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正文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2017-02-25 06:40:3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

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受到鼓舞与启迪。2、通过教学,还应使

学生掌握利用事物来描述内心感受的写作技巧,以及用舒缓、朴素的语言从不同侧面表达事

物发展(相识、相知、相爱)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邓颖超通过

几次对海棠花的描述,来表达对周的深切思念。 2、相关的历史背景对于周恩来与邓

颖超的革命情操以及革命情怀的沉淀作用。难点: 1、如何用朴素、平实的语言从不

同的侧面描述事物发展的过程(相识、相知、相爱)。 2、如何借用其他事物来表达内

心的感受。 3、一些标点符号的恰到好处的使用技巧。如引号、分号、问号、顿号。

三、教学设想1、让学生自主查找周恩来与邓颖超的革命事迹以及伟大爱情的相关文章。2、

课堂展开对这些文章的讨论。3、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事迹

以及人生轨迹的探索,在不自觉中受到启迪与鼓舞。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内容和

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先介绍海棠花的有关知识,并展示海棠 1、耐心听讲,观看有关图片,并

细心默花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读课文或朗读课文。2、

介绍海棠花的内在品质,把它和某种品2、积极思考海棠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德、

精神联系起来。 思考海棠花与人在品质上的

相似之处。 3、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和 3、阅读有关周与邓的文章,

观看教师展邓颖超的生平事迹,展示相关图片,加示的有关周恩来和邓颖超

的其他资深学生对伟人的了解。料,加深

认识。4、请学生朗读课文。4、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5、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的感受与心得。5、认真谈心得与体会,接受思想

教育。

篇二:第3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却走了。花开花落,年华似水。自然界的景物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人们又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草。海棠花是周总理喜爱的花,更凝聚着邓颖超对周恩来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情感。睹物思人,深深思念,都在这一树繁花之中了。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西花厅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与邓颖超共同在这里居住了26年。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是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进行深情回忆的触发点。一个“又”字,饱含着无限深意。

2、邓颖超,周恩来的妻子。1904年2月4日生。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193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兼妇委书记。1949年起,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3.背景链接:邓颖超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周恩来(1898-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滩安。他们结婚时免除了正式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他们的一生证明了他们的婚姻是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是具有革命信念的婚姻,他们的结合是两个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周恩来总理于1976年1月8日逝世,1988年4月,时年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的海棠花,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的工作人员整理而成。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此文。

4、学习生字:

甬道(yǒng)患难(huàn)束缚(fù)仪式(yí)伴侣(lǚ)5、理解生.....

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2.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文章思路 ,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

明确:线索:本文以对周恩来的深情追忆,也就是作者的思绪为线索结构全篇。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亲人的回忆。

第二部分(2——6),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

第2段:第一句“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运用反问句照应上文的“花又开了”,开启了回忆之门。第3段:由花写到人,写海棠树下美好而难以忘怀的往事。第4段:写花开花落,给人人生无常之感,引用龚自珍的诗句含义深刻。第5段:写“革命征途千万里,你大步向前不停息”。第6段:告慰周总理的在天之灵。

第三部分(7——9),追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7段:引起无尽回忆,总领本部分。第8段:写了这对革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们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过程中由相识到相知。

第四部分(10),结尾,再次表达对周恩来的一片深情。

四、分析第二部分内容

1.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明确:

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2. 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

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

第二个片断:赏花。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

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但爱人离去,思念之情与日俱增,所以十二年又是漫长的。

第三个片断:寄花。邓颖超为远在日内瓦的周恩来剪了一枝海棠花,压在书本里,通过鸿雁传情,表达她的思念,体贴之心。

这段写得颇为真挚动人,这对革命的伴侣,他们爱得那么真,那么纯,令人动容。 第四个片断:花开人已逝。“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周恩来的无限敬意,写出了周恩来并没有离开我们,他正为我们的国家,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继续工作着,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邓颖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心里。

五、分析课文第三部分(7-9)

1.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并归纳:

第7段:概述“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第8段:详细写了在革命斗争中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第9段:二人简单而朴素的结合。

2. 讨论、 探究

(1)找出文中邓颖超与周恩来在革命生涯中共同追求,共同奋斗的句子,体会其思想感情。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只是为着我们共

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的共同理想,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句子,这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同志、战友、伴侣的关系,“我们”始终把革命放在首位。

(2)第8段中为什么用大段的文字写周恩来同志曾主张独身主义,而“我”也对婚姻抱悲观的想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为了革命事情也无暇谈及个人问题,说明两人的交往全是为了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它使两个抱定独身的青年走到了一起,从友谊发展到爱情。

(3)文中提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组织的“觉悟”起到了什么作用? 说明两人相识的时代大背景,作为进步的热血青年,他们为了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为了救亡图存他们走到了一起来,在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爱情要与革命交织在一起,注定了他们要共同出生入死,患难与共。

3、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明确:他们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称“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革命理想而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是两个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之间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六、精选段落和语句朗读,品味本文的语言

1.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七、小结

1. 运用融情于事和直接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

2. 语言朴素自然,深挚感人。从全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的邓颖超具有坚强,刚毅的一面,又有女性感情细腻,深沉的一面,它并不一味沉缅于深深的思念之中,在深情的回忆之中给我们以鼓舞,以力量、以启发。

3. 运用托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篇三: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略读课文,宜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材分析

1988年4月,84岁的邓颖超同志观赏西花厅的海棠花后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这篇散文由西花厅开放的海棠花引出了对周恩来的深切怀念,通过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了对周恩来的崇敬与赞美,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情怀,也展示了革命者的精神与品质。

教学目标

1.感受邓颖超对周总理的深情思念和崇敬之情,以及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2.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方式。

3.欣赏本文朴素情真的语言。

4.把握思路,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融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抒情方式。

2.欣赏本文朴素情真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朴实自然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纪录片《邓颖超》主题歌:

你走进永远,把海棠留在庭院,那伟岸的温馨,那朴实的浪漫/你走进深秋,让海棠开在春天,那平易的灿烂,那亲切的悠远/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间/一片厚爱,在天地之间。

2.课件展示西花厅、海棠花、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在这基础上,学生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周、邓的资料。可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发表时邓颖超身边的工作人员所写的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这是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同志观花后三次口述,由我们记录下来的。整理好后,她看过。当时本想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但她没有想好在什么时间发表为好,就放下来了。邓颖超同志当时对我们说:现在不发表。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欢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表就发表,作为我的遗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怀。否则,就烧掉。”1988年邓颖超同志已84岁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花厅,去嗅一嗅海棠花的芳香,听一听这位革命老人的深情讲述。

(二)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以深情的语调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画出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动的句子。(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说明被感动的理由。然后全班交流。)

例: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6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邓颖超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操与高尚情怀,使他们...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