转换政府职能

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

作业2

一、名词解释

组织

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

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

A.罗森茨韦克

C.孔茨 B.卡斯特 D.帕森斯

3.学者( 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D )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

A.人格魅力 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 D.个性特征

8.(A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 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 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的概念。

A.褒义

C.中性 B.贬义 D.创造性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BCD)。

A.信仰的权威 B.认同的权威

篇二: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3年10月)

行政组织学作业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6次政府机构改革,请你查阅资料,把6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总字数不少于1800字。

第1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1982年3月8日,五届全国人机构改革分别展开;2000年,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截至2002年6月,经过四年半的机构改革,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共精简行政编制115万人。 第5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以绝对多数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特别提出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相协调的要求。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不再保

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

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群体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

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1.行政组织学习以行政组织为主体,是指行政组织为应对环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的相互作用性 境变化,提高治理能力,进行系统化、持续的集体学习过程。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2.行政组织文化所行政谓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 A自治县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史背景下,行政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组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 织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对组织及其成员具有持久影响力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5.美国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实行了干部年轻化。其成功点不仅在于精兵简政。这次改革的深远影响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打破了领导职务终身制,二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四化”标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走上领导岗位。

第2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启动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在国务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5300人,增减相抵,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多人。 这次改革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其内容主要是合理配置职能,科学划分职责分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运行机制,加速行政立法。改革的重点是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密切的经济管理部门。改革采取了自上而下,先中央政府后地方政府,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我国改革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尽管由于后来复杂的原因,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但其历史性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第3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3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1993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的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办事机构由9个调整为5个。国务院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8个。此外,国务院还设置了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这次改革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实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行政管理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这次政府机构改革适应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如果说过去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到1992年终于“摸”到了这块“石头”,即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强调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4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改革方案,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建的有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机构改革首先进行,随后中共中央各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及群众团体的机构改革陆续展开;1999年以后,省级政府和党委的

根据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第6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被称为“大部制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

部级机构减少4个。具体内容包括: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要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能源管理机构。设立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组建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国家烟草专卖局改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组建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邮政局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不再保留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组建环境保护部。不再保留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专家普遍认为,国务院这轮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体现了积极稳妥的指导思想。 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

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具体内容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这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其中组成部门减少2个,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行政组织学答案2

一、名词解释

组织::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 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

的每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的行政价值观、行政意识、行政规范和行政思维模式的总合。3.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4.工作再设计就是通过对工作进行重新调整和再设计,使工作更有趣并富有挑战性,以此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 二、单项选择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帕森斯 3.学者( 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 B.自治州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D)两方面的内容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人格魅力 8.( A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的概念。 C.中性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1.( D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D.冲突分析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 D)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 A )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陈国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A),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 D)的特性。 D.软约束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C )问题。手段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事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被称之为( C )“组织发展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C)。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B )B.进一步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动力。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 D )。 D.烈文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BCD)。 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 D.合法的权威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BD)B调查反馈法 D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 ABCD )等特点。A.动态性B.互动性 C.不可逆性D.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 ABC)。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 ABD)。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D考评标度四、简答题 1.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

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发布政府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 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动议; (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 (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2.简述双因素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因此,我们在行政管理中要考虑这两个因素。保健因素能够起着保证和维持原有状况的作用,它能够预防组织成员的不满。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保健因素不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要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采用激励因素,即通过成就、认可、挑战性工作、责任、升迁和发展等因素,来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在组织激励中要更多考虑人的社会性、情感性、心理性需要,充分重视人的成就欲与事业心在调动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点将越来越重要。要尽可能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所导致的激励成本上升和激励手段减少。 五、论述题 1.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彻执行。 缺点:(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的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的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

控制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所谓决定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必须做到: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特别是要理顺同级政权机关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这三个决策主体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1)党政分开。党组织要从过去集中管理一切权力的领导方式中跳出来,在保证大政方针领导的同时,不包揽、代替政府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决策作用。政府要在贯彻党的主张、意图的前提下,作出执行党的决策的具体执行性政策。(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人大在决策时要充分体现党的意图,党委要支持人大充分行使决策权。(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度法制化。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1)调查程序。(2)方案设计程序。(3)可行性论证程序。(4)社会交流程序。(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

