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正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016-11-29 11:47:4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

一、 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21世纪的音乐课,孩子们要学些什么?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合理地安排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二、 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中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三、 注重音乐课的气氛,理解真正的民主开放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轻松愉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驱音乐的主人。

四、 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

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做大多数学生的创造力。可怎样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呢?

1正向激励法:着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励的环境,以便能使之在其中更好的发展。”学生年龄小,对自我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 同伴及成人对他的评价之中。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 学生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办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说错做错。

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自由创编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有趣的生日晚会》中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现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使学生能充分肯定自己创编的动作,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 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学生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学生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

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4丰富经验,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细细观察,便能发觉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直接来源。如:树枝摇曳、火花四串等。而教师只有多带孩子走出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 发现和教育学生,引发的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

5 谈话示范法:“谈话”是师生间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平时,常带学生外出观察大自然,小动物等,回来后,围坐在一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他们彼此间得到启发。同时,把孩子们听说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不断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

6动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事物的 变化和活动。孩子观察仔细,获得的表象、动作经验丰富,为 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 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1扩散法:“扩散法”是对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扩散思维,可高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求异思维,在音乐活动中不应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应当启发孩

子去思考,小组讨论应怎样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现音乐的主题,鼓励孩子创造性反应,所以,应常对学生说:“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动作吗?如果不这样,结果会怎样?”等。籍此发展学生的 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2表扬鼓励法:对 那些想法和别人不一致的学生,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去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

所以,激励孩子的求异思维,抓住创造意识,不但能展示孩子的个性,而且能真正使孩子们从音乐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求童思维,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

总之,教师设计组织创造性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我们更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保证每一个学生能不断地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 需要给予其方式,以保证学生获得正面的观念和积极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音乐教学应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接受并创造音乐文明,使其情操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和身心和谐的人。

最后我想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

篇二:小学音乐教师论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平阴县孝直小学 陈泽翠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摘 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广受人们喜爱,其中合唱的重要性正被人们认识到,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却不是这样,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小学合唱教学,通过对本校和周边的农村小学合唱教学现状作了长达两年的调查,针对这样的现状,农村小学音乐老师怎样注入新理念、探索新方法,上好合唱课作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合唱教学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合唱教学;问题; 策略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合唱课开设情况。在调查中,令人心喜的是,无论是中心校,还是完小,三——六年级全部开全了音乐课,并能按上级要求开足课时但由于种种原因,音乐课并不是主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教师和家长普遍对音乐教育认识不足,误以为学习音乐是不良行为,学好数、理、化才是正道。所以,对音乐教学的开展,他们往往持否定态度。

(二)农村小学师资特点。从调查中我发现,中心校和个别完小有音乐专职老师让开设音乐合唱成为可能。

(三)农村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认为音乐课合唱无关紧要(第一平台为语文、数学、英语),中、高考中没有音乐科目考项,农村小学合唱因此不好发展。

二、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水平不一

合唱歌曲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技能和技巧。在日常音乐教学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合唱能力、歌唱水平和习惯相差参差不齐,因而合唱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不足

学生整体合唱观念薄弱,对声部和谐的体会不足,没有成功经验,因而提不起来兴趣。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学会了两声部旋律,而一合唱,音效就很差,常常出现攀比声部,不懂协作的现象。而教师往往又缺乏信心。在教学中,往往会采取拼凑的方法处理合唱歌曲,教法机械,学生感到枯燥,没有创意。

三、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教师应应具备一定的指挥能力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因而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即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唱者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练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点”到情绪,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唤气点以及预示等。“美”即指挥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美观大方且有观赏性。起拍: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是精确的给演唱者开始演唱的呼吸口,统一:吸气———张口———演唱。“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拍是指挥音乐开始前的预备动作,这动作是最能抓住和影响听众的情绪,而能够引起这些情绪的力量是音乐艺术表现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收拍:就如话讲完了,故事讲完了。无论是激烈的、热情的、柔和的、宁静的或神秘的,等待的是指挥用手势鲜明地交代清楚,给观众完美的结束感,收拍是作品演艺成功与完美的关键所在。

(二)教师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

一个好的合唱指挥者除了指挥技巧要熟练掌握之外,敏锐的听觉、准确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对音乐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以及具有阅读、研究总谱、处理合唱作品和排练合唱团的能力。此外,指挥者在合唱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广泛地汲取包括文学、美学、历史、民俗等,以及其它姊妹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还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合唱兴趣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同一

