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本站所有论文全部免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文

本站所有论文全部免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03-01 05:56:09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 要] 广告英语的说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能使广告形象生动,风趣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本文从十个方面对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广告 广告英语 修辞特征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广告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其“记忆价

值”(memory value)和“推销能力”(selling power),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广告英语的修辞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夸张(Hyperbole)

广告英语惯用夸张手法进行渲染,突出产品的独到之处,抓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满足他们对优质产品的需要。例如:

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a pie.(Bisquick 牌“蔬菜什锦饼”广告)

这里的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显然是一种夸张。它形象地表明了馅饼里蔬菜品种的丰富程度。

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东之在手,世界在握。

这是东之笔记本电脑广告,信心十足地说明了东之电脑上乘的质量。

二、比喻(Simile and Metaphor)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明喻和暗喻。明喻是把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

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用另一事物比作要说明的事物。暗喻用来表示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比喻的运用可以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例如:

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明喻)(服装广告)

广告词中有两个明喻 as a breeze 和as a cloud 。把衣服的质地感和舒适感形象地体现出来,从而激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暗喻)(口红广告)

该广告把口红比喻成satin(缎子),口红擦在唇上,好似穿上了光亮柔滑,细薄透亮的绸缎。

三、拟人(Personification)

广告英语经常采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商品以人的情感、思维及形象等,使之人格化,从而使其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增加真实感、亲切感。例如:

Unlike me, my Rolex never needs rest.(Rolex手表广告)

该广告把劳力士手表拟人化,暗示手表走时准确,动力足的优良品质。

The world smiles with 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广告)

世界因《读者文摘》而欢笑,可见该杂志给人们带来欢乐。

四、双关(Pun)

双关是指利用同音异形异义词或多义词来表达“一语双关”的修辞方式。使用双关语可使广告语言诙谐幽默,引人注目,又能给人以遐想,印象深刻。例如:

Make you every hello a real good-buy.(电话广告)

这则广告构思十分巧妙,它利用good-buy 与good-bye 的同音异义,吸引顾客的注意,从而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 ( Lloyd Bank 广告)树上是长不出钱来的,但在我们“树枝”上却能开花结果。

这则广告巧妙地利用branch一词有两个意思:树枝和分支机构,来表达:树上长不出钱,但在我们的“树枝”上却能开花结果。branch 在这里是指Lloyd Bank。

五、排比和反衬(Parallelism and Contrast)

广告英语中运用排比手法,可将事物进行比较,借以突出事物的共同点或不同点,从而突出产品的质量。排比结构通常由两句组成,相同的语法结构,反义词的对照应用,使广告语言更富有节奏感。例如:

A business in millions, a profit in pennies.

大宗生意,微薄利润。

这则广告用in millions 与in pennies 进行对比,表明该公司薄利多销的原则。No problem too large. No business too small.

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没有不做的小生意。

IBM公司的这则广告不仅体现了该公司的技术实力,又突出了它的商业道德。Tide’s in. Dirt?s out.(汰渍洗衣粉广告)

汰渍放进去,污垢洗出来。

in 和out形成对比,强有力地渲染了该厂生产的洗衣粉威力之大。

六、重复(Repetition)

重复是表达强调的一种有效手段。广告商借助重复来突出产品的某一特征,吸引消费者,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例如:

We are not in the computer business. We are in the results business.

(IBM电脑广告)这则广告首尾语的重复,突出该公司的理念:注重产品品质,更重视售后服务。达到了与众不同的宣传效果。

Extra Taste. Not Extra Calories.(食品广告)

更多的口味,更少的热量。

该广告不仅向消费者说明其食品的美味,而且不使人发胖。在当今讲究健康食品的时代,此食品显然具有吸引力。

七、押韵(Rhyme)

广告英语常运用押韵修辞手法,使广告词富有节奏感。让读者读起来铿锵有力,印象深

刻,从而打动消费者,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押韵通常分为押头韵和押尾韵两种。例如:Sea, sun, sand, seclusion—and Spain.(头韵)(海滨旅馆广告)