行政组织学作业3

以组织结构的方式为标准对信息沟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三种方式。

一、请你分别详细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的优缺点。 下行沟通是指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其优点主要有:(1)领导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2)领导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3)下行沟通可以协调组织中各层次的活动,增进各层次、各职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其缺点是由于信息是逐级传递的,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搁置、误解、歪曲,从而影响沟通的效果。而且长期使用下行沟通,一方面易形成一种“权力气氛”,影响士气;另一方面会养成下级依赖上级,一切听从上级裁决的权威性人格,从而使下级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行沟通是指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的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征求意见等。其优点是:(1)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能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能够增强下级的参与感;(2)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其缺点主要是:在上行沟通的过程中,下级因地位、职务的不同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障碍;下级往往害怕领导打击报复,致使下级不愿反映真实情况。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上行沟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次过多,下级的意见不能及时反映到上面;上行沟通 的渠道不畅通,人民群众缺乏上情上达的机会与途径;领导作风不民主,存在压制下级意见、打击报复、官僚主义等恶习,致使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下级和下属的权威性人格使其缺乏参与感;等等。

平行沟通,又称横向沟通。指在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其优点主要有:(1)办事程序和手续简便,节省工序和时间,办事效率高;(2)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3)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二、针对上述分析,结合你的工作实际,举实例具体分析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运行的?在具体的组织沟通中,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可以举实例进行分析,也可以拟题写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1998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沟通宣传周”活动,向员工推出了众多的沟通方式: (1)“我建议”。这是上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可以使下级和组织成员将自己的看法、意见向上级和领导反映,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增强其参与感;同时,上级和领导可以通过上行沟通了解下级和组织成员的状况、存在的问题等,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2)“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消除相互之间的冲突、扯皮,增进团结;还可以增进组织之间和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助,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弊病。 (3)“报纸及杂志”。这是下行沟通。通过这种沟通方式,领导可以把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意图传递给下属,从而给下属指明工作的目标,明确其职责和权力;领导还可以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要求传达给下属,与下属协商解决,可以增强下属的归属感;还可以增进各层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同学们实际回答本题时,还应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说明这三种组织沟通方式是如何互为补充并发挥优势的。)

谈组织沟通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开放式时代中,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日益成为许多企业获取经营管理成功的关键和决定因素。 一、实现整体优化的需要

首先,沟通是协调组织中的个人、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必须有密切的配合与协调。只有各部门、各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各部门、各成员之间才能彼此了解、互助协作,进而促进团体意识的形成,增进组织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体系合作无间、同心同德,完成组织的使命及实现组织目标。

其次,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然要和顾客、供应商、股东、政府、社会团体等发生联系,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与外部环境惊醒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实现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在环境日趋复杂、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沟通状况,及时捕捉商机,避免危机,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要工作。 二、激励的需要

信息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领导者要引导追随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追随者要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完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完成自己的愿望,而这些都离不开相互之间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向、下向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内容能够通过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和改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成员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他们还有精神层面的需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要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感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精神需要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要使员工真正的感觉到属于自己的企业,并不是仅仅依靠薪水、奖金所能达到的。而更在于那个组织对他的意见的重视,这种参与感的满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而组织沟通,尤其是上向沟通正可以满足员工的这种欲望。良好的沟通能减少团队内的冲突与摩擦,促进工作人员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减少工作的重复和脱节,从而避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三、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的需要

在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和加快,企业因此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繁杂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人员不可能只凭借自身力量和信息渠道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管理人员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就必须凭借沟通,进行智力资源的整合。有效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各阶层能分享

他的想法,并考虑付诸实施的可能性。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行政组织学作业4

四、简答题

1.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为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

一是独权。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变革往往由掌握最高权力者来决定,由下级来执行。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组织变革有三种方式:命令式、取代式和结构变革。

二是分权,就是实行权力分享,让下级参与变革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变革方式:团体决策变革方式、团体解决问题方式。

三是授权,即将权力和责任转交给下属,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变革什么和如何变革。这种变革也有两种方式:个案讨论的变革方式、敏感性训练的变革方式。 2.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 (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 (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 (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 (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11)在今天,民主的观念和价值已经超越了政治领域,而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参与民主正在把民主从政治领域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为了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从而减少或化解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谈判。谈判实质上是一种交易,一方先提出建议和要求,另一方作出评估和反应,反之亦然,直至达成协议。(2)设置超级目标。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3)第三方介入。在矛盾陷入僵持层面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第三方可民主充当调停者、协调者或仲裁者的角色。(4)结构调整。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实行调整,把在冲突中起关键作用的人调离或者撤换。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对人员、职责、资源等重新配置;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让冲突各方归并到其属下由其协调管理。

2.试述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意义。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是指用实现确定好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绩效实践状况,以确定绩效实践水平的活动。

绩效评估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对行政组织绩效管理以及组织自身都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

(1)绩效评估对绩效管理具有基础性作用。首先,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中心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通过对绩效的科学有效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组织效率和服务水平,因此,绩效管理需要建立一套机制来衡量绩效。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套指标体系和相配套的操作机制,寻找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的差距,并以此作为奖惩、晋升、培训等的依据。同时,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绩效管理源于现代企业管理应对信息技术和激励市场竞争的需要,而行下组织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包括市场取向、社会取向、分机取向等,

