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正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2017-04-15 05:48:0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

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

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4]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篇二: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

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

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

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

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

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

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

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

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

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

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

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总的来说

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

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

人口基数大

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

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

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

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

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短短几年内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

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

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

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

2003年212万

2004年达到280万

2005年将超过300万

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

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2]

第三

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

成为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

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

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在西部地区

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

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

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

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

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

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

只有7%

在地区的选择上

选择大城市的有20.8%

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3]其次

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

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

大学生在择业时

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

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

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没有市场意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

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

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

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调查显示

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

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

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

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

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

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

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

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必须调动多种力量

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其一

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

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

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

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

到基层锻炼自己

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

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

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

自主创业

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找准商机

发挥一技之长

走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

其一

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调整专业结构

使之与招生

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

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并对教学质量不高

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

减少招生数量

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

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

以就业为导向

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

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

开设具有专业特点

实践性强的课程

篇三:毕业论文(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尚申 准考证号010012323304

指导教师 李静 职称讲师

日 期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引 言 ........................................................................................................................................ 1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 1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 2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 2

2、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 3

3、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 ................................................................................................... 4

三、 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措施 ...................................................................................... 4

1、大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 ....................................................................................... 4

2、增强高校的调整和指导性作用 ................................................................................... 5

3、完善就业政策 ............................................................................................................... 6

四、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展望 ................................................................................................ 7

1、宏观经济走势预期不明朗,就业形势仍将复杂 ....................................................... 7

2、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 ................................................................................... 8

3、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将助推不稳定性就业 ........................................................... 8

4、高校毕业生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 8

参考文献 .................................................................................................................................... 9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重庆工商大学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尚申

指导教师:李静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就业观念

引 言

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每位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社会上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各国的大学生毕业人数都成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面对“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的紧张局面,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重。从国家对就业问题的成因层面看,Niall O Higgins(2002)认为毕业生的供求、需求和供求匹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首要原因,主要凸显在工作岗位的结果和数量上。预期收入的自我高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不能清楚的认识现实与预期理想巨大的差距。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即知识水平、个人能力、综合素质等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分布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劳动力过剩是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与需求岗位人员不匹配、不对口、差异大是影响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诸多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小处着手、大出着眼”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困境问题。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999年以前,我国适龄青年入学率低于10%,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我国高校扩招开始于1999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收入率要达到适龄青年的15%,而早在200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收入学率首次达到15%,提前进入了教育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品进一步提高。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地权利,因此,与精英教育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宠儿”和“精英”,大学生就业不再统包统分,而是要公平的参与社会竞争,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十一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2700万人,年均增长54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年均增长3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680万人,创历史新高。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56万人,年均增长1.2万人,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0%左右,2011年全市毕业生人数突破1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86.5%。2012年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5.3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81%。待业人数达到数万人,如此大的就业群体加上社会闲置劳动力的供给,是我国就业需方市场

完全无法消化的,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拉大,毕业人数和就业人数两条线在不断扩大,表面待业人数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就业率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缺陷。他对其就业率包含了升学、出国或不完全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的滞后情况,我则认为就业率就应该是实际的就业率,在这中情况下,实际就业率应当处下滑趋势,大学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处在。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流向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就业市场政策通过毕业生、高校、企业三方的制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市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过程中,国家提供税收政策、信息指导、创业基地等各种服务,在于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岗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用人单位招不要满意的人才,这种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现状造成了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的极大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进步的历程。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已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入学起点、社会需求、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培养目标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改变。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多样化必然将导致毕业生就业取向、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从工作时间来分,有全日制就业、半日制就业、计时就业等;从就业地点来看,有大城市、沿海城市和中小城市、城镇、西部或边远贫困地区;从就业单位属性来看,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部队、基层单位等;从就业途径来看有参加招聘会、学校推荐、亲友推荐、网上求职等;从实现方式来看,可分一次性就业、创业、准备就业、暂时待业等;从就业管理性质看,可分为显性就业、隐性就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但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在宏观就业形势方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毕业生就业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成为新形势下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重要责任。

二、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就业存在自身问题

(1)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大学生有些人不能清楚的给自己一个定位,,往往过高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88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相关文章
  •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