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

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

2019-02-20 23:30:0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 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

  “东拉西扯”是说想到哪说哪,说话没有中心,没有目的。用在诡辩上,则是转移话题的手法。亦即当言谈论辩的原有话题于自己不利时,便悄悄地利用争论的势头,不断地扯出新的话题,并使这新话题越扯越远,从而达到对方“遗忘”了原来的话题是什么的目的。因此,这种不断转移话题(论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诡辩者的“构造”过程。他在同一个言语沟通的过程中,故意把原来需要论证或沟通的话题换成了另外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从而使本来应该得到证明的话题得不到证明。

  有一篇《女士违章》的故事:

  他在十字路口拦住了她的车,敬礼后,请她出示驾驶证。

  “这是为什么?”她坦率地惊问道。

  “您违反了交通规则。”

  “谁告诉您的?”

  “我亲眼看到的。快出示证件,我等着呢!”

  “您是不是认为我没有驾照?”

  “我没有这样认为。”

  “可是,我为什么要把证件交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呢?”

  “我是交通警察,我有权这样做。”

  “可我怎样知道您是警察呢?”

  “难道您没有看见我穿的制服?”

  “制服能说明什么?制服是可以假造的。我记得10年前,我的朋友詹娜认识了一位军人……”

  “请不要给我讲故事,我在等您的证件。”

  “这不是故事,是往事。我只是想证明制服并不总是可信的。”

  “那好吧,我可以让您看一下我的工作证。”

  “也好……让我看看。嗯,这么说,您叫戈吉什金?”

  “戈日什金。”

  “什么,您瞧这字母X写得像个T。算了,就当您是戈日什金吧。可是照片却不像您呀?”

  “不知道,可能是没戴帽子吧。”

  “真的吗?您摘下帽子让我看看。还有,站直些,别皱眉头。是的,有点像了。照片很久了吧。”

  “七年前……”

  “这能看出来。您那时看上去很帅。”

  “好了吧,请把证件还给我。”

  “您急啥?只要证件不是伪造的,就不会有什么事发生。”

  “可我没空呀,我正在值班。”

  “您觉的我的空闲时间很多?我马上去市场,顺路还得去找女裁缝,还要去看望生病的姑姑,还得给丈夫打电话……”

  “我求您了,快把证件还给我!您看看,您让后面堵了多少车了。”

  “这怎么能怨我?要知道并不是我拦住了您,而是您拦住了我。”

  “好吧,好吧,算我错了。只是恳求您快把证件还给我,把车开走。”

  “就是嘛,给您证件,以后可别再制造交通堵塞了。”[33]

  在这段对话中,违章女士一开始就没打算乞求怜悯,而是采取以守为攻、咄咄逼人的策略,不断地把新的话题越扯越远,故意回避原来的话题,并拖延至新的问题出来。而这位交通警察可能缺乏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结果被违章女士东拉西扯的话题牵着鼻子走,早忘记了原来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在新的问题面前,反倒是自己没理了。

  其实,对付此类“东拉西扯”的诡辩,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插入适当的语言,从而使对方不得不从“东拉西扯”中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如在在上述对话中,交通警察一是可以在“我没有这样认为”后插入:“但是如果您有驾驶执照,就请您出示驾驶执照。”二是可以在“好了吧,请把证件还给我”后插入:“现在请您出示您的驾驶执照。”这样,就既可以提醒违章女士:“不用东拉西扯,我明白着呢!”也可以以始终同一的话题,迫使违章女士不得不交出她的驾驶执照来。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东拉西扯”并不鲜见。例如有些人违反交通规则,撞了人,但在争论谁是责任者的过程中,却往往故意将问题越扯越远:“你是什么态度?”“你会不会说话?”“你在哪受的教育?”……

  对于这样的诡辩者,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解释就能解决问题了。

  第三部分)

↩返回目录


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882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东拉西扯--转移论题的诡辩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