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课件设计 > 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正文

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2016-12-07 22:40:1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

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师:11、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代的两种作战兵器:矛和盾吧。课件出示:(板书:矛 盾)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板书: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矛和盾的集合(齐读)

师:矛和盾的集合会变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来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交流

师: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过了。

师:那么,看看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正确。课件出示:

师:教师指名矛和盾对赛读词语

师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体验

生: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那么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合二为一的呢?让我们看一场他和朋友的比赛吧!

师:谁来读读第二段话。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你们感觉到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

生:我觉得是一场非常激烈的比赛。

师:你想说什么?

生:是一场很紧张的、很激烈的比赛。

师: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你说——

生:左抵右挡。

生:如雨点般。

师: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刺的速度——

生:很快。

师:刺的速度非常密集。

生:难以招架。

师:实在是“难以招架”呀!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能不能读好这句话。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这发明家呀,就是从这场比赛之中得到了启发,一步一步思考,最后发明了坦克。同学们赶快找一找,课文的哪几段是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的。 生:二、三、四。

师:赶快读读二、三、四段,然后请你看看发明家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想出了什么解决的办法?听明白了吗?好,赶快读一读。

生:学生自由读。

师:发明家首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盾太小了。

师: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把盾做成一个铁屋子。

师:发明家就躲在这个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再一次像雨点般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么样呢?

生:盾不会被矛刺到。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结果矛都断了。

师:是啊,一枪都没有戳到发明家,矛也断了。想到这样一个办法,发明家实在太高兴了。让我们带着发明家的这一想法一起读读这个段落。

生:“如果矛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我觉得他最像这个发明家。因为他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脸上是带着非常高兴的笑容的

生:(学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做成个铁屋子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

生:不是。

师:“他想的办法是把矛从铁屋里伸出去。” “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 师:仔细看“矛”字。你有发现吗?

生:课文中的“矛”是有上引号和下引号的。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个“矛”带有特殊的含义。

师:有什么含义呀?

生:因为矛就是枪口或炮口。

师:你看,多会发现呀!这的“矛”已经不是真正的“矛”了,而是指—— 生:枪口或炮口。出示课件:坦克的炮口2。

师:同学们,现在发明家已经把矛和盾结合在一起了,可是他还不满足。他接着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生:这个铁屋子不会跑。

师:他想出的办法是——?

生: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读到这你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履带是什么?(课件出示图片理解)

师:发现了吗?有了履带,坦克就可以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了。

师: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果然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师: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之时,他突然想到—— 生:“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师:想到这个办法他高兴极了,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生:“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呀?”

师:这可怎么办呀?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新的办法了——

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读得还不错。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发明了——

生:“坦克”

师:读第五段你们看看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学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学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跑来跑去,听到哇哇直叫。

生:我看到坦克威武的样子

生:坦克太威武了

生:坦克太厉害了

生:太厉害了,肯定能把所有的敌人都打败。

篇二:25.矛和盾的集合

篇三:25矛和盾的集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明标

1.故事导入。

2.学写“矛”和“盾” 。

3.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词。(遇到不懂的生字和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同桌。)6分钟后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出色!

2.交流展示。

3.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第1题。

三、自学指导(二)

1.请同学们二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展示)

2.课文中就有一句话写出了矛、盾、坦克三者之间的关系?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这句话。(2分钟)

3.四人大组研读展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5分钟)

四、展示点拨。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自学提示:这句话中 一词和课题中的“集合”意思一样。这里的 “二”指 ,“一”指。

五、小结反思。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矛 和 盾的集合 坦克


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相关文章
  • 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实录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2正确、流利...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