这则广告用柔性辅音/s/为头韵来烘托西班牙海滨旅馆周围的幽静、优美。

My Goodness! My Guinness!)啤酒广告)

Goodness 与Guinness 头韵、尾韵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并能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在喝这种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

八、反语(Irony)

广告英语常常利用反语,让消费者从反话领悟其中的含义,明辨真理,从而更好地衬托和强调商品的优点,博得消费者对商品的信任和好感,以获得更佳的广告效果。例如: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戒烟广告)

这则广告采用正话反说,是一种幽默的规劝:吸烟有害健康。

九、矛盾修辞法(Oxymoron)

矛盾修辞法是使用两种不相调和的特征来形容同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也称反义法。例如: Saturday Night on Sunday Morning. (录像机广告)

读者一看易产生疑问:星期六晚上怎么会星期日早晨呢?细读才知,录像机把周末精彩的节目录制下来,到周日早上重放。广告把录像机的功能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折服。

十、仿拟(Parody)

仿拟是指对人们熟知的某个谚语、成语、格言、名句等改动其中的部分来表达和商品有关的内容,以获得打动人心的效果。例如: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Mars巧克力广告)

这则广告使人联想到英语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广告中用Mars替代谚语中的an apple,使读者感到既亲切,又新颖,十分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读者的购物欲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广告英语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但会大大增强广告的生动性

和趣味性,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而且使产品得到很好的宣传,从而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王春梅:广告英语的修辞魅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6):111~112

[3]刘书亮:广告英语的修辞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166~167

篇二:分析:“分答”火爆他们为何愿为提问付费

分析:“分答”火爆 他们为何愿为提问付费

论文类别:计算机论文下载 - 网络营销论文下载

上传时间:2016/6/27 15:30:00

论文作者:未知

论文版本:简体版 繁体版 英文版

免费论文下载中讯:今年5月底,果壳网旗下的一款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爆红朋友圈。以“网红、投资人、哲学家”身份进驻分答的王思聪在短短数日内获得了23万元的收入,高居榜首。

从投资理念到择偶标准,网友们把五花八门的问题抛向了王思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花费几十、上百、甚至数千元来听名人一条短短60秒的语音回答,又有更多的人愿意花一块钱去“偷听”这些回答?

在这背后,除了“网红效应”、“网络直播”,是不是还意味着某种新趋势的来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禹卫华带来他的解读。现在已非大众媒体的时代

解放周一:“分答”的迅速走红作为一个现象级事件,您认为原因是什么?这种热度能持续多久?

禹卫华:“分答”所推出的短音频是个很好的创新。大家愿意去参与,是因为很多名人大咖的声音,网友们从没听过,就想去“偷听”一下。只要花一块钱就能满足一下好奇心,也不贵。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但它还是依托了“网红”和名人的效应。比如王思聪本身,就是最大的营销亮点。大家是带着一种窥探隐私的心理去提问和“偷听”的。“分答”现阶段的发展还是围绕着名人,真正来自知识界的人相对比较少。毕竟,要讲清楚一个道理,60秒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来讲,我不太看好分答未来的走势。用户听过名人的声音以后,他们会愿意天天付费去听吗?新鲜感过去之后怎么办?觉得好玩,和对一个产品有依赖感,还是两个概念。

社交媒体传播,呈现的是“幂律分布”,也叫“长尾分布”。具体来说,就是虽然用户越来越多,但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往往只有头上那批最早做的人。随着时间推移,后来者影响力减弱,就像拖着一条尾巴一样。不只是人,平台的发展规律也是如此。大量类似的平台在新鲜感褪去后逐渐荒芜,最终消失在历史之中。

