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郦道元《三峡》教案 正文

郦道元《三峡》教案

2017-02-26 05:48:0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品一品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凄清 凄美

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 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5、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教学评价

这篇课文在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入探讨,并且注重合作探讨式学习,课堂气氛较好。活动的设计把语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既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动手去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两节课交接处有一小部分内容有些重复,本可以合成一个方面,可以减少时间。以后应该注意提炼信息。 山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篇二:《三峡》教案

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设计(一)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板书文题)

设计(二)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设计(三)

电视里不断报道三峡移民乔迁新居的消息,当你为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时,你可曾想追溯三峡的过去,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呢?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她了。(板书文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①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4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

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多媒体显示: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篇三:《三峡》优秀教案

《三峡》教案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 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 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

1、说一说

请学生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美丽?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从开始到“不见曦月”)。

第二层:写三峡的夏水(从“至于夏水襄陵”到“不以疾也”)。

第三层:写三峡的春冬之景(从“春冬之时”到“良多趣味”)。

第四层:写三峡的秋景(从“每至晴初霜旦”到结尾)。

2、品一品

请学生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把握三峡景观的特征,准备用“三峡的??美,美在??”说一句简单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连绵不绝,高耸险峻。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连绵,高峻 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 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 秀美

三峡的秋:凄清 凄美

二、具体研习,合作探究。

1、 散文家郦道元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就将雄伟壮丽的三峡奇景展现在我们面前,且极其生动传神,不能不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课文的美。那么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美呢?

我们欣赏文章,可从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着手。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连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在对三峡不同季节进行描写时,作者为什么没有按习惯上的春夏秋冬进行,而采用了这样的顺序?

因为“峡”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最有特色,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作者笔下的三峡是如此之美,那么你能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明确: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4、《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5、讨论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课后练习。

三峡是美丽的,我们身边很多景物也是美丽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只要我们善于寻找美,发现美,美丽的风景就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同学,请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观来写一写吧!相信你也会写出它的妙处。

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

夏季水势浩大、流速迅猛 ——奔放美

水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清幽美

秋季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凄婉美

教学评价

这篇课文在注重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文章的深层意蕴进行深入探讨,并且注重合作探讨式学习,课堂气氛较好。活动的设计把语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既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又能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动手去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两节课交接处有一小部分内容有些重复,本可以合成一个方面,可以减少时间。以后应该注意提炼信息。 山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高峻美


郦道元《三峡》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56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郦道元《三峡》教案
相关文章
  • 郦道元《三峡》教案

    《三峡》优秀教案《三峡》教案教材分析《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

推荐范文