而其中最根本的还是服务取向。这不仅是现实的市场竞争需求,也反映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传统行政管理以过程为中心,以权力、命令为特征,追求内部管理效率,重点在于管制。绩效管理的引入,把社会公众当成顾客,强调服务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增强了行政部门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和对管理活动产出、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重视。绩效评估通过设定绩效指标、民众参与评估等方式,使得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逐步体现出按照顾客的要求提供服务、让顾客作出选择的原则和做法。

(2)绩效评估是行政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机制。从绩效评估对行政组织自身管理及组织目标实现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具有以下几项功能:第一,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提供了控制机制。如果发现绩效管理实施过程或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可通过评估及时纠正错误,使之导向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方向。第二,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监督机制。它的存在促使政府必须按评估的标准而不是按自己意愿去行事,从而将政府行为导向更有效的为人民谋得的轨道上。同时,行政组织绩效评估为整个社会从外部监督政府作为提供了基准线。第三,绩效评估为行政组织管理提供了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确定奖惩、晋升及培训等是绩效管理起到激励作用的重要体现。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公务员设定了心理预期,若获得怎样的绩效评估结果就能够获得怎样的奖励,这就会激励他们向这个组织预期的绩效目标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工作态度。

篇三: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3年10月)

行政组织学答案2

一、名词解释

组织

组织是在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组织环境

从广义而言,组织的环境是无限的,包括组织外部的每一一个因素。组织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可能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要素。

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结构就是行政组织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

群体

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 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益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D )。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 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 A )。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B )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 D )两方面的内容。

A.人的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

7.领导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是领导者个人的品德修养和(A )。

A.人格魅力 B.个人形象

C.个人履历 D.个性特征

8.(A )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A.选择方案 B.科学预测

C.调查研究 D.收集情报

9.群体凝聚力是一个( C )的概念。

A.褒义 B.贬义

C.中性 D.创造性

10.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 C )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A.《管理心理学》 B.《人类动机的理论》

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 D.《组织与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

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ABCD)。

A.互利组织 B.服务组织

C.企业组织 D.公益组织

2.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ABCD)。

A.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行政组织的相互作用性

3.县级政府包括(ABCD)政府。

A.自治县 B.市辖区

C.旗 D.自治旗

4.群体意识主要包括(ABC )。

A.群体归属意识 B.群体认同意识

C.群体促进意识 D.群体抵触意识

5.美国学者西蒙认为构成权力的基础有(BCD)。

A.信仰的权威 B.认同的权威

C.制裁的权威 D.合法的权威

二、单项选择

1.( D )是管理冲突的基础。

A.提出解决原则 B.找出解决策略

C.形成解决方法 D.冲突分析

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 D)。

A.非正式沟通 B.单身沟通

C.组织沟通 D.正式沟通

3.20世纪90年代( A)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A.陈国权 B.曾士强

C.吴琼恩 D.张国庆

4.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A),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A.行政精神文化 B.行政人员文化

C.行政领导文化 D.行政规范文

5.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 D)的

特性。

A.稳定性 B.实践性

C.强制性 D.软约束性

6.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 C )问题。

A.投入 B.结果

C.手段 D.质量

7.1957年麦格雷戈应邀到联合碳化公司与公事人事部门联合成立顾问小组,把训练实验室的技术系统地在公司使用。这个小组被称之为( C )。

A.“团体动力小组” B.“拓展训练小组”

C.“组织发展小组” D.“T训练小组”

8.美国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在其《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 C)。

A.组织变革模式 B.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C.适应循环的变革模式 D.系统变革模式

9.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 B )。

A.退一步 B.进一步

C.不退不进 D.没有可比性

10.组织发展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调查反馈方法和实验室培训动力。它的先驱是法国犹太籍心理学家( D )。

A.哈特 B.孔茨

C.西蒙 D.烈文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AD)。

A.持续性试验 B.稳定性试验

C.设计性试验 D.示范性试验

2.以资料为基础的组织发展技术包括( BD)。

A.统计法 B.调查反馈法

C.工作分析法 D.职位期望技术

3.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 ABCD)等特点。

A.动态性 B.互动性

C.不可逆性 D.环境制约性

4.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 ABC)。

A.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B.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C.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D.多元行政组织文化概念

5.绩效指标包括的要素有( ABD)。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对象 D.考评标度

行政组织学行政组织学行政组织学行政组织学

第1题: 下列属于狭义上的行政组织的是(政府)

第2题: 在古埃及掌握着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大权的是(法老)

第3题: 在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中,主管全国人事的是(史部).

