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散步 课件
散 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通过文章中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分析法
三、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中“分歧”解决的意义、理解课文结尾“整个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3.体会文辞冲淡、寓意深刻的艺术风格
四、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老师:准备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由学生回忆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导入。适当提问: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教师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品味美的意境,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用一个词概括本文事件
明确: 散步
(2)简述文章内容
明确:这是一家四口散步的过程。开始“我”让母亲去散步,母亲顺从了“我”。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
3.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第2—7段):写散步环境、情趣,表现亲情,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第三部分(第8段):写合理解决分歧后,散步愉快进行,同时我感悟到责任重大
人物 母亲——疼爱孙子
儿子——天真聪慧
散步 总起——初春一家四口散步
结构分歧——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结尾——“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是整个世界
主旨——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4.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你认为这一家能够和睦相处的关键人物是谁?
“我”是家庭中的关键人物,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母亲老了,像个小孩一样很听我的话,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往往也听从的的意见。
2>散步时,我面对分歧我为什么最终选择走大路?意义何在?
因为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儿子还小,我陪伴他的时间还很多,母亲却老了,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尊重母亲,体现了“我”的孝敬。
3>母亲“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母亲”为什么改变了主意?a.爱孙子,于是尊重孙子的意见
b.不让儿子为难
c.小路上有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生机盎然,有意思,使老人心情舒畅。
4>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在散步中都展现了出来,他们各自是怎样的性格?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5>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这是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母亲给我们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6>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散步前,文章第四段对初春的田野的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水泡”对初春景象的描绘表现了初春蓬勃的生机,给人初春万物新生的感觉。暗示熬过了严冬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文章第七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子愿望的内心世界。
总之,文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渲染了一家人的幸福感,创设了一家人幸福、安宁的氛围。
7>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语言风格
a.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b.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的熠熠生辉。
c.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在浅易中见哲理。
5.互动反思、合作探讨
1>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教师: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学生a:幸福。他们的子女孝顺,事业有成.....
学生b: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教师: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准备为他们做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6.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你一定感慨万千吧,请掀开你脑海中思维的浪花,拿起手中的笔,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下你现在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篇二:散步教学设计及PPT
篇一:教学设计散步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
作业要求: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依然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公益广告《妈妈,您洗脚》导入新课。将爱心传递下去,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二)出示课题
(三)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
2、师小结:
(四)品读课文 美点寻踪
师:请大家再读课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待会交流
1.说明: 《散步》,美在,为什么?
友情提示:美在语言、景物、亲情......
3.明确:
(1)亲情美 如第八段
从字面上看他们走得很小心,很仔细,害怕他们摔着,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人既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又要爱护幼小的生命这样承前启后的责任。
(2)景物美 如第四段
(3)语言美 如第五段
(五)体验亲情
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六)听歌曲 (感悟亲情)
《常回家看看》学生跟着一起唱,此时借这个机会你最想对父母亲说什么?
(七)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
2.实感: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
(八)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篇三:《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3、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的一个词语回答)?如何解决?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3、在“我”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
1、思考: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
2、思考: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五、赏读入心 拓展运用
对称句
六、朗读课文 加深体会
七、拓展升华 拥抱亲情
八、课堂小结:
散步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资源:《散步》MP3朗诵文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幸福的家庭是所有人渴望拥有的,幸福感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满足上,更体现在精神上的点滴收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将教会我们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收获幸福的感觉!
2、 出示教学目标
3、 扫清字词障碍:熬过 水波粼粼 嫩芽 霎时
多音字:散 背转
4、 听课文朗诵,整体感知课文,找出文章的六要素:
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原因:1、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劝她多出来走走;2、还因为田野空气好,景色又美。 发展:我们一家人去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高潮:意见分歧,尊重母亲意见走大路。“我”和妻子背负着整个世界。
5、齐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 1、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
? 2、 “我”怎么会看见这田野美丽的春景就想起“生命”来了?出现分歧时,为什么由我来决定?我是如何抉择的?
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很有生命力,所以想到生命;因为母亲战胜了寒冬,战胜了疾病,使自己的生命得以维持。作者触景生情,感悟到生命。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 3、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
? 4、赏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赏析: “世界”这个词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
6、写作手法:1、一波三折:1折:我们去散步,母亲开始不去
2折:在走路时,产生分歧
3折:我顺从母亲,而母亲却依从儿子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吸引读者
2、以小见大:散步(小事情)-------尊老爱幼(大道理)
作用:突出主题,内涵丰富
7、当堂训练:
?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熬过水波粼粼 嫩芽霎时
? 二、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
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办?
8、课外扩展:《如果爱是左右手》
9、小结: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对长辈的尊敬、对家人的关爱其实体现在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希望我们所有同学能做一个尊老爱幼、情商高尚的人。
教学后记:
《散步课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15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