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苹果里的五角星
17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羚羊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知道我们不应该侵害、剥夺其它生物的生存,应该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体会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时从容不迫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奠定感情基调。
师:(指黑板上粉笔画描述)同学们,这就是戛洛山上的伤心崖,它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一样,陡峭险峻。一群羚羊被狩猎队逼到了这里,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有冰冷猎枪,羚羊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场生命的救助已经拉开了帷幕。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聆听这个憾人心魄的故事——生命桥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细读悟情,凸显生命本色。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去感受那悲壮神圣的一幕。同学们再来轻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你觉得哪一幕最令你感动或震撼,画出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
师:对文本敏感的同学找到了一两处,习惯好的同学还做了简单的批注。
2、指名读、学生齐读。
3、学生汇报读,教师总结:
悬崖飞渡的救助方式,以一半的生来换取一半死的生命抉择,真的是震憾人心啊,所以作者在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一幕?
生:“奇迹”
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不平常的、意想不到的、超乎寻常的)
3、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羚羊们选择这样意想不到的救助方式,做出这样超乎寻常的生死抉择仅仅用了多长时间吗?
生:几分钟
大屏幕出示:几分钟之后(让学生在下面点圆点)
4、师:本课选自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在原著里作者对羚羊们在这几分钟之内的活动和表现做了整整617个字的详细描写,但我们课文却省略了,同学们能联系当时羚羊的处境想像当时的场面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提示:在这样危急的形势下,它们肯定有惊慌、有无助、有悲伤、有犹豫、有不舍、有矛盾、有开心、有希望??联系这些词语来想一想。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只老羚羊仰天长啸,无可奈何地走到了老羚羊那群里。 生2:我仿佛看到了有一些半大的羚羊也自觉地走到了老羚羊那里,一步一回头,我分明看见了两行眼泪从眼角滴落??
生3:我仿佛听到了老羚羊简单的问话:谁跟我来?听到了小羚羊简单的回答:我来!
5、师经历了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几分钟以后,羚羊们想出了逃生的办法,也下定了决心。指名学生读:
几分钟以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师: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令你特别感动的地方?
学生交流,师生点评。
生1:我觉得羚羊群很伟大,面对危险不慌乱,很冷静,很快就把队伍分好了,我很感动,换了我们人类,恐怕也做不到!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
生2:我觉得到老羚羊这拨去的羚羊很了不起,他们明明知道去了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可他们依然心甘情愿地到了那拨。
师:是呀,没有任何生的希望,还是那么心甘情愿,所以感动!
生3:我觉得小羚羊很勇敢,愿意第一个出来尝试,很勇敢!一旦失败,他就也没有命了,可他愿意,所以我感动!
6、师:“叫??应声??”“跳??紧跟??”(在下面画圆点)这“一叫一应,一跳一跟”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这一老一少他们的心里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去试跳,而且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
师:是呀,为了为整个羚羊群探一条生路,这两只羚羊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此时此刻,对于这一老一少两只羚羊,你的心中正慢慢涌起怎样的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7、正是这样一对冷静、沉着、勇敢、从容赴死的羚羊首当其冲、悬崖飞渡,为它们的种群开拓了一条生存的道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用一句话或几个词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近乎奇迹,是以斑羚们时间先后选择的精确、跳跃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跃技巧掌握的娴熟、对接时机衔接的吻合)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落了山涧。
8、学生汇报读,谈感受。
生1:我觉得老羚羊完全可以凭着自己高超的跳跃本领跳得更高,可是他没有这样做!
生2:我觉得如果没有小羚羊的那一下猛蹬,老羚羊也许不会死得这么痛苦,可他愿意做这样的垫脚石!
9、师:这里有一个比喻句,齐读!
指导读好“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这一句。 师:这就是是电影里的慢镜头,慢镜头是让我们看得更真切更逼真一些,应该怎么读?
师范读,停顿5秒,
(片刻沉默)
师:针对这一句话你还谁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1:太可惜了,就这么无依无靠地掉下去了,我真想去帮他一把! 师:读出你的惋惜来!(生读)
生2:这样的画面我真想闭起眼睛,我不愿看到这样悲惨的场面!太难受了! 师:把你的难受表达出来!
生3:我觉得老羚羊很勇敢,哪怕粉身碎骨也从容不迫地去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的感动!读!
师:你读得真好,让我们身临其境!
师:谁再来读?
师:你的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这段!(生齐读!)
10、教师总结:同样的一次飞跃,却酝酿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一“落”一“坠”,对比是多么强烈啊,一边是生命的继续绽放,一边却是突然的粉身碎骨,但是不管是留存着的,还是逝去的,老师觉得都是对生命无限珍惜和爱恋啊!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这一句!(生齐读)
11、书写独白,感悟生命
师:(充满激情、充满崇敬、充满惋惜)同学们,老羚羊难道不想活下去吗?如果仔细看,我们一定能看见他们对小羚羊深情的注视;如果来得及,他们会有多少话要和小羚羊讲啊!他们也许会讲述自己对生命的缕缕眷恋,讲述对孩子们的切切叮咛,讲述??