解放周一:当下的一些互联网热点,基本都是用户生产内容的模式,这和过去很不一样。

禹卫华:大众传播,受到了社交网络的强烈冲击。

原先我们还处于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要想让一个信息有效传递,必须要先集中到报社、广播站、电视台,然后再依托发行队伍、发射信号塔这些渠道向外分发。这是普通人做不到的。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社交媒体逐步变成了个体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本身。人们吃喝、休闲、娱乐都可以依托互联网。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之后,大家很习惯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发布千奇百怪的内容。慢慢地,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的概念逐步引起重视。网络上的大咖、红人的这种传播结构也就慢慢为人所熟知。于是大家就想,那么高的点击率,是不是可以贴广告呢?还有没有其他的盈利模式呢?“网红经济”、“知识变现”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BBS论坛和博客时代就已经在讨论了。

因此,“分答”也好,网络直播也好,当下这些现象级事件,其实都处在一个探索用户生产内容(UGC)丰富性的大背景下,它们不是偶然、孤立地一个个冒出来,而是有一个大背景、大趋势,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社交媒体的新阶段。

解放周一:这个新阶段究竟从本质上突破了什么?

禹卫华: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传统的大众媒体理论已经过时了。

经典的大众传播由5个环节组成:传者、渠道、内容、受众和效果。核心是传者,通过它扩散到后4个。但在社交媒体时代,5个变成了4个。最主要

的改变就是传者和受众合并成了“用户”,同时承担传递和接受的功能。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用户第一、渠道第二、内容第三、效果第四的新局面。

比如,弹幕广受欢迎就体现了这种传播结构的改变。用户感到自己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宇宙的中心”,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除了观看直播之外,还能去评判别人,和社群中的一群人一起评判,让自己的发言被大家都看到。一种“自我意识”膨胀下的草根活力,被激发出来。

所以很多人说,网络直播看的其实不是主播们在吃火锅,而是网友们在弹幕互动。根本上,就是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来临了。

认知的盈余

解放周一:休闲娱乐有各种方式,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偏偏选择每天守在那里看别人直播唱歌、跳舞、打游戏?

禹卫华:这其实是一个生态的概念。

过去,人们的生活就是上班和下班,于是早报和晚报、早间新闻和晚间新闻应运而生。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他们的生活不再是简单地上下班。对他们来说,可能除了睡觉时间之外,其余都在忙。工作和生活不分界线,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作息,能随时随地休闲娱乐,甚至一边工作一边娱乐。

人的生活形态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工作和家庭两点一线。时间、生命被割裂成一块块碎片。大家习惯于把每个碎片都填满,比如就连坐地铁的时间,也不愿意发呆,而是利用起来玩手机。人们觉得任何一个时间片段,只要清醒着,就必须要去看点什么、做些什么才满足,闲不下来,我们称之为“认知的盈余”。

解放周一:“认知的盈余”是怎么产生的?

禹卫华:我认为主要是技术改变人。

技术创新实现了“去空间化”。以前很多人的状态是“交通基本靠走,沟通基本靠吼”。现在,有了GPS定位技术、有了导航,社交媒体的定位系统一下子就能确定人和人的位置。世界变成扁平的。

同样做一件事,古人可能需要用一个月,当代人只需要一天。于是,我们一下子多出来许多空间和时间,而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和空间,人不可能就此睡过去,大家需要创造娱乐、休闲、消费等等活动来填满它们,由此产生了“认知的盈余”。

其次,技术创新也实现了“个体赋能”。人人可以作曲、写小说、视频直播,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被大家听到,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解放周一:现代人不仅要把碎片时间都填满,甚至还要同时一心二用、一心三用。比如开会时打游戏、一边工作一边QQ聊天,很难再专注做一件事,这也是“认知的盈余”吗?