首歌曲,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强大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也可以根据合唱的发展情况介绍一些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而后让学生观摩和欣赏,提高学生的听力,让他们体会和声的美感及合唱的魅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农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较差,识谱能力几乎没有,面对这样的局面,教师在教学时应有足够的耐心,分阶段教学。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简谱和线谱同时教学的教学形式,分步骤学习,让学生先唱简单歌曲,而后填唱歌谱,把音高概念在学生脑海中进一步强化,调动他们对识谱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欢快的氛围中教学,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应采取一定方式让学生充分放松,例如为了做好唱歌的准备,让学生排成一排互相捶打敲击,这样可以很好地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把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表现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在轻声唱歌时,注意音乐的节奏、音色和声部的相互和谐,让学生能够有控制地唱出富有真情的歌曲。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他们经常做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四、结语

音乐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它很重要。合唱是小学校园活动的重要艺术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培养,集体意识和音乐情感的形成,还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团结协作能力。我们的农村一线音乐教师要倍加努力,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教学,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育良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音乐素质。

篇三: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引 言

课堂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中心,使学习的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并且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名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注重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同学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从而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好的改变和提高。但是,大多教师也认识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表现,所以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很重要。

文献综述

叶小敏在《浅谈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2011.1)中论到,转变教育观念,尽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学习新课程标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以往传统教育理念。面对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一切行为都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明确音乐课堂常规要求,引导训练学生轻唱,防止喊唱。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因具备:教学各个环节能承上启下、衔接自然、富有音乐课的特点;教学节奏张弛有致,和谐自然;教学设计符合教学内容、音乐情感、作品风格的特点要求。

孙淑佳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应用》(2003.6)中论到,教学模式的简论、定义的界定、模式的类别、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原则,再到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论述。理论指导了实践,实践丰富了理论。

李迎春在《优化音乐课堂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2013.1)中论到,从完善音乐课堂教学的总任务出发,以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四方面进行音乐课堂的优化设计,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国外研究现状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2007.6)中论到,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卡尔.奥尔夫在《学校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2006.1)中论到, 1

音乐不单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尹爱青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2007.9)中写到,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让其自觉、主动的去探索、求知,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

我国音乐教育现状,还在使用着以唱歌、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因此,本课题将在这些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对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运用问题进行设计;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辅助调查并加以分析。

讨论与分析

一、音乐教材分析

1.研读《新课标准》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理念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理念中说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课程性质”里面具体阐述了音乐课程的三大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2]。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课程计划之中,音乐还是必修的课程之一,当中关于音乐的教育以及学科的性质,都有很多人进行过论述,而对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材料就是音乐课本。

2.分析教材的主要意义

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材的处理及教学方法,挖掘教材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方面的教育因素,注重实践性特点在教材中的体现,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在音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掘一切对音乐教育有用的人力、物质、还有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教师应该把学校与家庭及社会都一体化,使其在课程教育资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2

音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元素之一,要设计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必须先了解教材,深入教材,对教材的结构、特点、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明确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首歌,并了解每一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音乐教材是教师教学中的立足点,也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中的基本点。老师需要教材对学生设定教案,学生需要借助教材从中获取广泛的音乐信息和音乐知识,所以在设计分析课程时,我们要做好全方面的考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在拿到教材时,要对教材深入了解。首先要了解分析这首歌曲,然后是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音乐形象、写作的风格特点,歌曲的体裁是什么,这首歌曲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然后老师自己要学会这首歌曲,通过自身的理解,及对教材中的信息,把知识弄清楚,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过程才能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

3.抓住重点,忌宽忌散

在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与处理并重。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学习有关音乐的专业术语增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趣味性、知识性的形式,用音乐游戏、充满趣味的语言来讲解枯燥的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每课穿插“音乐欣赏”、“音乐小游戏”“音乐比赛”等等,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乐器、视谱等,让课堂知识丰富,充实学生,认识更多。

有些学生对于音乐的专业术语不懂,这时候教师就需要设计一个分析识谱的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自身学过的知识为学生制定一套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案,小学音乐课主要就是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能力差、坚持性差等等这些特点,依据大纲所需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好识谱教学方案,然后确定好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交流探讨、自主探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表现、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从而激发出他们想要自主学习音乐的欲望。有了兴趣,他们才有学习的动力,对于一首歌曲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场景,让同学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亲身体验,让他们在这种
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10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