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2017-04-19 07:00: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心得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回顾我国文化建设发展历程:

从十二大到十四大的历次党代会召开的十五年间,中央反复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容,将文化建设视作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

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十五大明确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时期,中央已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对独立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

十六大确立了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目标。十六大报告阐明了“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部署启动、全面展开、深化攻坚。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全党全社会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央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十七大报告、“十二五”规划中都以专门章节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 1

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大会结束后,通过组织学习,我们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感受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其次,看到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全会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提出了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还有一定的距离,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还不相适应。这些情况说明,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已是必然选择。胡锦涛总书记的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 2

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从文化体制改革的现实情况来看,改革深化了人们对于文化是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人们对于要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经营性文化单位和公益性文化单位以及坚持“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体制改革原则有了更明晰的认识,确立了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和“发展要吃文化饭,文化要吃市场饭”的思想。但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文化行政管理体制上的交叠、缺位现象仍然存在,创作机制、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等亟待改进。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进展、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就必须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也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等历史命题,全会此时提出文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

全会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建设“文化强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提法,也令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全会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

3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而这不可能单纯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今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2011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都是惠及民众的好事。

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国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才能扩大,文化精品才有诞生的深厚根基,也才能为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近年来文化经费投入虽有较快增长,却一直在0.4%的低位徘徊;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这些“文化欠账”都需要尽快弥补。

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成为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中不得缺少的内容。因此,“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种类”、“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通过制度配套予以明确或量化,并和地方官员的政绩与前途挂钩,这必将督促和激励政府及其官员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而这,将成为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免费-论文-网 4

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些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用鼓舞人心而求真务实的笔触,勾勒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成为这次全会一个突出的亮点。

文化建设在战略层面意义凸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但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建设正在稳步提升。

文化如何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民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要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的市场壁垒,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培育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使之成为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体制改革亮点频现成果丰硕。一场影响深远、波及整个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在中国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路。

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 5

篇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论文

科目名称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论文题目: 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引导下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学 号2012410899

学 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 业 文化产业管理

年 级 2012级文管一班

姓 名 杜肖颖

题目: 电视剧管理法律制度下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电视剧产业经过近 20 年的市场化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构成主体主要包括:电视剧制作商、电视剧播放平台运营商、设备供应商以 及电视剧广告商和消费者,其电视剧产业也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电视剧制作环节、销售运营环节、消费环节。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 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电视剧产业活力四射。

一,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一)法律政策环境

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 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 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 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 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如下表所示:

1997-2010 年中国涉及电视剧业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 (二)产业监管体制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电视剧行业涉及的监管准入主要包括电视剧经营许可、 电视剧备案公示和摄制行政许可、电视剧内容审查许可、电视剧播出审查,具体情况如下:?

1、电视经营许可制度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 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 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电视 剧的制作业务。?

2、电电视剧备案公示和摄制行政许可制度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及《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暂 行办法》的规定,依法设立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后从事电视剧

摄制 工作必须经过国家广电总局的备案公示管理并获得制作许可后方可进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 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两种。电视剧制作单位在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 都必须申请取得所拍摄电视剧的乙证。乙证实行一剧一报制度,在电视剧播放后自动作废。以后拍摄新 的电视剧须重新履行许可审批程序。乙证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 180 日。电视 剧制作机构已经以乙证的形式,在连续两年内制作完成六部以上单本剧或三部以上连续剧(每部 3 集以 上)的,可向国家广电总局申请甲证。甲证有效期限为两年,甲证需要接受国家广电总局的隔年检验。 对于持有甲证的电视剧制作机构,拍摄每部电视剧之前向省级广电局进行备案审核,由省级广电局报国 家广电总局备案。?

3、电视剧内容审查制度

根据《电视剧管理规定》和《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国家对电视剧实行发行许可制度,即电视剧摄 制完成后,必须经国家广电总局或省级广电局审查通过并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之后方可发行。国 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和电视剧复审委员会。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电视剧审查委员会的职责是:审查直接备案制作机构制作的电视剧;审查聘请相关国外人员参与创作的国产剧;审查合拍剧剧本(或者分集梗概)和完成片;审查引进剧;审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 政部门电视剧审查机构提请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查的电视剧;审查引起社会争议的,或者因公共利益需要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审查的电视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电视剧复审委员会负责对 送审机构不服有关电视剧审查委员会或者电视剧审查机构的审查结论而提起复审申请的电视剧进行审查。?

4、电视剧播出审查

电视剧取得发行许可证后,就进入发行和播放阶段。电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签订电视剧播放许可 合同,将电视剧播放权出售给电

视台。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电视剧内容管理规定》,电视台对 其播放的电视剧内容,应当进行播前审查和重播重审。 二,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链

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媒体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电视剧播出平台开始多样 化,新兴的电视剧播出平台包括数字付费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广播影视科 技“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 2010 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 年停止模拟广播 电视的播出,从模拟到数字引起电视剧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改变,同时国家“三网融合“的政策支持也带 给电视剧产业巨大的发展契机,其生产、交易和盈利模式也随之调整,传统电视剧产业链将实现重构。数字媒体时代的电视剧产业链

在数字媒体时代下,电视剧的下游行业包括了电视台、音像出版行业以及新媒体。数字媒体时代, 电视剧产业链中平台运营环节发生巨大变化,最根本的是带来了“制播分离”之后,“制“、”播“主体 地位的平等化,为制作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平等发展提供了基

篇三:雷锋精神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价值体现论文

雷锋精神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价值体现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日记里一首简单的四句切实的表达了他一生的做人做事原则,也诠释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事迹传诵至今,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依然是当今思想道德的标杆,是无数人学习的楷模。有人说,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但是笔者认为在提倡建设文化强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作为支柱和导向。

一、雷锋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雷锋一名普通的士兵,用他的事迹谱写了不平凡的生命乐章。多少个日夜,雷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用己的心和灵魂为人民服务。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今天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这种助人为乐,敢于奉献的精神,把这种精神作为自己最高人生价值并为之奋斗。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享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人们出现对政治,对社会,对生活持有消极心态,一些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滑坡,流行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与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谬论。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种谬论是有它的“消费市场”的。人们面临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9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相关文章
  • 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心得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