(音乐《神秘园夜曲》起,同学们,老羚羊坠入山涧前那最后的哀咩你听见了吗?拿起笔写下它们最后的心声吧!)(生静静书写。教师巡视。)
生1:我们用生命换得了你们的第二次生命,你们要好好活下去,不要为我们伤心,永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伙伴们!
生2:我们也很珍惜自己啊,可是为了整个家族,我们愿意这样死去,你们一定要懂得珍惜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生3:小羚羊们,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仍然活着,我要告诉你们,当危险再次来临的时候,你们也要能无私地帮助别人,甚至献出生命!
生4:孩子们,忘记今天的罪恶吧!记住,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也要能牺牲自己去拯救别人,为家族着想!
师:老羚羊带着千般不舍,万般留恋,去了。让我们在深情的朗读中,送它最后一程吧。
12、师:同学们一对羚羊的跳跃我们已经让我震撼了,那无数对羚羊的连续跳跃又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生答,师出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师:文中用四个简炼、精干的短语来介绍群羚飞渡的场面,从这四个短语中,(师划四个短语)你读懂了什么?
师:是啊,在生死关头,老羚羊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是他们——
(生接读:没有拥挤,没有争夺??飞跃。)
在生死关头,年轻羚羊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是他们——
(生接读:没有拥挤,没有争夺??飞跃。)
在生死关头,所有的羚羊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可是他们依然——
(生接读:没有拥挤,没有争夺??飞跃。)
13、师: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啊?
生1:这是一群从容不迫的羚羊!
生2:这是一群心甘情愿的羚羊!
生3:这是一群勇于献身的羚羊!
生4:这是一群大义凛然的羚羊!
生5:这是一群先人后己的羚羊!
师:实在是让人敬畏啊!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出示读: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以一座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这一幕我想用“壮美”来形容,它带给我们的是伤痛的美丽,更是美丽的伤痛。我们知道,有一道弧线的划出,就有(生自由说)“一只小羚羊的成功飞跃”,同时也就有(生自由说)“一只老羚羊的逝去。”有无数道弧线的划出,就有生自由说)“无数只小羚羊的成功飞跃”,同时也就有(生自由说)“无数只老羚羊的逝去。”是啊,此时,一只只老羚羊正在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壮歌)(小黑板出示,生齐读。)
篇二:苹果里的五角星
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
1.练朗读。读好人物对话,读好第四节、第五节。
2.重感悟。启迪、教育学生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同位互读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划分意义段,小组交流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浏览、批注、联系上下文、汇报交流等多种形式,体会“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一句话的内涵。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设计预习单,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
学生认真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有感情的读课题。
2.揭示课题,解题激趣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认读、识记。(小组内互读,默写,互相纠错)相机指导“疏”的读音。
2.借助描红练习,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重点指导“疏”的写法。)
3.结合课文语境,理解“清晰”、“生疏”、“循规蹈矩”、“鲜为人知”、“魅力”等词语的意思。(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后互相补充不足之处。)
4.检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指名分段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②交流画出的词语。 清晰 生疏 循规蹈矩鲜为人知 魅力
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课“五角星”。
第二段(5):“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是谁把这个新的消息带给我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男同学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个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3.这次他又要显示一下他的新本领,他说了一句话,是哪一句,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指导读出神秘的语气)
4.指导学生朗读,把小男孩的天真活泼与“我”的不以为然的情态充分表现出来
(四)作业
完成《新课堂》基础知识部分。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谈话导入
小男孩学到的本领到底是什么?我们接着读下去,看一看这个本领有多大的魅力?
(二)学习2—4自然段。
1.他的新本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请女孩子一起来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男孩子认真听,想想他这次带来的新本领是什么?
2.指名回答。那么他是怎样显示这一项新本领的呢,孩子们在第三自然段去找找,有哪些动词?师适时板书。(先说,再切,然后举,最后自豪的让我看)
3.从小男孩的动作可以看得出他确实是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而“我”一开始相信小男孩的“新本领”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4.在我看见小男孩显示的新本领后,我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学生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
5.我是如此的惊喜万分,激动不已,那到底小男孩是怎样切苹果的呢?谁来告诉我们大家?怎样是拦腰切?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切苹果,派代表汇报切苹果的收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真的,苹果里真的有五角星呢。那你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的?真的太神奇了!作者在看到这一切以后,想到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请喜欢读这个自然段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读一下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想法吧。(生读)
2.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这么大的魅力”表现在哪里,“魅力”什么意思?体会三个“传”?