禹卫华:其实,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都过着一种相对松散、自由的生活。在农田里干活时,想唱就唱,日上三竿,想睡就睡。没人规定一定要耕作8小时才能休息。

工业革命之后,对人的定位就是:你必须只能专心致志在岗位上工作,像一颗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人的运转要像机器那样井井有条。8小时之内、8小时之外界限分明。

但现在,社交媒体时代,又让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信息主体获得了相对自由感,人们可以上网随时随地偷着娱乐,“前现代”的精神自由感又回来了,但同时在现实中,人还在工业时代的岗位上,两者出现了背离。当领导规定你去开会,工业时代的思维认为,你就必须坐好了专心听,但现在很多人的精神似乎不甘于此,都开始低头刷手机了。

这个现象说明,当代人可能正处在两条线并行的状态:既生活在工业时代的延长线上,又已然迈入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初期。

从技术到价值观的迁移

解放周一:弹幕那么火、网络直播那么火,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常常让主流舆论大吃一惊,他们的行为方式总会激起各种不理解。似乎网络平台上,也开始了阶层分化、代际分化。

禹卫华:我确实感受到代际之间的行为不同。

比如让我付费看视频、下音乐,我就很不愿意。我们是从免费时代过来的人,习惯了免费的广告模式,过去看电视、听收音机都是免费的。到了互联网上,我同样不愿意花钱。我们这辈人,总觉得网上的虚拟产品,没有物质形态,看不见摸不着,花钱不值得。直到最近,我实在想要下载一首音乐,纠结了很久,终于花了2元钱。倒不是我花不起,但奇怪的是为了这2元钱,我确实心理斗争了很久。

多年前,一直有人提出,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打破互联网“付费墙”这道坎。而现在的90后们,很容易点击付费,打游戏、看视频、下载文化产品,他们在互联网上付费一点都不纠结。这确实是一种改变,是互联网原住民被技术改变的习惯。

解放周一:除了技术,是不是还有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老一代人成长时,中国并不富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时人们更关注吃饱穿暖等低级需求。所以对这代人而言,年轻人愿意为“网红”一掷千金,为提前观看电视剧而付费,都是不能理解的。并不是付不起,而是他们观念中,那些更高级的情感并不是非有不可的“刚需”。

禹卫华:是的,年轻人成长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发展阶段,他们更关注高级的情感需求、文化需求,所以更愿意为此而付费。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为一瞬间的愉悦付费,愿意为了跟随社群中的潮流而付费。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有质量、带来愉悦的内容,即使没有“物理形态”,但是为此付费是有价值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单从付费一个细节就能看出,老一代到新一代的价值观在迁移。可能既受到了时代、社会的影响,又源自于技术、社群和自身体验。浸润在社交媒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未来可能还会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讶的“现象级文化”。(来源:《解放日报》;文/龚丹韵)

篇三:分析:2016年bat巨头们将如何影响行业?_465315

分析:2016年BAT巨头们将如何影响行业?

论文类别:计算机论文下载 - 互联网研究论文下载

上传时间:2015/12/10 12:25:00

论文作者:未知

论文版本:简体版 繁体版 英文版

(免费论文下载中讯)最近一年以来,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联姻和投资的案例层出不穷,回顾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的二十年,从来没有一年像今年这样激烈和动荡。而这激荡背后都与互联网三巨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么,在2016年,互联网巨头们又将如何影响行业发展?不妨就来分析解读一下:

第一,互联网巨头已是最大行业投资者,未来可能聚焦全球

首先要说的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取代风投机构成为目前互联网行业最主要的投资者。自从1996年张朝阳拿到来自风险投资的第一笔22.5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来,国内互联网公司便开始了依靠拿到风险投资壮大上市的成长路径,从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四大门户,再到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多数互联网公司能够快速实现规模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在背后推动。

然而,在近一两年来,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背后的主要推手正在由风险投资机构转为互联网巨头。互联网巨头出于业务布局和战略防御的需要,大量投

资和收购互联网创业公司,特别是在一些过亿美元的融资案例当中,互联网巨头的身影出现的更加频繁。更有媒体曾统计,在过去几年间,三家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国互联网未上市创业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背后有BAT的身影。

