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正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2017-02-27 05:52:2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篇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10.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参考答案 1. b(a“刹”的音应为“chà”;c“蘖”应为“孽”;d“嬴”应为“赢”。) 2. a(“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 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3. c(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是”改为“而是”,与前面“不是”呼应;b语序不当,应把“孤 立无援”调至“自己弱小”后,以使句式整齐,合乎逻辑;d成分残缺,应在“父亲”后加“的高度”,使之充当前面“达到”的宾语。) 4. (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c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5. c(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本来面目”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a、b项都不完全,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的比喻义来说。) 6.d(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7. b(文中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 8.母亲以创造者的姿态关怀和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产生新意义的一种追求。 9.对比论证 。将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允许并希望促成孩子与自己的分离,与那些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的失败做法相对比,从而指出母亲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 10.“忘我无私的母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一切,许多母亲只给人一种做到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爱自己的孩子。

篇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

二、课外延伸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许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励。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

(选自《》1997年第9期)

1.为什么说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3.下面是对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参考答案:

一、1.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两种素质。“母亲的良知”就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即通常所说的“人应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父亲的良知”就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即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有正确判断是非的愿望和技巧。作者认为,这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偏废,否则,走向一面,即危害自己,也危害社会。这是一种理想的为人准则,是作者给资本主义社会开出的一张救治良方。

作者弗罗姆提出这一观点,有其客观依据,有一定的道理。

3.这文中的大部分篇幅里,作者极力阐述和强调“母爱”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

二、课外延伸

3.bd

4.母爱伴“我”成长,母爱是“我”生命的基因。在人生困顿失意之时,有母爱温暖“我”,抚慰“我”受伤的心灵,因而,母爱是“我”的精神支柱。心里感受着母爱,使“我”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而不至于失去信心。

篇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 51 p.

8 p.

15 p.

9 p.

15 p.

54 p.

42 p.

82 p.

25 p.

25 p.

13 p.

8 p.

11 p.

15 p.

21 p.

7 p.

24 p.

13 p.

18 p.

27 p.

8 p.

16 p.

16 p.

分享于2012-10-19 09:44:00

篇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篇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理解探究——质疑延伸——拓展创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心灵更加健康而成熟,学会“爱别人”与“创造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难点: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阅读课

预习提纲:(课下自主完成)

1、文章从婴儿写起,写到了“孩子的爱”,结合全文谈一谈“孩子的爱”有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跟什么有关?

4、孩子的爱与母爱、父爱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图片、文字)

当你充满渴望时,当你生活艰难时,是她在无私地温暖你,是他在竭力地帮助你,这就是母爱和父爱。

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爱就是那馥郁清新的荷塘,让欢快的鱼儿自由的守望;父爱就是茫茫黑夜里的那盏灯,总能照亮孤寒凄楚的伤残心灵。今天就让我们畅游理性之爱海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智和宽广。

弗罗姆,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爱的艺术》一书。

《爱的艺术》这本书阐释了爱并不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从而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三、梳理结构,把握文旨。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63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相关文章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篇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阅读答案10 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参考答案1 b(a“刹”的音应为“chà”;c“蘖”应...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