3.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
(放手让学生自由读,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是的,创造力就是打破常规,那为什么人们都不会想着拦腰切苹果呢?分小组讨论一下。亲爱的孩子们,太感谢你们了!我听出来了,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思考,少了创造发明……我被你们真正找到个个问题的答案而高兴,你们创造性的理解到了“是的,如果你想到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感动了我。
2.那么老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冰融化了会变成什么?“
3.现在同学们已经懂得要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同样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是我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再一次重读这篇文章,带着那份特殊的感情,带着我们对他的理解大声朗读吧。(学生齐读)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小男孩 聪明活泼
“切”苹果
打破常规 循规蹈矩
创造力(魅力)通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这事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切苹果这件简单的事中悟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大胆质疑课题,然后反复朗读课文,通过对“魅力”“循规蹈矩”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课文给与我们的启示。
2.通过切苹果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明白“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激励学生敢于质疑,打破平常的思维方式。
不足之处: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气氛不活跃,对于课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重点句子,学生张口就来,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太多的借助于课外资料,不能够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建议:
在学生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都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
篇三:苏教版教材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鲜”、“切”。
3. 通过切苹果这一实践活动,理解课文内容。
4. 在阅读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难点:学习作者借事说理表达方法,懂得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
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实践、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
进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示。
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借事说理的表达方法,练习习作。
4.借助课外资料或图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的准备:
学生:1.完成预习单。(见后面附件1)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和一把小刀。
教师: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新课导入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看《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隐藏着什么秘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由于本课中左窄右宽结构
的字特别多,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
先后顺序。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读重点词语的识读和理解。
出示词语:拦腰切 生疏 循规蹈矩
感触图案 鲜为人知
(注意:切、鲜是多音字,注意读法,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的朗读。指名分段读,对于难读的字、词或句让学生多读几遍。
4.整体感知课文。课文讲了哪几个人物?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邻居家的小男
孩向我显示新本领---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这是我深有感触。(可简
单交流)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认识小男孩。
文中的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找文中句子读。)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
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的新本领。
(活泼可爱、乐于交往。从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跑来、报告、显示等词可以看
出。)
再找学生读这句话,读出小男孩的活泼可爱、乐于交往。
过渡:正因为这样,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情。
2.见识本领。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新本领?
(2)找生回答。
出示: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理解“拦
腰”)
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这句话表
现了小男孩的什么心情?(自豪)从哪个词看出来?(举)
读读这个句子,读出自豪的语气。
(方法指导:我们平日写作时,要学习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
(3)文中还有好多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出示:小男孩拿着苹果( 神秘)地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
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不以为然 )地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小男孩( 急切 )地说。
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自豪)地说:“大哥哥,看哪,
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A. 读句子,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小组交流,汇报。
B. 读句子,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3. 见证奇迹。
(1) 学生质疑:真的有五角星吗?我们来实践一下。4人一小组合作动手拦腰切苹
果。(强调注意安全)
(2)展示横切好的苹果。(有的出现了五角星图案,有的没有。)
学生质疑:为什么有的没有出现五角星图案?(学生讨论,汇报。)(切的位置不
对,要在中间位置拦腰切。)
(3)出示: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理解
“清晰”、“横切面”)(学习找近义词和观察事物理解词语的方法。)
(4)大家以前有没有这样做过呢?(没有。)作者也没有。
出示: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
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有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
“五角星”!
学生读反复读句子,体会“生疏”、
“循规蹈矩”的意思。说说五角星问什么加
引号?(同桌讨论,汇报。)
5.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感悟,悟出道理
过渡:看到这种奇迹,作者有什么感触呢?(学习第5自然段)
1. 学生读第5自然段。
2. 说说作者的感触。
出示: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又由我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3. 理解:“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鲜为人知的
图案”指什么?魅力指吸引人的力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1) 学生讨论
(2) 预设汇报:A.拦腰切苹果的少,能见到“五角星”的人更少。
B.这样拦腰切苹果很特别,方法与众不同。
C.这样的图案鲜为人知。
... ...
4. 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 学生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2) 往大处说,创造力是什么?(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如学生不会,可引导学生结合“循规蹈矩”理解。)
5.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学生畅说欲言)
2. 总结:课文借一件平凡的小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种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值得
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收集的有关创造力的图片和故事)
3. 学生说说有关创造力生活所见。
4. 送学生名言::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德国)舒曼
(六)自由选择,展示成绩
积累本课中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
七、板书设计:
5. 苹果里的五角星
小男孩
横切苹果 “五角星”
借
事
说
“我” 深有感触
打破常规 理
附《苹果里的五角星》预习单
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两个,看谁能做到正
确、规范。
《苹果里的五角星PPT(苏教版)课件免费下载》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