第4题: 在我国历史上提出政权和治权相区别,主张实行“五权分立”的是(孙中山)

第5题: 职位是(人、目标与权责的结合).

第6题: 下列不属于辅助机关的是(镇政府)

第7题: 影响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的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方面是(经济环境) 第8题: 行政组织冲突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分配资源的有限)

第9题: 行政组织目标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制定目标)

第10题: 不属于行政组织变革的内部原因的是(执政党执政程度和方法的变化) 第11题: 社会组织中规模最大的是 (行政组织)

第12题: 行政组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者,具有(政治性)

第13题: 保护环境属于体现为行政组织的(文化功能).

第14题: 古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第15题: 古罗马帝国时期,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是(皇帝)

第16题: 英国确立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在(1688年)

第17题: 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最为典型的国家是(美国)

第18题: 法国确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是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第19题: 确立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是(秦朝)

第20题: 我国古代主管监察的御史台设立于(元朝).

第21题: 1949年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政务院)

第22题: 马基雅维利的代表著作是(君主论)

第23题: 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学者是(汉密尔顿)

第24题: 《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秦罗)

第25题: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秦罗)

第26题: 组织平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纳德).

第27题: 提出“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三种行政组织模式的学者是(里格斯). 第28题: 认为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掌好舵而不是划桨的组织理论是(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 第29题: 荀子的行政思想是(仁)

第30题: 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强调组织中专业化分工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 第31题: 主张政令统一,提出“尚同”组织原则的古代思想流派是(墨家)

第32题: 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实行的行政组织体制是 (混合制)。

第33题: 实行首长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国)

第34题: 下列属于美国总统的直属机构的是(白宫办公厅)

第35题: 英国地方行政组织不包括(州)

第36题: 我国国务院部门设置数量达到最高点是在(1982年)

第37题: 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是(情感形管理)

第38题: 行政组织编制的性质不包括(权威性)

第39题: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行政院 )

第40题: 三公九卿制始创于(秦、汉 )

第41题: 构成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有(人员、经费、物质条件)。

第42题: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巴纳德、西蒙5柏森斯、梅奥、弗里茨).

第43题: 以下属统率机关的有(国务院总理、乡长、省长)

第44题: 为使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化,编制管理必须做到(程度化、标准化、制度化)

第45题: 行政组织权力变革的主要趋势是(横向分权、行政组织中地领导向普

通成员分权5对社会宏观控制从集体权向分权、纵向分权)

第46题: 行政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的(经费、人员、物资设备)

第47题: 三公九卿制的“三公”是指(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第48题: 宋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州、路、县)

第49题: 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一般方法有(规制型管理、市场化管理、情感型管理)

第50题: (发展结果的差异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充分发展的可能性)属于人的发展的特征。

第51题: (有效运用人的潜能、有效开发人的潜能)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标。 第52题: (综合激励、行为激励、目标激励、需要激励)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53题: (湿度、辐射、温度、噪声)属于人力资源生理开发研究的内容。

第54题: (管理开发、环境开发、职业开发、组织开发)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第55题: (改善组织内部的行为方式、提高 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组织内员工满意度、提高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业务能力)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目标

第56题: (国际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属于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环境。

第57题: (消费性、时间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属于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 第58题: 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说法正确的是(管理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系统化)。

第59题: (综合性、实用性)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般特点。

第60题: (推动企业以展的内在动力、能使企业赢得人才制高点)说明了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第61题: (采取使员工“自立自强” 的策略 、采取使员工“主动创新” 的策略、采取使员工“乐于成事” 的策略、采取使员工“积极主动” 的策略)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思想。

第62题: (同素异构原理、动态优势原理、公平竟争原理、互补增值原理、激励强化原理)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63题: (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公政平等地对待人、完整全面地看待人的因素、随机制宜、因人而异)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

第64题: (心理行为与心理性需要、道德行为与道德性需要、社会行为与社会性需要、自我保护的行为以及需要、生理行为与生理性需要)属于员工的基本特征。 第65题:(员工的成熟和发展、员工激励、员工自我保护机制 )属于员工的动态特征。

第66题:(保持、发展员工、评价、调整员工、吸收、录用员工)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第67题:(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岗位研究)属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测量技术。 第68题:(层次性、整体性、多元性)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第69题:(目标制定的整体性、各个目标间不孤立、目标实施的整体性)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

第70题: (道德性行为与道德性需要、社会性行为与社会性需要、心理性行为与心理性需要、生理性行为与生理性需要)属于员工的基本特征。

第71题:(员工自我保护机制、员工成熟和发展、员工激励)属于员工的动态特征。 第72题:(评价、调整员工、保持、发展员工、吸收、录用员工)属于企业人力资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7年10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9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

    行政组织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014年5月编)作业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进行了7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1982年: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