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惊弓之鸟》教学设计PPT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PPT
设计说明
《惊弓之鸟》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根据单元提示,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在实现本课目标的设计安排策略上,我们考虑到教材的编排呈现特点,将该课中已有的学习经验设定为本课的引人活动,又创设进一步让学生回顾了解、熟悉课文,并学习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
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
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观察:飞得慢 思考:箭伤作痛结果:不用箭 18、惊弓之鸟 叫得惨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 伤口裂开 │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话读出什么语气?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根本这些教学设计我制作了相应的PPT,我的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由于学习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因此很多东西都无瑕细看。
2、 制作时不是特别精细。
3、 操作上有待提高,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对于各项技术掌握的不尽如人意,以后的学
习中要加强。
篇二:《惊弓之鸟》课件说明
《惊弓之鸟》教学课件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示目标。(第一个幻灯片)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第二年幻灯片)
根据课件中的范读,先欣赏一下这个成语故事,然后把书打开,自己轻轻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想想: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不懂的地方呆会儿提出来。
三.检查自读情况,质疑问难。
1.初步了解内容。课文主要说了谁的什么事?(指1~2名学生说)
板书:不用箭
只拉弦
掉下来
四.学习第9自然段。(第三、四、五、六个幻灯片)
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2.分组读。 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3.默读。
(多媒体显示: (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 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
(听)
4.学习第1句。
⑴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⑵ 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 板书:飞得慢
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板书:叫声惨
⑶(多媒体演示:“一只大雁慢飞,边飞边鸣”)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⑷ 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现象。
板书:观察
5.指名读2~4句。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 板书:→
谁愿意读更羸分析的话。(多媒体显示:( )括出2~4句)
6.学习第2句。⑴ 指名读第2句。更羸先是怎样分析的? 板书:分析
⑵ 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⑶ 小结:这一句是先说结果,再讲原因的。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⑷ 推断。小朋友,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7.学习第3、4句。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 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 板书:→ 进一步分析
▲ 说━读: ⑴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看着黑板一起说。 板书:─ ─ ─
⑵ 读:(指名读3、4句)书上是怎么说的。
▲ 读━说
⑴ 读:(指名读3、4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⑵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着黑板一起说。 板书:─ ─ ─
.学习第9自然段。1.过渡:魏王一次比一次奇怪,更羸又是怎样解释的呢?咱们来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快速看一下,几句话?2.分组读。 四组,一组读一句,从你们开始。3.默读。
(多媒体显示: (大家)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 用“──”划出来;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用“( )”括出来。)
板书:(看)
(听)
4.学习第1句。
⑴ 哪些是更羸看到听到的?(指1~2名学生回答)(多媒体显示:第9自然段,第1句下划红线) ⑵ 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 板书:飞得慢
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板书:叫声惨
⑶(多媒体演示:“一只大雁慢飞,边飞边鸣”)
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⑷ 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现象。
板书:观察
5.指名读2~4句。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 板书:→
谁愿意读更羸分析的话。(多媒体显示:( )括出2~4句)
6.学习第2句。⑴ 指名读第2句。更羸先是怎样分析的? 板书:分析
⑵ 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⑶ 小结:这一句是先说结果,再讲原因的。
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⑷ 推断。小朋友,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步分析,更羸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
7.学习第3、4句。为什么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 板书:↓
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 板书:→ 进一步分析
▲ 说━读: ⑴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看着黑板一起说。 板书:─ ─ ─
⑵ 读:(指名读3、4句)书上是怎么说的。
▲ 读━说
⑴ 读:(指名读3、4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伤口裂开
往上飞
弦响害怕
⑵ 说:(指1~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看着黑板一起说。 板书:─ ─ ─
8.齐读第9自然段。
看着大屏幕,咱们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想想: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
五、再重点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重点人物对话(第七个幻灯片)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更赢胸有成竹的语气和魏王疑问的语气)
篇三:2惊弓之鸟 课件1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如:一石二鸟)
2、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学情估计: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小组学习。
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读课文,读准音,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六、小结
七、作业
想办法解决课上归纳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归纳了哪几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细读课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指导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⑴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⑵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⑶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集体交流。
3、学习1到5自然段:
⑴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⑵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⑶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①学生练读。
②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③指名分角色读。
4、学习6到9自然段:
⑴过渡: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⑵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认真观察: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⑷朗读指导。
三、小结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分析判断
飞得慢受过伤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孤单无群高飞
《惊弓之鸟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