而在2016年,随着国内互联网市场蛋糕的瓜分完毕,为了继续开疆拓土和推高市值,BAT三巨头很可能由主要投资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向投资全球优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事实上,BAT早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大量的投资海外优秀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比如阿里投资了跨国线上教育公司TutorGroup、美国即时通讯应用Tango、美国打车软件Lyft等等,腾讯在2013年到2014年间投资了一系列的海外游戏公司,百度则投资了打车软件鼻祖uber,国外内容推荐引擎Taboola、室内定位厂商Indoor Atlas,还收购了手机安全公司TrustGoMobile等等。

第二,多方角逐新巨头,混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BAT一词已经流行了今年,这一个代表互联网巨头的行业名词深入人心,甚至已经被像出租车司机这样的普通大众所熟知。这三家作为第一阵营的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较高,比其他如京东、网易等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还有小米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都要高出一个水平线。

不过,近一两年来,其他互联网公司不甘心屈居于BAT之后,也希望能够成为与BAT并驾齐驱的行业领头羊,因此媒体还曾经出现过BAT3和TABLE等名词,前者加入了奇虎360,后者则加入了雷军系和周鸿祎系。不过,360挑战巨头地位没有能够成功,小米也因为增长放缓而被看衰后市。而随着阿里巴巴上市一度市值达到3500亿美元,腾讯市值攀上万亿港币高峰,这一名词在2015年已经鲜有人提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互联网公司对于登上巨头地位没有野心,除了小米、360等对巨头之位觊觎已久之外,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也在暗暗发力,希望能够在市值方面更进一步,从而跻身第一阵营。纵观目前的已上市的互联网公司当中,市值超过200亿美金以上包括BAT,以及京东和网易,而市值或估值在100亿美金左右的则有唯品会、奇虎360等。

此外,在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还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四起合并案,由此产生了58赶集、滴滴快的、新美大、携程去哪儿等四小巨头。不同于以往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依靠多年的商业积累逐步登上市值高峰的是,这些小巨头诞生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们依靠合并快速达成估值上扬,成为垂直领域的绝对王者。

如此粗略算来,目前想要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第四级,并暗藏着向BAT巨头发起挑战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要有十来家,而这也意味着,关于互联网巨头地位的之争菜刚刚开始,2016年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投资收购依然会持续出现,行业当中会继续实现合并同类项。

第三,移动O2O浪潮,让互联网巨头加速成为“水电煤”。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催生的最大一波创业浪潮来自O2O领域,这颇有点像2010年到2011年期间的千团大战,众多O2O公司在2013年到2015年间诞生,但随之而来则是合并和倒闭事件频发。行业经过几番盘整之后,如今O2O创业浪潮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四小巨头的诞生是一个明显的标志。不过,这些小巨头的羽翼并不丰满,并未能摆脱BAT三巨头的阴影,甚至互联网巨头们还是促成合并的背后推手。

实际上,马化腾和李彦宏就都先后表态过要向用户提供“水电煤式”服务,而为了这一目标,这三大巨头都调整了自己的战略,近年来逐步对于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疯狂投资,将能够对自身业务起到互补或增强作用的创业公司,或战略投资,或直接收编。而目前包括新美大、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去哪儿等四小巨头驱动着的生活服务商业革命,并且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改变传统商业的先驱力量,也是BAT迈向线下生活服务领域的绝对主力。

而商业互联网在国内发展二十余年,对人们的生活渗透程度已经开始接近于我们身边的最普通的生活资料,O2O生活服务的发展无疑加速了互联网巨头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司。如今的统治和引领互联网三巨头,越来

越像石油行业的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还像电信行业的移动联通和电信。总体而言,按照目前BAT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影响程度,虽然这三家互联网公司目前并没有达成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垄断,但放眼望去,未来几年

当中,这三家公司仍然会是影响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最重要的力量。(来源:搜狐科技文/李东楼 编选:免费论文下载中)

声明:

本论文来自免费论文下载中心:/jisuanji/hulianwangyanjiu/201512/465315.asp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所发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大家学习、研究、参考之用,未取得作者授权严禁摘编、篡改、用作商业用途.


本站所有论文全部免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80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本站所有论文全部免费,版权归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探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