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正文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2017-02-25 06:38:14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十八岁和其他》教案1

日照经贸学校《语文 》课程授课教案

篇二:《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

2.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

3.体会父母之爱,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学习难点: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学习方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法、联系实际对比法。

上课程序师生互动

一、课前准备(导入)

播放歌曲《一封家书》

歌词如下: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我现在广州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

也该歇歇了。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

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气的。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

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敬礼此致那个敬礼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

教师结合歌曲内容,和学生的回答灵活导入课文。

扬子原名杨选堂作品《浸洒的花朵》(小说)、《感情的花季》(散文集)

三、字词及课文内容介绍

[字词:学生自己写出,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

十八岁——回忆、心情

两代人的矛盾——原因、办法

读书的苦乐——理解、希望

青春——[重在阅读体会。]

四、体验:两代人的矛盾

1.说说你与父母的一些矛盾,当时你是怎样处理的,感受如何?

2.读课文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说说你的收获,哪些内容对你处理和父母的矛盾有启发?

请你根据从文中得到的启示,分析以上事例,对徐力说几句话。

五、我想对您说:

从以上事例引出懂得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学会感恩的话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新的感受,如果你的父母在这里你会怎么说呢?

五、结束:一起背诵《游子吟》结束本课。

学生听完后挑选自己觉得感动的句子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问一些与学生自己相关的问题,引

导他们深入体会。

如:学生选择“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时, 教师:你给家里写过信吗?

学生迅速记忆,在老师的提问下大声回答。

篇三:十八岁和其他 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十八岁和其他》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体悟人生”这一板块。本文为作者在孩子18岁生日之时给孩子的一封信,包括“十八岁”、“两代人的矛盾”、“读书的苦乐”、“青春”四部分内容。本文的特点是以“朋友”的身份状态与孩子进行沟通,文风亲切自然,特别值得学习的是作者真挚朴实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认知上,学生在初中接触过《傅雷家书》等形式、主题类似的文章,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情感上,高一学生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对文章内容较易有共鸣。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服从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分析

准备确立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方面,能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讨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体会父子之情、读书之乐、青春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是能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难点是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座的同学都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很多法律将十八岁作为法律责任的分界线,可见,这个年龄很关键。如何与这个年龄的孩子沟通是摆在很多父母、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

看作家杨子对自己18岁生日的儿子说了些什么。

(二)内容分析

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那么,老师想问大家,全文共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作者诉说自己面对孩子十八岁时的心情。

第二部分:写两代人的矛盾和冲突,主张父子之间以理解和交流的方式增进了解。

第三部分:谈读书的苦与乐,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读书的建议。 第四部分:作者规劝自己的孩子珍惜青春时光,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三)主题分析

1.研读第一部分,探讨作者说“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的”原因。

明确:“欣慰”是因为有了一个可以像朋友般谈话的孩子,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挚友、知己。“似水流年的迷惘”是因为时光流逝,十八年里因孩子引起的“焦急忧虑”和“激动喜悦”转眼都已逝去,留给自己的也许只有“无法把握孩子的失落”。

2.阅读第二部分,探究“两代人的矛盾”产生的原因,并作简要分析。

(1)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出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2)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追不上属于年轻人的时代。

(3)子女的盲目与急躁: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

(4)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一样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3.研读课文的三、四两部分,找出其中能体现父爱的句子,并简单分析。 明确:“读书的苦乐”这一部分,作者苦口婆心为儿子分析道理,满怀希望。“青春”一部分作者则通过回忆往事,感动儿子,鼓励儿子。

实例:?东东,你来信说,希望我不要对你期望太高,你对于选择科系的‘志

愿’也表示了独特的意见。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尽管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我祈祷你能够随意读书,不再为?功课?苦恼的日子快些来临。?

“实在希望”表明在孩子面临大专联考而深感读书之苦时,作者表达了对孩子的同情,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要求,态度是诚恳的,方式是平等的,完全用坦诚的方式,似乎是在同知心朋友娓娓交谈。作者用第二人称这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体现了对儿子的尊重和理解,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那种一往情深的关怀。

(四)特点分析

在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之后,我们来探究下本文的特点。

1.本文的行文方式有何特点,这样的方式又有何效果?

明确:本文的行文方式很特别,作者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结合以下家书的行文内容,分析对话式的行文方式的表达效果。

?我家诸弟,此时无论考试之利不利,无论文章之工不工,总以看书为重。不然,则等年岁日长,科名无成,学问亦无一可靠,将来求塾师而不可得······?

以上家书内容,以“科名”、“学问”、“塾师”为理由劝诫家中弟弟读书,而本文作者基本以自己的经历为说服内容,谈话般的行文方式远离了板起面孔说教,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文字本身与阅读者容易化为一体,在对话中让读者感受到了心灵的感化。

2.这种谈话般的行文方式决定了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结合以下歌的语言特点,比较分析杨子在本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

在孤寂的山岗上 杨子

在孤寂的山岗上,

一棵树长成风琴的模样,

为了让风琴演奏风的悲伤。

在回家的路上,

一个浪子捧着自己破碎的形象,

?妈妈,妈妈,开门,我还没死。?

……

明确:以上诗歌为杨子所做,撇开其主题内容,单单就其语言而言,诗歌语言多用悲观意象,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含义深刻。再反观本文语言,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朴素、真实”。

五、课堂小结

《十八岁和其他》以谈话般的行文结构、朴实真挚的语言描绘了深沉的父爱,从心灵深处打动了被这一份情感牵绊着的所有人。

平等、对话、理解,这是打通两代人之间隔阂的最好方式。杨子在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平等理念下的交流就是对孩子的爱,而孩子也需要在对话与交流中学会对父母感恩。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45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相关文章
  •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

    《十八岁和其他》教案1日照经贸学校《语文》课程授课教案《十八岁和其他》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和理解。2 认识并能处理两代人的矛盾。3 ...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