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正文

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2016-12-01 09:43:2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论文

摘 要:通过相应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问卷,针对我国现如今全国范围内的将近500所的学校中四千名中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研究和调查,进一步分析了教师的年龄、教学时间、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学校种类对教师教育心理学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现状调查;影响因素 中小学教师实施成功教学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而教师具有一定专业化知识可以通过其拥有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而表现出来,同时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教育心理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并研究影响其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相关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教师的健康发展,为中小学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一共抽取了将近五百所中小学学校的四千名教师内容包括了学生评价、教学知识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知识等三个不同的部分,最终回收了360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高达百分之九十。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具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平均分数在六十以上,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整体比较缺

篇二:教师心理学论文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教师是教育过程的重要成分,而教师心理健康更是其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向学生传递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实施成功教育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介绍,总结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一个话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作为对学生心里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家指出,过高的社会期望,单一的专业评价标准,学生分数与升学指标等,使教师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众多的压力在之下,教师不堪重负,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同时,教师心理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乃至教育教学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而这类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近年来那些体罚、侮辱学生及伤亡致残,甚至强迫学生相互打耳光的教师屡见不鲜。这些教师的恶行已不能简单地用“个别教师道德水准低,知识水平差”等来解释。而这些恶劣事件背后隐藏的正是教师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的心

理健康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依据,作为社会群体,衡量教师的心理健康应遵循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但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特殊性。由于理解和观点的不同,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西方心理学家兰肯从心理卫生的角度认为优秀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喜欢儿童和青少年②自我调适良好,能为学生作表率③具备教育和卫生方面的知识④明了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径⑤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室气氛⑥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情绪的需要⑦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帮助他们[1]。

国内心理工作者认为现代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①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②悦纳教师职业③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④健全的教育意志⑤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⑥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2]。

从中外学者对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3]:

(1)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3)能积极悦纳自我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6)有坚定的信心和意志

(7)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一般来说,除了参照以上健康标准外,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健康,还可使他们与其他大多数教师比较,和同龄人的心理状态比较。也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及心理测量仪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否正常。当然如果想要相对客观准确地判断,最好是综合运用以上标准。

二、教师心理问题现状及表现

一些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教师在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幻想性、忧虑性等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有20%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4]。青年教师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的德育意识较薄弱,在明辨是非善恶处理人际关系时易出现偏差。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常常对工作难度估计不足,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使角色意识淡化。而中年教师因为承担着多重社会角色,工作家务担子重,常常处于心理紧张之中,身心均受到影响。老年教师则因为退休,易产生惆怅心理和失落感。人们一谈起大学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都认为他们不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自身品德修养,生活水平较中学教师不知优越多少倍。但据有关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的高校教师中,有29.4%的教师有轻度的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

有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心理教师该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了吧。可事实证明即使是心理教师同样无法避免心理健康问题。2006年,某中学一名32岁的心理健康指导的教师,最终因为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崩溃,选择跳楼使自己得到解脱。据说这位张老师是个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优秀教师,可正是这样优秀的老师却无法拯救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思想工作做通。事实上,心理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解决心理疑惑时,自身面对的是多重刺激,矛盾和冲突,他们是心里垃圾的收容站[6]。而这个收容站在助人的同时却容易使自己处于心力交瘁的状态。心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处于情绪焦虑和波动之中,他们不仅要面临生活中、工作中的压力,还要接收他人的压力,这是其他教师所不能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本身也会出现类似张老师这样的心理问题,并且大多数都处于隐性状态。又由于他们一直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因此一般不会引起社会的注意。

由此可见,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要想深入认识教师的心理问题,就得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而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面对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并且他们心理问题的身心状况不可能仅限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渗透到教师对人际关系网络中[7]。在这其中,与学校领导、同事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由于教师工作的独立性较强,同事间协作机会相对较少,

而且面临着来自同事间的竞争压力。另外同事间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摩擦,进而产生沟通障碍。学校领导管理缺乏人性化,易产生与领导间的矛盾。而这些人际矛盾最终导致教师产生焦虑。

此外,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交往中的矛盾也应得到重视.教师与学生和家长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产生人际冲突,导致教师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

2 情绪心理问题

教师的情绪问题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遭遇负性情绪时不能有效地调控或调控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身心失调的症状。教师最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忧郁和焦虑。教师常常表现为长期的情绪不振疲乏、思维迟缓、不愿社交,对学生和周围事物漠然,烦躁不安,坐卧不安等。此外,教师意识到别人不合理对待自己时,愤怒就会发生,并对他人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当他们在选拔或者评比中受挫时,常产生恐惧,悲哀心理。

3 人格心理问题

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多表现为教师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和抑郁,如容易对工作不满,缺乏愉悦感。另外,一些教师的严重的心理问题还表现为教师的人格障碍问题。教师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强迫型人格障碍和攻击型人格障碍,他们往往为人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过分自我保护和警惕;情绪表现不稳定,忍耐性差,易激怒,有暴力攻击情绪。

篇三: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

09地理科学

摘 要 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 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当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

(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

尽管近20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但由于对农村教育

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72.97%,D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68.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

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

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

2.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

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8

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651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教师教育心理学研究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