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 正文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

2016-12-07 22:40:2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电子技术》

教案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

本章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掌握理想元件和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特性;

4、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5、深刻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熟练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6、深刻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概念;

7、熟练掌握弥尔曼定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

8、理解受控电源模型, 了解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是电路分析的重要基础。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理想的电路元件虽只有几个,但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具体电路,都是由这些元件构成,从而依据基本定律就足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计算。因而,要求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打下电路分析的基础。依据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介绍电路中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线性直流电路,原则上也适用于其他线性电路。为此,必须熟练掌握。

1.1电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 1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电路变量(电动势、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3、电压、电位的概念与电位的计算。

本节难点 参考方向的概念和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通过与物理学中质点、刚体的物理模型对比,建立起理想元件模 型的概念,结合举例,说明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中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法与电子课件结合。

教学内容

一、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1)组成:电源(信号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作用:a.电能的传输和转换;b.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模型:

考虑电路分析的需要,建立理想电路模型。

(1)理想电路元件概念:忽略实际元件的次要物理性质,反映其主要物理性质,把实际元件理想化。

(2)电路模型的概念:实际电路中的实际元件用理想元件代替的电路。 例如手电筒电路:

实际电路 手电筒电路模型

3

(1)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

(2)耗能元件:电阻

(3)

电容电感

二、 电路分析中的若干规定

1、 电路参数与变量的文字符号与单位

电路参数的概念:理想元件的数值。

变量的概念:电路中的电动势、电压和电流。

(1)文字符号的规定:

①电路参数的文字符号用大写斜体字表示,如电阻R;

②电路变量的文字符号:

直流量:用大写斜体字表示如电压U、电流I;

瞬时量和时变量:用小写斜体字母表示,如电压u、电流i;

③单位的文字符号:用国际通用的文字符号表示。单字母的单位用大写正体 字母表示,如V、A等;复合字母表示的单位,第一个字母正体大写,以后的字母正体小写,如Hz、Wb等。

2、 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

电路变量的实际方向:物理学中的规定:电动势的方向是在电源内部,低电位点指向高电位点的方向;电压的方向是高电位点指向低电位点的方向;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流动的方向,如图(a)所示。

变量参考方向概念的引入:

变量参考方向又称正方向,为求解变量的实际方向无法预先确定的复杂电 b)所示。

(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 (b)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参考方向标示的方法:

①箭头标示;②极性标示;③双下标标示。

注意:

①参考方向的设定对电路分析没有影响;

②电路分析必须设定参考方向;

③按设定的参考方向求解出变量的值为正,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相同,为负则相反。

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的概念:

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时称为关联参考方向,反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欧姆定律在不同参考方向情况下的表达形式:

关联参考方向:U=RI

非关联参考方向:U= –RI

例:已知图(a)、(b

解:(a)图中电阻电压与流过电 阻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据欧姆定律

U=RI

则 I?U?6?3A R2

(b)图中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a)(b)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为 U= –RI

则 I??U??6??3A R2

结论:(a)图解得I为正,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一致,而(b)图解得I为负,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设参考方向相反。

3、功率

规定:吸收功率为正,发出功率为负。

在此规定下,元件的功率计算在电压、电流取关联和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具有不同形式。

关联参考方向时: P= U·I

非关联参考方向时:P= –U·I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任一电路在任一瞬时所有电源发出的功率的总和等于所有负载吸收功率的总和;或所有元件瞬时功率的代数和为零,

∑P发出=∑P吸收,或∑P=0

称为功率平衡方程式,常用于验证电路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三、 电路中的电位和电压

物理学中给出了电位(电势)和电压(电势差)的定义。电位只有相对的意义。只有选定了参考点,并规定参考点的电位为零,则某点电位才有唯一确定的数值。电力工程中规定大地为电位参考点,在电子电路中常取机壳或公共地线的电位为零,称之为“地”

电路中电位的大小、极性和参考点的选择有关。原则上,参考点可以任意选择。参考点不同时,各点的电位值就不一样。

电压是两点间的电位之差,具有绝对的意义,与参考点的选择毫无关系。

图(a)所示电路选择了e点为参考点,这时各点的电位是:

Ve?0V,Va?Vae?10V,Vd?Vde??5V

Vb?Vbd?Vde?(5?6)I?Vd?(5?6)?(10?5)V ?(?5)?6V(4?5?6)?

Vc?Vcd?Vde?6I?Vd?6?(?5)?1V

如果选定d点为参考点, 则各点的电位将是

Vd?0V,Va?15V,Vb?11V,Vc?6V,Ve?5V

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一端通常接“地”而在电源的非接地端注明其电位的数值。

图(b)就是图(a)的习惯画法。 (a) (b)

1.2电路的基本元件

教学时数 1.5学时

本节重点 1、理想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2、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本节难点 电源等效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针对电容、电感伏安特性和储能的相似性,对比讲解帮助学生理 解和记忆,举例说明电源等效变换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手段与电子课件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

一、理想线性电阻元件

电阻是反映将电能不可逆地转换为其它形式能量性质的理想化元件,如白炽灯、电炉丝等均可理想为电阻。

1、 伏安特性:

线性电阻 R u= Ri 电压单位为V,电流单位为A,电阻的单位为Ω (kΩ、MΩ)。 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b)。 2、 电阻的功率: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p?ui?Ri2?uR2二、理想线性电感元件

凡是具有电流建立磁场,能储存磁场能量性质的元件用电感表示,如线圈、日光灯镇流器等。

1、伏安特性:

电流流过电感元件产生的磁通为Φ,电感元件匝数为 N ,则磁通匝链数链Ψ= NΦ,元件的电感(自感系数、电感系数)定义为

篇二:电工电子技术课件-程周第二章

2 磁场及电磁感应

【课题】

2.1 磁场

【教学目标】

了解磁场的基本知识,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方法,学习使用安培定则,掌握左手定则及应用。 【教学重点】

1.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2.安培定则的使用。 3.左手定则。 【教学难点】

1.安培定律。

2.左手定则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初中物理课中学习过的磁场的有关知识。 【二、引入新课】

在物理中学过有关磁的内容,在这里重点是从电流产生磁场以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入手展开新课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

2.1.1 磁场

1.磁场是看不见的,但可以观察到磁场的效应。

2.在磁铁或电流(运动电荷)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性质之一是它对任何置于其中的其它磁体或电流施加作用力。

图2.1 电流产生磁场图2.2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3.磁场是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作用在载流导线上的力是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而当磁场变化时,线圈中感应的电动势是发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1

2.1.2 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

1.磁场是有方向的,规定:在磁场中的任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绘磁场在空间的分布,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有方向的、假想的系列曲线,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这些曲线称为磁感线。

图2.3 磁感线

3.磁感线不但可以描述磁场的方向,还可以描述磁场强弱的分布情况: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反之越稀。

2.1.3 磁感应强度

1.磁感应强度定义:在磁场中,设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力为F,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导线的长度为l,则F和Il的比值称为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用B表示。

B?

2.B的单位:特[斯拉],用T表示,或Wb/m2。

3.B是矢量,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磁场的方向。

4.均匀磁场:若磁场中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称为均匀磁场。 2.1.4 安培定则

1.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通电长直导体在其周围产生磁场,它的磁感线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判断。

2.安培定则的内容:右手握住导体,伸直拇指,拇指所指的方向表示电流的方向,弯曲的四指的方向表示磁感线方向。

F Il

图2.4 直流电流的磁场图2.5 螺线管电流的磁场

2.1.5 磁通量

1.磁通量:穿过磁场中的]某一截面的磁感线的数量,称为穿过这个截面的磁通量,简称磁通,用Φ表示,单位是Wb(韦[伯)。

2、磁通量的表达式:Φ=BA

2

图2.6 磁通量

2.1.6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1.安培定律

? 安培力: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力,如图2.7所示。

图2.7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

? 安培定律的表达式:F=BILsin? 2.左手定则

? 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方向。

? 如图2.8所示为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的示意图。

图2.8 左手定则

左手定则使用说明: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和手掌在一个平面上,把手放入磁场里,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安培力的方向。

【四、小结】

1.了解磁场、磁场的方向及磁感线。 2.掌握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3.学习使用安培定则(右手定则)判断直流电流的磁场和螺线管电流的磁场。 4.掌握磁通量的计算方法。

5.学习使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3

【五、习题】

四、计算题:1、2。

4

【课题】

2.2 电磁感应

【教学目标】

1. 掌握电磁感应及电磁感应定律。 2.掌握楞次定律及右手定则 【教学重点】

感应电动势和磁通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即E?N【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磁通量的概念。 【二、引入新课】

观察图2.10,想一想磁场产生电流需要什么条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

。 ?t

图2.10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

【三、讲授新课】

2.2.1 电磁感应及电磁感应定律 1.电磁感应

当穿过某一闭合导体回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 2.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和导线交链的磁通的变化率

成正比 ?t

E?N

,式中,N为线圈的匝数 ?t

5

篇三:让《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活起来

请根据所学理论及实际经验谈谈对“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一问题的认识,并在反思教学经历的过程中指出且说明自己好的或不恰当的做法。

本人担任职业学校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工作,下面是我针对电工电子学科谈谈“什么是好的教学”以及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讲练结合

对基本公式、基本原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用心设计,精心讲授,深入浅出,强调解题的思路、方法、知识技能的应用。重视讲练结合,留足够时间让学生练习课前设计好的习题,并对课后作业精心讲解,以培养学生勤思多练的好习惯,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

2.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电工电子技术同实践结合较紧密,如果只讲理论,而忽视实践,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因此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理论尽可能“精讲”,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由于学生学习效率的不同步,这就要求在教学时,示范和单独辅导要配合,示范速度慢一点,让学生看准、听清:单独辅导耐心一点,使学生听懂、学会;典型问题及时总结,当众解答。

3.任务驱动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精心选用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该任务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要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任务要有综合性和启发性,应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3)任务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研制和完善多媒体课件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无论是

对一些客观现象的判断、还是对公式、原理的推理和计算,都需要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这对中职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为帮助学生学好该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有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进行完美的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2.利用实物,加强直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像电动机、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和设备都可带到课堂上。比如在讲三相异步电动机构造时,直接拆开电动机现场演示,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理解相关的内容,还可能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既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

3.强化实验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采用以项目为模块的实验教学法,每组学生一套器材,分工明确。相互监督,且要求人人动手操练。严格管理,把好考核关,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系统而全面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目的。实验应以动手操作训练技能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考试全面反映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如何充分发挥考核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学生成绩评定的方式改革。学生成绩可以由期末考试成绩、课堂成绩、平时测验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这样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成绩可以采用单独计量方式,打破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在一块的模式,对实验单独设课。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也使实验课走向正规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三、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我们应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时,一要讲学生感兴趣的或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二要讲学生自己或身边的人和事。唯有如此,才能探索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才能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教学方法改革应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高职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既应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应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范,必须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一定要结合中职实际,凸显中职特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注意体验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3、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着力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功底较差,同时又由于在校时间短,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大。教师应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时应坚持灵活性、多样性和启发性,努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及学校必须从各个方面努力,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研究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有所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电工电子技术课件
相关文章
  • 电工电子技术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本章要求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元件模型和电路模型的概念;2、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3、掌握理想元...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